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执政经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局部执政,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30年从自在执政到自觉执政转变的两大阶段,党的主要执政经验是:必须重视民心、民主、民生;必须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也蕴含着执政党从革命热情向执政理性的转变,在当下则体现为执政党的"公共理性"建构。民生政治观产生于近年,但历史源流长远,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民生政治不断发展深化的历程。民生政治的内涵能够推进执政党"公共理性"的构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也就是以民生政治推进执政党"公共理性"的构建历程。  相似文献   

3.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和提出了执政的初步思路,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前的1945年就是成熟革命党,同时又是在思想意识上向全国执政党积极主动转变的政党.历史证明"七大"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熟革命党到全国执政党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历了革命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在过渡时期的全国执政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国执政三个执政阶段。根据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长期实践,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是:重视民心、民主、民生;抓好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正确地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三个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思想 切实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世纪,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历史课题.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有一个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如何建设参政党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国内大局发展和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三大考验.这三大考验,说到底,就是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其关键是解决如何把共产党建设好的问题.为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形成了适应新世纪形势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纲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的课题,就自然地摆在了我们参政党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是一以贯之的,主要是从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形成的建党思想体系直接发展而来,结合了执政的新实践,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指导了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但是没有根据执政的实际,在科学地树立党的建设的总目标、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化以及在领袖个人与领导集体的关系上没有破除迷信等四个方面存在着"历史性局限".这是因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毛泽东时代还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科学的解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构建的总目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是一贯坚持并继承发展着的,与时俱进,内涵不断丰富。2016年2月以来党中央开展的"两学一做"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方面,既表现为对资本主义执政党的扬弃,也表现为对以苏联共产党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共产党执政模式的现实超越。"两学一做"在中国共产党努力走出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方面彰显出独特的价值。"两学一做"的现实意义是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回顾80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已从一个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发展成为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在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连续执政50多年的党.中国共产党这种地位的历史性变化,决定了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是要不要而是如何进一步继续保持先进性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而是如何坚持和完善现行政党制度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总结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体现了新时期抓好执政党的建设、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与办好中国的事情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和怎样建设这个政党的问题.同时,"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也对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提高民主党派素质,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选择执政党推动的模式.执政党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呈现出政治体制改革有赖于执政党建设推动,执政党建设契合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显著特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既有的基本政治制度,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在我国的政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参政党建设,从执政党层面上来看,执政党既要搞好自身建设又要重视加强参政党建设,为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参政党自身来讲,各民主党派要始终不渝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任务。"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实属首次,由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出"学习型政党建设"直接的现实原因,正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在既有的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方面,在执政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等等方面,存在与所面临的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新形势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地方,直接影响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的提高。因此,进行学习型政党建设,就是通过推动执政党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思想理论和科学方法论,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执政理念和先进的执政经验,努力学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执政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执政党的醒目标志.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政治党派或国家作为"实践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这一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她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执政党的成员能否摆正政治权力同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并逐步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更加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的新里程碑。"共建共享"思想顺应了新时代执政规律的需要,顺应了新时期中国现实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从九三中央三代领导人的实践中体现了这点.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被称为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性盛会。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并且苏联模式开始显露弊端,中国共产党开始重新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转变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转变,即转变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转变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苏联模式中摆脱出来,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变党的角色,从革命党转变成执政党,在思维范式上确立执政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处理与其他党派关系的方针经历了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再到"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的发展变迁,体现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演变,反映出时代发展要求对政党关系进行调整的趋势。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方针的建立发展过程,对于增强执政党能力,提高执政党建设科学化水平,更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香港是"一国两制"下中央政府下辖的一个地方特别行政区.香港政党是中国的地方性政党.然而,西方地方性政党及其与国家执政党的政党关系理论难以有效解释香港政党现象.由于香港政党与西方地方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也与西方国家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与香港政党的政党关系与西方地方性政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的政党关系也就不同.中国既有政党关系理论同样难以有效解释香港政党现象.中国内地民主党派与香港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与内地民主党派的政党关系和中国共产党与香港政党的政党关系也就不同.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唯一领导地位和"一国两制"这一特殊的央地关系下分析中国共产党与香港政党的政党关系,以为今后香港统战工作的创新开展提供前瞻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作为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在于努力契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三个代表"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价值三个向度对政治合法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性自觉。只有实践"三个代表",才能积极回应社会转型、党员队伍建设、社会结构调整等对政治合法性提出的挑战,提高执政党的执政绩效,推进党员队伍建设,优选正确的改革战略,夯实与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党已经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由局部执政变为全国范围内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由受到外部封锁到实行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发展市场经济,由革命斗争到领导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方位的变化,对党的功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执政党的功能定位,雄进执政党的功能建设,有利于执政党系统与国家系统、社会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相似文献   

20.
"三大法宝"对于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意味着革命所依靠的力量、革命的手段,以及为领导革命提供保障.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三大法宝"意味着为谁执政,依靠什么执政,如何为执政提供保障."三大法宝"所蕴含的意义及其内在逻辑对于今天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