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新的社会阶层人数不断扩大,作用日益突出,政治诉求愈加强烈,需要正确引导海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民主党派组织。推动民主党派青年组织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民主党派的青年组织发展应适当、有序地增加新的社会阶层成员的比重,适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快速增加、政治参与愿望逐步增强的新形势,从而扩大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中共各级统战部门应尽快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新的社会阶层状况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分布状况、结构特点和人员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2.
楚雄州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着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我州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一、发挥统战部门职能优势,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近年来,在中共楚雄州委的领导下,州委统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历了初创、挫折与发展三个时期。2012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首次专就"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发布指导文件。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应把握机遇,练好参政能力的内功,正视时代变化,切实履行好自身的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各级统战部门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凝聚了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的思想共识。如何更好发挥民主党派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作用,实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干在一起”,宝鸡市委统战部通过长期实践,不断摸索,创新提出“党派工作协同协商”,引导各民主党派发挥优势,付诸行动,担当作为,协同推进党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如何抓住切入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作用?中南大学以创新机制载体为切入点,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与党外干部培养使用为重点难点,实施聚心、聚智、聚力"三聚工程",党外代表人士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民主党派参加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SWOT分析可知,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其职能必然要求,各民主党派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应进一步加强参政党利益表达功能,建构参政党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加强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优化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资源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了创新发展中共统战政策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政治交接的学习成果,积极支持和配合民主党派区委推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的深入开展,静安区委统战部和区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为期两天的"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民主党派区委领导班子建设"专题研讨班。  相似文献   

9.
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对我国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形式,深入分析我省高校致公党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选好高校基层组织主委、抓好高校基层组织发展代表人士和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的发展工作、加强对高校基层组织班子成员的培养和锻炼、争取高校中共党委和统战部门的支持、健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为推进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提质增效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民主化的理论依据是: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学应有之意: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民主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民主化是我国现行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民主化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别地方的党委和一些职能部门,对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统战部门对党派的讲话、文件有包办代替的倾向;三是新闻媒体上民主党派的声音仍然少;四是参政党的组织建设存在着不客忽视的问题;五是统战部门的工作方式存在党内党外不分的现象.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民主化对策建议有:第一,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第二,正确理解党领导的实质就是带路;第三,中共各级统战部,应该自觉尊重民主党派组织上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保障各党派能够在自身建设中,做到有效地、独立自主地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第四,社会主流媒体,开设专栏或专题,报道民主党派的活动,供民主党派反映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些年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由于在政策实践中更强调职务性、身份性、典型性等外延特征,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本质和内涵——代表性却鲜有明确定义和深入研究,从而导致部分党外代表人士缺乏代表性,其政治价值和政治作为也受到削弱。本文试从代表与代表性、自然代表性与授权代表性、形式代表性与实质代表性三对概念及其逻辑关系为研究起点和分析工具,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为特定对象,着力厘清“谁代表”、“代表谁”、“是否代表”三个核心问题,以期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有所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层统战工作是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基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基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流程及评价结果,基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基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综合阐述对基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量化考核是目前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机关对辖区内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进行绩效考核和年终评价时采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考核方式,具体涉及自身建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民主测评和工作创新等多项内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量化考核对于激发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促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正规化建设,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的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代表人士参与社会治理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统战工作的一项崭新实践,统一战线要深入开展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统战工作,积极探索统一战线引导新媒体代表人士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规律,搭建新媒体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新架构;不断加强与新媒体代表人士的联系与服务,充分发挥新媒体代表人士的专业特长与智力优势,深化新媒体代表人士在统一战线中的特殊作用,构建新媒体代表人士的"互联网+统一战线",为社会治理凝聚力量,为社会建设增光添彩,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的培养,关系到民主党派的发展,关系到民主政治的进步。意义重大。课题组通过对上海市各统战部门和民主党派的走访调查,了解了现任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上海对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养的机制、体制,进一步探讨了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养的规律、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改善抚顺市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状况,提高其政治参与意愿,需要着重做好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方针政策;创新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工作评价、科学管理和激励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培养选拔、考核管理;各民主党派针对自身不足,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保定市委统战部努力按照中发【2005】5号文件精神,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有效方法,获得了新的工作成效和经验体会。一、注重思想引导,关爱班子成员我们对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爱护与帮助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注重政治关怀和思想引导。1.组织专题理论培训。中共保定市委十分重  相似文献   

18.
服务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产物,社会服务社会化又能更好地促进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化有利于改善民主党派职能发挥的不平衡;有利于破解民主党派社会活动需要与资源匮乏并存的矛盾;有利于引领培育市民社会的政治文化.新时期民主党派推进社会服务社会化需要构建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多方参与机制、社会化服务经费筹集机制、项目带动服务机制和服务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全球"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探讨了当前开展网络统战工作的优势;对新形势下开展网络统战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对策:首先要增强和完善统战部门网站功能,丰富网站内容,提升关注率;全面搭建各级统战部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新媒体代表人士"统战工作,释放网络正能量;在全省统战机构系统内网建设党外人士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统战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培训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使大批知识分子流向非公领域,对广东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其主要特点为:结构方面是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结构橄榄形,职称结构金字塔形;经济方面是经济地位优越但内部存在着明显反差;思想方面是主流健康、多元并存.因此,21世纪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需要新的思维:注入"平等"观念和树立"法治"观念;需要新的政策:分门别类制定政策,重新明确统战部门在知识分子工作中的地位和职能;需要新的机制:建立统战部门与党政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和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