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当今社会已经后现代化,他所说的话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但这阻挡不了相互矛盾的标签被同时贴在他身上。有时候他是"洋五毛",有时他又成了"洋公知"。"你就别把我和那个人放在一组好不好!小流氓再二也不会二到那个程度,而且我从来不善于给别人拍马屁!"雷克自称"小流氓",当看到有人把自己和罗思义一起放在"洋五毛"之列,他这样"抗议"。他不止一次地强调当今社会已经后现代化,他所说的话只能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但这阻挡不了相互矛盾的标签被同时贴在他身上。有时候他是"洋五毛",有时他又成了"洋公知"。  相似文献   

2.
胖有国,是丰台区和义街道东里第二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说起他的称谓,能吓您一跳:爱人叫他"疯子"、一些人说他是"傻子"、老人们把他当"儿子",而社区群众却夸他是"带头人"。  相似文献   

3.
<正>1张鼎丞,人们习惯称呼他"张老"。南下服务团小战士称他"张老";陈毅、粟裕、叶飞、方毅等老革命家也称他"张老"。战争年代,在闽西的大山里,跟随他一起打游击的红军战士,见了他不叫"司令"、"政委",只称"张老"——那时,他仅30出头,并未老,也未显见老相。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多人仍不叫他"书记"、"部长"、"检察长"、"副委员长",还是称他"张老"。  相似文献   

4.
他是何许人?有人说:"城市有多大,他工作的场所就有多大;马路面积有多大,他工作的范围就有多大。"城市是他的"办公室",街路是他的"稿纸",扫帚当笔,汗水为墨,他为城市的新美如画书写动人的诗篇。有人说:"他是朝阳市学历最高的清洁工。"一名大学生毕业后就穿起环卫制服,扛起铁锹,挥起扫把,干起在某些人眼中"没面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是我们在机关里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一次,办公室小王给我送来一份外部门征求我们意见的材料。我问他:"你看过了吗?"他说:"看了",我问他:"你有什么意见吗?"他急忙说:"没有没有",态度谦恭,意思是说"我怎么敢有意见呢"。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对他说:"既然你看了就应该有些意见,说出来看看。"看我真心听他说,他就说了一些  相似文献   

6.
刘翔的口头禅是"对"。他常常用"对"来断句、过渡,这是种很好的"肯定"心态,对自己也起到了正面的暗示作用,可以让自己更自信,也是对他人抱有善意与期望的表现;吴宗宪在舞台上的口头禅是"这个厉害了……"显然他有危机感,他赞美他人的背后,是对自己现状的隐忧;他同时有强烈的表达欲,他需要大家对他"有反应",害怕寂寞与冷感。  相似文献   

7.
狂人邹恒甫     
曾晖 《廉政瞭望》2014,(4):58-60
邹恒甫因坚持举报北大梦桃源餐厅淫乱,"火"了一把,但他一直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把长他33岁的茅于轼称作"学弟";把长他32岁的吴敬琏称作"小师弟";林毅夫长他10岁,一度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却因进入世行年份晚,而被他叫成了"晚辈"。他还多次与南科大创始人朱清时接触,直言老朱不懂教育,"只有我来,才能一呼百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是道德修养的楷模,他被同时代的人赞誉为"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1]无论他的思想,他的行动,他的为人,他的待友处家,都是无可訾议的。"[2]他大力倡导"真实朴素之生活,光明磊落之人格"。  相似文献   

9.
作为在蒋介石身边参与最高机密的智囊,他同时却与周恩来保持着密切的单线联系。蒋纬国称他为"潜伏在老总统身边时间最长、最危险的共谍";周恩来称赞他"要党员身份不要上将";朱德赞扬他"有奇功,功不可没";李克农称他为"隐形人"。  相似文献   

10.
<正>他在工作中勤恳敬业,创先争优;在社区中关心群众,热心公益事业;他多次荣获"矿渣开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各级媒体争相报道。他就是鞍钢集团矿渣开发公司电铲司机孙宝江。2011年3月5日,孙宝江与"当代雷锋"郭明义相识。老郭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句话,让他更坚定了凡人善举的人生信条,便开始跟随"当代雷锋"学雷  相似文献   

11.
"他者"向度的转换是"主体性"哲学反思的后果,在现代哲学发展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是在社会性关系这一基础语境中来阐明"他者"思想的,也就避免了形而上学式的空洞的"他者"观,为促进人与"他者"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刘吉同 《廉政瞭望》2008,(11):57-57
徐铸成先生从被打成"右派"到"文革"结束,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过着屈辱的生活。这期间,他常自称为"废物"。1973年,"组织上"把他调到《辞海》资料室工作,他自嘲是"废物回收利用"。徐是废物吗?显然不是。建国前他已是驰骋报坛、声名卓著的一代报人。建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广东党史》2013,(5):34-3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至今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而他也曾是"右倾机会主义者"、"托陈取消派"……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如他这般曲曲折折跌宕起伏,既经历过巅峰时期的叱咤风云、纵横政坛,也遭遇过落魄时的蛰居寒乡、疾病缠身。他,就是陈独秀,被胡适称为"终身反对派"的陈独秀。他的一生,不唯莫(莫斯科和斯大林所代表的共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横》2007,(10):F0002-F0002
在盘山县,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是带领乡亲致富的领路人,他曾经有过无数个光荣的名衔。而今,76岁的他同样不甘寂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浪潮中,他搞养殖、搞绿色农业、搞循环经济,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浪尖上的老汉"。他的名字叫"王政国"。  相似文献   

15.
是他,扬起"民主"、"科学"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与推导者;是他,鼓动革命风潮,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他,以推翻黑暗统治为己任,成为中国共产党五届最高领导人;还是他,在对斯大林派失望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中国托派的领袖。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又向世人宣布:"今后不再属于任何党派。"正是陈独秀这样鲜明的个性和起伏的经历,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吸引着人们探究他的生平,领略他的风采,感悟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华的最疯狂时期,蒋介石写了一本书,名为《中国之命运》,关于中国过去的"耻辱"与未来"重建"。但他更应该把这本书定名为"我的命运"。他看不出自己的命运与这块他统治了20多年的辽阔、散乱、贫穷的土地的命运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于1975年因心脏病在流亡的台北病逝,终年88岁。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还抱着他那神圣的  相似文献   

17.
膝下味道     
顺祥 《廉政瞭望》2011,(4):38-39
他能招来身家亿万的老板陪自己赌博;他打一次麻将可以输赢三四十万元;他赌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专业"放水"公司,场面"蔚为壮观"。他就是"涉黑赌王"、"重庆第一贪"—原重庆保—税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信勇。从"小玩两把"到澳门豪赌刘信勇第一次涉赌,是在199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  相似文献   

18.
非常张五常     
火或者熄火张五常在内地的走红,多少跟他的狂傲有关。他的走红多半因为他有"卖点",让内地经济学界的后生们"耳目一新"。在青年学子看来,他的表情、手势,他乱蓬蓬的银色鬈发以及清瘦的古铜色面庞,几乎成为一种经典。以致他幽默的一笑,他  相似文献   

19.
潜贪秀勤廉     
江苏溧水县原县委副书记汤少波煞费苦心,既要收钱,又想获取好名声,于是把自己包装成清廉的为政者,还"创造"出受贿"三不"原则。可他忘记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古训。他想鱼和熊掌兼得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原县委副书记汤少波被南京市纪委"两规"审查时,在县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个"清官",在5年内13次上交所收现金。在他妻子眼里,他也是个"廉官",曾把胸脯拍得响亮,说保证不受贿,还当着妻子的面将送上门的"礼"退掉。  相似文献   

20.
正忠诚是他的人生本色,为民是他的不变使命。他呕心沥血,打造了安宁祥和的平安家园;他开拓创新,开辟了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吕建江是我工作中的战友。他个头不高,说话带笑,看上去憨憨厚厚,还有那么一点土气。外表普通的他,其实比我们很多人都"潮"。他的"潮"体现在,多年来他把网络作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新阵地,刻苦钻研,深耕细作,成为颇有影响力、号召力的"网上明星警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