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梦,它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中国梦体现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的价值追求;中国梦体现着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共生的价值选择;中国梦体现着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相承接的价值认同;中国梦体现着民族振兴与世界和谐相融通的价值视野。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长效机制建设要求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与实践相结合、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保持统一和用"八荣八耻"荣辱观指导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念范畴,也有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实践范畴,体现了民族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既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念范畴,也有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实践范畴,体现了民族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归纳如下:它体现的是科学的、先进的、开放的内容而不是落后的、非科学的、封闭的理论内容;具有的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品格,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抽象思辨;表征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一社会集体的私人利益;寻求的是和谐的价值,而不是矛盾的价值;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其他哲学社会思潮;兼顾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不是某种单一的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周国文 《唯实》2007,3(5):8-11
在多元价值观凸显的现代社会,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融合,生动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蕴含着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文化系统。现代性是面向现代化进程、他国先进文化、全球化世界的文化普适性的体现;民族性是面向中国国情、华夏民族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地域性的体现。这种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维度,也是体现其文化先进性的根本来源。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的十大时代内涵:雷锋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体现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成果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宗旨意识的具体实践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遵循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雷锋精神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共性展示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雷锋精神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是致力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导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做好在大学生中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契合,体现了二者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董四代 《学习论坛》2007,23(1):39-41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命题。这一命题意味着在世界性现代化潮流中,要实现外源与内源的互动;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要实现民族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要实现从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的转型。三个维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体现着概念、理论、原则、方法的创新,即范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则揭示了三重转变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成为了当今我党凝聚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体现了时代要求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信念形式,它是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主体性与社会化的统一,它赋予了理想信念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新文化。它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浓厚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兼收并蓄的开放性和锐意改革的创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西南地区城市精神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南地区城市精神的特点,主要是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传承精神和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并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道德精神三方面论证了西南地区城市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先义后利,存荣去辱”是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主流;“知耻而后勇,处逆境而自强”是中华传统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荣辱观在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传统荣辱观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塑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大学生时代精神,既是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任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阶层,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和理想的人格特征,反映着一代青年的整体精神风貌,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因此,研究和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不良的社会风气,把社会强烈关注的道德问题做了透彻的阐述,是个人修身之根本,民族精神之精髓、以德治国之基础;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新思路,体现了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体现了道德的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它解决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为人们提供了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的基本规范,提出了一个构建完备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新思路。因此,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极其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当前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注意几个问题:不能脱离文化思想多元化的时代背景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不能脱离个人理想进行社会共同理想的教育;不能脱离中国精神的传承性与统一性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王珺 《求实》2010,(Z1)
<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凝聚和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旗帜。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是社会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也是激发社会活力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的概念,既是民族精神研究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共同建设,实现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为始终追求的前进方向与理想追求。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与理论旗帜,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纽带,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本的价值准则,其价值取向主要集中地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中。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牢牢把握住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等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强大动力,是相互内在、互为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