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arrett等(1959)报道X射线辐射可使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致弱,同时还证明经X射线40000和60000伦琴辐射的捻转血矛线虫第三期幼虫10000条一次免疫接种的绵羊对同种寄生虫正常幼虫8000条的攻击感染产生了明显的免疫。Jarrett等(1959)报道X射线辐射的胎生网尾线虫两次免疫接种犊牛所引起的抵抗力较一次免疫接种所产生的抵抗力明显优越。Jarrett等(1961)相继证明X射线40000伦琴辐射的捻转血矛线虫10000条两次免疫接  相似文献   

2.
寄生虫跟其他生物一样,受到电离辐射后,可使虫体在宿主体内不能正常发育。Thzzer和Honeij(1916)首先研究了X射线照射对旋毛虫发育的影响。其后Schwartz(1921)证明x射线照射能抑制旋毛虫幼虫的发育。自Jarrett等(1957)报道应用x射线照射的胎生网尾线虫感染性幼虫和jarrett等(1959)报道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给绵羊接种后都能引起抵抗力以后,采用x射线照射幼虫的方法来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线虫的免疫的论文相继报道。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预期通过试验探索x射线照射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的生存和在宿主体内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免疫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集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 h?4%的幼虫被真菌菌丝缠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 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4.
用人工感染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ontortus)单一种试验羊粪便培养收集感染性幼虫。经0.06%和0.08%次氯酸钠(NaOCl)脱鞘,脱鞘率可达90%以上,慢速致冷后幼虫的存活率为64.5%。加入冷冻保护剂不能提高冷冻感染性幼虫的存活率。用正常的感染性幼虫感染试验羊后第17d即可查到虫卵,剖杀后成虫的回收率为2.6%,而相同数量的冷冻保藏的感染性幼虫感染后第21d才查到虫卵,成虫回收率为0.8%。表明冷冻保藏后的感染性幼虫发育受阻,成熟期推迟,但仍可感染易感动物。  相似文献   

5.
对来自宁夏、内蒙古4个地区的64条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β-微管蛋白同种型Ⅰ基因第200位密码子的多态性.结果显示,药物处理组捻转血矛线虫中,抗药性纯舍子为20%(2/10),杂合子为50%(5/10),敏感性纯合子为30%(3/10).其他3组来自于自然感染的田间样品(每组18条)中未发现有抗药性纯合子,杂合子分别为11%、28%和17%,其余为敏感性纯合子.在等位基因频率上,药物处理组抗药性等位基因为45%;而其他3组分别是6%、14%和8%,敏感性等位基因占绝大多数.药物处理组绵羊寄生虫群体与自然感染组绵羊寄生虫群体,无论是基因型频率还是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1份抗药性纯合子的测序结果表明,该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第200位密码子由TTC突变为TAC.  相似文献   

6.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山羊、绵羊、黄牛、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偶见于人和猪的小肠,可引起捻转血矛线虫病,有很大的危害作用。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亦见于全国各地,尤其在一些牧区的羊群中流行严重,对山羊、绵羊的感染率达70%~80%以上。用特效的化学驱...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寄生圆线虫的成虫 在接种于培养基前,必须进行 无菌处理。活虫体的无菌处 理要求既能达到无菌又不会影响虫体的活力,这无疑给无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试验旨在选择出适合于捻转血予线虫无菌处理的方法和程序,为捻转血矛线虫能够在无菌培养基中进行人工培养打下基础。同时观察了虫体在改良Ae培养基内的存活等情况。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抗线虫药的体外药效试验方法可大大缩短新药的药效试验周期,目前多用一些模式虫种进行,如新杆线虫和巴西日圆线虫。这些虫种和家畜常见的寄生线虫在生理生化特性上有一定差异,故其结果的代表性不是很强。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应用家畜寄生线虫进行试验,但有关的报道仍较少。本试验旨在通过观察捻转血矛线虫成虫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线虫药的培养基中的存活情况,研究用成虫在体外进行抗线虫药药效试验的可行性,为今后进行抗线虫药的体外药效试验,并筛选有效药物和检测线虫抗药虫株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鞭式达丁屯氏菌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L3)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动态作用。将鞭式达丁屯氏菌接种在0.2g/L玉米粉培养基中,培养7d后,加入试验线虫,在虫体刚被捕捉时即开始记为0h,此后分别于第1、2、3、4、6、8、12、16、20、24、36和48小时取样观察。结果显示,该菌培养后可自发形成捕食结构;加虫30min后即有虫体被捕捉;捕捉后第4小时,菌丝侵入秀丽隐杆线虫导致死亡,而捻转血矛线虫L3被菌丝侵入致死亡则需要20~24h;捕捉后第24小时,整个秀丽隐杆线虫被菌丝侵占并完全消化;而捻转血矛线虫L3则需要36h被菌丝完全侵占,48h被完全消化。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牛羊放牧草地土壤、粪堆、厩舍土壤及林地土壤中分离捕食线虫性真菌奇妙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thaumasia),并进一步了解分离株对线虫的捕食过程。首先,使用诱饵平板技术分离奇妙节丛孢菌;然后,借助扫描电镜对NBS005分离株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幼虫及自由生活线虫秀丽隐杆线虫的捕杀动态学及相互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1 532份与牛羊相关的样品中分离出11株奇妙节丛孢菌,检出率为0.71%(11/1 532)。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加入试验线虫后第6小时,该菌产生捕食结构并开始捕捉试验线虫。其中,二期幼虫(L2)于捕捉后第8小时被真菌刺入角质层,第30小时虫体明显皱缩,提示虫体正处于消化过程,第78小时虫体被消化完全;第三期的感染性幼虫(L3)于捕捉后第12小时被真菌穿透,第42小时虫体表面皱缩,第84小时虫体消化完全;秀丽隐杆线虫于捕捉后第7小时被真菌刺入并明显皱缩,第12小时虫体严重皱缩,第18小时消化完全。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分离的真菌属于奇妙节丛孢菌,该菌捕捉以上三种类型的线虫后,真菌对线虫捕食作用的时间随着线虫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小尾寒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连灿何虎成高生智(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兰州730046)1996年7~8月,兰州某企业小尾寒羊繁殖场的羊只发生以渐进性消瘦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病例,发病率73.68%,死亡率19.53%。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捻转血矛...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市某林业站从山东省菏泽市购进鲁西高腿小尾寒羊(简称小尾寒羊 )后与山羊混养 ,5个月后羊群消瘦并出现死亡。经对死羊剖检及粪便检查确诊为羊群感染捻转血矛线虫 ,用阿维菌素进行驱虫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1 发病情况  本市某林业站于 1998年 1月从山东省菏泽地区购进小尾寒羊 80只 ,连同该站原有的 2 0多只山羊混合饲养 ,且以放牧为主 ,羊群放牧牧场主要为山坡荒地及其与水库连接的草滩。同年 5月中旬 ,羊群中半数羊开始消瘦 ,至 6月下旬有少部分羊体况越来越差 ;有的羊走路摇摆、时停时进 ,至 6月底病羊开始死亡 ,经当地兽医站补…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野生动物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并建立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基于ITS序列,对草食类野生动物粪便中毛圆线虫虫卵及幼虫DNA进行分子鉴定,并比较粪便和虫体样品的PCR扩增效果;基于ITS1序列建立了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并对20份临床粪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种草食动物(长颈鹿、弯角剑羚)粪便和虫体样品均扩增出ITS1和ITS2片段,且虫体DNA比虫卵DNA的扩增效果更好;经系统发育分析和BLAST比对,该毛圆线虫分离株属于毛圆科血矛属,与基因库中多株捻转血矛线虫ITS1和ITS2序列的相似性为98%~99%。结果表明,基于ITS1序列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幼虫鉴定法的符合率为95%,高于粪便虫卵检查法(70%),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RNA干扰对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针对Hc38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dsRNA、3对siRNAs(siRNA1,siRNA2,siRNA3),采用浸泡方式分别将dsRNA、siRNAs导入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L3期幼虫体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c38基因在L3期幼虫中的相对含量以确定抑制效果。通过体外转录成功获得高浓度和高纯度的dsRNA,L3期幼虫经浸泡处理3d后,siRNAs组Hc38基因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93±1.75)%、(26.34±2.91)%和(15.86±2.54)%,dsRNA组为(32.27±1.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浸泡法导入的dsRNA和siRNAs均能有效抑制Hc38基因的转录,从而为捻转血矛线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粗纹食道口线虫弗氏旷口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雌虫生殖孔扫描电镜观察杨秋林(青岛医学院266021)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asperum)、弗氏旷口线虫(Agriostomumvryburgi)和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c...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P-糖蛋白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和敏感株间的差异,进一步弄清该基因与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的关系,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株P-糖蛋白基因hcpgp-1的多态性,并对所得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敏感株虫体的PCR产物不能被内切酶KpnⅠ切开,而伊维菌素耐药株虫体的PCR产物可被内切酶切开;酶切后统计数据显示,10条敏感虫株全部为敏感纯合子(BB);在所检测的20条伊维菌素耐药性虫株中,抗性纯合子(AA)6个(30%),杂合子(AB)13个(65%),敏感性纯合子(BB)1个(5%)。其中,AB基因型频率最大,为优势基因型,其次为AA型,BB型比例最低。抗性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其频率为62.5%,敏感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37.5%。同源性分析发现,具有抗性的糖蛋白基因hcpgp-1与敏感株的同源性较低,在80.2%~89.3%之间。且发现伊维菌素耐药株hcpgp-1基因序列中,有多处碱基发生了突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糖蛋白在捻转血矛线虫伊维菌素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spp·)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优势属寄生性线虫之一。国外已对奥斯特线虫的流行病学特别是种群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相应属、种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寄生性线虫在外生期和内生期的发育和存活规律,并以此作为控制和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奥斯特线虫虫卵和第三期幼虫越冬试验,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尚缺乏详细而系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抗体,经对39头剖检羊血纸检测,结果表明该法与剖检法的阳性符合率达100%(27/27),阴性符合率也达100%(12/12)。Dot-ELISA能检出第四胃寄生1~338条捻转血矛线虫羊的血清或血纸抗体;应用Dot-ELISA对599份牛、羊血纸的测定结果,与粪检法的阳性符合率达95.58%,阴性符合率达91.43%。初步认为Dot-ELISA作为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手段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阐明放牧绵羊线虫春季高潮的来源,对于制订防病措施,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关引起春季高潮幼虫的感染季节,国内外已有许多论述(许绶泰,1961;梁经世,1963、1980;陈义民等,1963;魏宝瑛等,1964;杨平,1979;王奉先,1978;胡思超等,1981;Michel,1976;Bairden等,1981)。但是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不外乎是“当年春季感染”和前一年秋冬季节感染的“幼虫发育受阻现象”两种观点。为了弄清其究竟,我们就下述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论证:(1)冬季由放牧转入舍饲的绵羊,在隔绝了外界感染源的环境中,是否会出现春季高潮;(2)放牧绵羊体内寄生线  相似文献   

20.
用饱和盐水、饱和糖水漂浮法获得抗苯并咪唑(benzimidazole)的捻转血矛线虫(Hae monchus contortus)虫卵,在实验室进行了在不同浓度的苯并咪唑药液中保存不同时间的虫卵发育试验。结果显示,用2种集卵方法获取的虫卵在虫卵发育试验中仅有不足以影响虫卵发育的微小差异,对整体试验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表明2种集卵方法都可以作为该试验获取虫卵的方法;不同保存时间的苯并咪唑药液的试验结果也差别不大,对试验也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