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析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出现的一个法律术语,这与以往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出现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有所不同,新法中省略了"责任"二字,目的就是让人们对该行为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交通事故责任中的"责任"的应然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目前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处理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的。但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适用对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出现了滞后于形势、内容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直接影响事故处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而因交通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的处理更是关键性的环节。各地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试点工作 ,即将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 ,是对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有益探索。本文将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移交法院处理的必要性和随之而来应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作一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发布的199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34条规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经公安机关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办法》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审理了一些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但审理此类案件时,是否可以运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有以下重要变化:第一,废除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第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机制;第三,《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第四,规定机动车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第五,规范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第六,方便群众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关于交通事故处理若干新规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颁布道路安全法的意义入手 ,重点分析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道路交通事故定义的新变化 ,交通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理的新举措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处理的新办法 ,关于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和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新途径 ,以及其他方面的新规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车辆急剧增加,另外,道路交通状况及人的交通安全意识等诸因素的影响,这就势必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增加。因此,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便成公安机关一项工作量很大,要求很高的工作。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规范事故处理执法程序,笔者于九八年四月对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1997年度交通事故处理执法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市、县两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基本能够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及时处理事故现场,准确认定事故责任,依法惩处肇事者,客观调解损害赔偿。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的主流是好的,达到了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好合法权益的目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受理案件及时。调查发现,市、县、两级交通事故处理部门克服人员少,任务重,…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目前,我国正处在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期,全国每年发  相似文献   

9.
在 1 993年 1 1月 2 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基础上 ,2 0 0 0年 8月 2 4日 ,国务院发布了最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并于 2 0 0 1年 1月 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无论是从内容规定还是从体例设置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顺应了公文处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对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新界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注重保护交通参与者尤其是交通弱者的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交通事故认定书取代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交通事故处理注重效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入民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日益成为人民法院审理的重要案件类型之一,只有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损害赔偿救济机制,才能更好地对受害人进行救济。我国《侵权责任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方面构建了一个由侵权责任、责任保险和社会救助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救济机制。在现代社会,尤其需要多发挥责任保险和社会救助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交通事故车辆减值损失赔偿案件层出不穷,新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仍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车辆减值损失应否赔偿、如何赔偿的问题仍是法院处理此类案件所面临的难题。车辆减值损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也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因此,车辆减值损失应该赔偿。应明确赔偿主体,完善减值损失价格评估机制,使减值损失赔偿问题的处理公平合法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3.
王小波 《工会论坛》2003,9(5):98-99
有关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抗辩事由问题 ,现行立法涉及极少。国务院于 1991年 9月 2 2日颁布的《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规定把“受害人故意”一项作为交通事故责任的抗辩事由 ,不能完全反映我国目前在交通方面的司法实践情况 ,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具有行政可诉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审判实务界长期争论的焦点。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取消了公安机关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权,将事故的裁判权交由人民法院。此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更加合理,同时也更符合与国际司法接轨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加盖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交通事故处理法规的滞后性,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存在着管辖权限混乱、执法无明确依据、惩戒教育力度不够、有放纵违法犯罪可能等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及制约公安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和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规范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使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有法可依、并且明确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管辖权限,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的道路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各种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使得道路安全形势日益严重。治理交通、减少交通事故已成为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预防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和威力,是目前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是未来交通管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外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十分严峻。通过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助、管理人员严格公正执法、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责任等方面和我国的交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目前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赵旭波 《工会论坛》2005,11(2):85-86
2 0 0 4年 5月 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来 ,该法第七十六条关于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国外交通事故归责原则探讨目前世界各国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原则 ,对我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通过比较我国 5月 1日前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认定原则的变化 ,可以验证新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推动下,我国的道路交通得以迅速发展。道路交通的发展,对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同时,作为“社会第一公害”的道路交通事故,也随之危及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安全与家庭幸福。为了减少或遏制道路交通事故,近年来,我国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虽然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交通秩序,使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死亡率在世界上仍属偏高。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偏高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是人、车、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