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法医学实践中 ,个体年龄的确定 ,主要是通过对骨骼和牙齿等的检测来进行的 ,而人体组织、碎块则难以推断年龄。近年来 ,随着相关学科技术、理论的发展 ,遗留在现场的人体组织日益显示其巨大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已从最初的仅仅能提供血型的特征到如今可以进行个体识别、性别确定以及判断一些其他的生物学特征。随着生物组织材料在法医学实际工作中重要价值的不断挖掘 ,人们对它的期望也空前的增高 ,希望它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比如能否利用生物检材来确定个体的年龄呢 ?可以 ,其关键技术就是对端粒 (telomere)长度进行检测。作者在此…  相似文献   

2.
端粒DNA长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端粒(Telomeres)位于染色体末端,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人类为TTAGGG)和结合蛋白所构成,保护染色体免遭熔合、重组和降解。端粒DNA长度的改变与衰老、肿瘤发生,以及DNA修复相关联[1,2]。近些年来,学者们发现体细胞端粒DNA长度随年龄或有丝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3-5]。 年龄鉴定是法医学检验的重要内容,准确的年龄资料可以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信息。目前尚无法通过斑迹、软组织等检材的检验来推断个体的年龄。端粒与年龄关系的研究提示:选择合适的人群和组织,检测端粒DNA长度和端粒DNA量的变化,可以发现端粒DNA的变化与年龄的关系,从而推断人的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年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西藏那曲地区0~81岁健康人外周血样本105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2例,采用Southern杂交法检测其端粒限制性片断平均长度。各年龄组性别差异作t检验,端粒长度与年龄的关系作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且存在性别差异;得到推断年龄回归方程:Y=-16.539X+236.287±9.832。结论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为法医学在分子水平上推断个体年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法医学中传统的年龄评估主要通过对骨骼、牙齿等组织的形态学检验进行推断,误差甚大,且无法对现场遗留的一些特殊的微量检材进行年龄评估。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发现了一些与年龄紧密相关的指标,并提出“分子年龄”这一新概念,为相关学科进行年龄评估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Sun HW  Gao CR 《法医学杂志》2005,21(2):155-158
法医学中年龄推断的常用方法是对齿龄和骨龄进行推断,但这二种方法都受地理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对成年人而言准确性会下降。随着对端粒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端粒DNA长度可反映细胞的分裂程度,代表细胞的生长寿命并与供体年龄有负相关性,因此测定端粒DNA长度有望成为法医学推断年龄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推断年龄目前主要依据人体骨骼、软组织、细胞和生物大分子,以及组织中各类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等随年龄增长的时序性变化。由于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的生理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不同推断年龄的方法均有其应用价值,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法医学实际检案中如果能综合运用,可提高年龄推断的准确性。本文回顾国内外年龄推断现状,并对各种推断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手指节皱纹推断年龄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准确、简便地推断年龄,笔者收集广西区1195人活体手指背照片.通过对中指背近节横纹特征的观察,并用解剖学、法医学、数理统计学的理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手指背横条纹随着年龄的增长呈规律变化,即皱纹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不明显到明显、粗纹间距由窄变宽的规律特征,具有一定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D型/L型天冬氨酸的比值,碱基加合物和正常碱基的含量,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推测年龄.  相似文献   

9.
柳燕  李莉  赵珍敏 《法医学杂志》2014,30(5):332-336
目的 建立检测片段均小于150bp的miniSTR荧光检测体系,提高对微量降解检材DNA的检测效能. 方法 应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FastPCR 6.0筛选引物,组合成用四色荧光标记引物的miniSTR复合扩增体系.优化PCR检测条件和引物浓度,在3100-Avant仪上用POP4胶进行电泳检测.分型结果用DNA标准品9947A和007进行验证,并通过检测新鲜血样、疑难微量检材评估该体系的法医学应用效能.结果 建立的miniSTR荧光检测体系(D12A TA 63、D2S1776、D1GA TA 113、D4S2408、D17S974、D20S482、D3S3053、Ame logenin、D6S474、D9S1122)中各基因座的检测片段均小于150bp,各等位基因扩增均衡性良好,无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累积个体识别率为0.999999983,三联体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6 8.能成功检测腐败肌肉组织、低拷贝数DNA检材以及在40%甲醛溶液中固定12d的人体组织. 结论 miniSTR荧光检测体系可独立应用于降解DNA样本的个体识别鉴定或补充应用于亲权鉴定,提高对微量、降解检材DNA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用DNA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推断年龄,已成为法医学和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目前用于年龄推断研究的DNA标记主要是线粒体和端粒。本文从线粒体DNA和端粒的概念、线粒体DNA的缺失和突变、端粒长度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法医实践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