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33-34
正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每一年都有说不完的记忆。回首2012,人们依然感慨万千。贪官被抓,俨然喜讯传来,群众总是"备感振奋",有的街头拉横幅,有的门前放鞭炮。然而抓贪官并不是办喜事,更不是一场运动,这正如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所言:"我们更希望的是润物细无声,不大搞动静,但是也不能有困难就不做。"那么,就让我们看看2012年里,面对困难散发出来的一些力量。  相似文献   

2.
识贪与反贪     
贪官古有之,今有之。有的贪官东窗事发,有的贪官则深藏不露。因此,反贪则须识贪。 贪官常常以伪善的面孔出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到贫困山区调  相似文献   

3.
谁害了贪官     
不少贪官因“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东窗事发。有人扼腕叹息,甚至破口大骂:如果不是某某不仗义,乱“咬人”,某某贪官不会丢了乌纱,更不会身陷囹圄。 到底谁害了贪官,人人心知肚明,不值得一辩。但颠倒黑白的议论却颇有市场,其中不乏贪官的亲信、好友,也有与贪官素昧平生,不带瓜葛的党员、干部,他们有的凭着庸俗的感情替贪官鸣冤,有的带着浓浓的江湖气习为贪官叫屈。无论他们出于何种动机,要达到什么目的,其危害都显而易见,令人深思:一是混淆是非,道德低下。给贪官送礼、行贿或者与贪官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已经大错特错。事发后再守口如瓶,“坚贞不屈”,那就错上加错,指责检举人、揭发者“不仁不义”,既为法纪所不容,也有悖于“明礼诚信”的道  相似文献   

4.
说贪官     
贪官都贪什么 目前被揪出来的大小贪官,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事发前可能有一些荣誉称号,有的是“全省十佳公仆”、有的是“全市人民满意公务员”、有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标兵”……可见,贪官除了贪财、贪权、贪色以外,还喜欢贪荣誉。  相似文献   

5.
说长道短     
不少贪官因“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东 窗事发。有人扼腕叹息,甚至破口大骂: 如果不是某某不仗义,乱“咬人”,某某贪 官不会丢了乌纱,更不会身陷囹圄。 到底谁害了贪官,人人心知肚明,不 值得一辩。但颠倒黑白的议论却颇有市 场,其中不乏贪官的亲信、好友,也有与 贪官素昧平生,不带瓜葛的党员、干部, 他们有的凭着庸俗的感情替贪官鸣冤, 有的带着浓浓的江湖习气力贫官叫屈。无论他们出于何种动机,要达到什么目的,其危害都显而易见:一是混淆是非,道德滑坡。给贪官送礼、行贿或者与贪官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已经大错特错。事发后再守口如瓶“坚贞不屈” 那就一错再错,错上加错。指责检举人、揭发者“不仁不义”,既为法纪所不容,也有悖于“明孔诚信”的道德规范。二是纵容贪官,助纣为虐。正确的舆论应该监督、揭发贪官丑行,让贪官无处藏身,使贪官无地自容。可舆论一旦同情贪官,包庇贪  相似文献   

6.
"法盲"一解     
贪官落马后,都会忏悔.虽然也有惠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洪永林那样的人,为自己"有机会有条件却没有住过宾馆的总统套间,没有喝过路易十三"而后悔,更多者,是在追寻堕落的原因.<贪官忏悔录>一书收进了几十个贪官的忏悔,其中让我最感不解者,是他们的犯罪源于"法盲"说.  相似文献   

7.
见诸媒体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不乏“经典名言”,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脱口而出的,有的是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话语中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使人作呕,还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搞腐败“辛苦”在哪里?贪官“名言”:“  相似文献   

8.
当下"官员外逃"已成为凸显的腐败符号,"贪官外逃"现象频发,并有蔓延之态势。"贪官外逃"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已经成为中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贪官外逃"的滥觞,以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建设为先导,积极构建封堵"贪官外逃"的监控网络,以形成阻隔"贪官外逃"的天罗地网,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体现了强烈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9.
官员有雅好并非坏事,可以修身养性、提升道德情操,但如果由"好"而"贪"、由"雅"而"腐",就不止是自身跌倒这么简单。"只要是为了摄影,一切都可以接受。"说出这句惊人之语的,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2015年3月,中央纪委网站刊登《"雅好",错就错在越界——秦玉海案件警示录》,详细披露了秦玉海如"吸毒"般地迷上摄影,又疯狂地接受商人为其"摄影事业"奉上贿赂的全过程。自古以来,贪官以"雅好"为幌子牟利生财已不新鲜。如今人们更关心的是,贪官的"雅好"有什么新的变化,一个贪官的喜好,是如何深刻影响着一地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0.
贪官腐败还有“艺术”吗?有的。否则,昨天做贪官,今天被查处,岂不短命?为生存发展而“适应形势”,贪官也就讲究起“艺术”来了。  相似文献   

11.
正"打老虎"又"拍苍蝇",捷报频传,反腐时不时地成为热门词或媒体头条。然而,笔者也注意到,有的报道贪腐极具煽情,围观贪官桃色新闻就像吃鸦片、看大片,以致有的人对整个公务员群体产生误解,惯性思维把贪腐看成公务员的代名词。此时,一旦有公务员"晒子工资"的诉求出现,一旦有基层公务员倾诉苦和累,于是板子横飞,讨伐声一片,追问不绝于耳,一次次遭遇"口诛笔伐",拉"一船人"为贪腐者垫背。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贵州省委原常委、省政府原副省长王晓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中一项违纪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搞特权。贪官多搞特权,有的恃权自傲,成为"抖架子派"官员;有的搞"期权效应",任内多办事,任后多收益,任上通关节,任下有巢穴;有的搞"飞过海",任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08,(9):17-18
反腐30年,任重道远。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狡猾的贪官终有现形的一天。本刊组织专家回顾反腐历程,评选出了从1978年以来具有典型性的十大落马贪官。他们有的权倾一时,有的敛财无度,有的沉湎迷信,有的举家外逃……法网恢恢,他们的名字被定格在了反腐30年的标尺上。  相似文献   

14.
舒炜 《先锋队》2012,(27):18-23,1
贪官落马,大快人心。每查处一名贪官,人们除了关心贪官贪了多少、如何贪腐外,自然更想知道他会有什么结果。《且看贪官落马后》,不管贪官会咬出谁,如何立功,为何翻供,还有他们服刑中的那些事……但可以断定的是大部分贪官将永远失去纸醉金迷的生活,住进只有小窗小门的牢房,永远,至少是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安睡在家中柔软的床上。  相似文献   

15.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之二、贪官官职越高潜伏期越长,小官的潜伏期则相应较短。官位越高,腐败手法越高明,背景越强大,查处难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舒炜 《廉政瞭望》2014,(21):23-25
“在有的贪官眼中,或许本没有太多感情可言,不管是妻子还是情人,被贪官抛弃可能都是迟早的事。”某市纪委副书记表示。  相似文献   

17.
反腐与防腐     
成克杰、胡长清大贪官被判死刑,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反腐败决心坚定,措施有力。反腐败当然重要,如果我们坐下来冷静地思考一下,客观地分析一番,就会发现,一些贪官都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如能在开始时防住,反腐败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就会小一些,损失就会少一些。痛定思痛,既要反腐更要防腐。 防止被腐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党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有的贪官眼中,或许本没有太多感情可言,不管是妻子还是情人,被贪官抛弃可能都是迟早的事。"某市纪委副书记表示。婚姻是座城,但正因为生活常有变故,婚姻的稳定需要不计其数的边缘条件。本来,人们结婚是放弃了自我的一些东西,在离婚的前前后后,却充斥着太多情感利益的纠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又一批的贪官被揭露出来。人们从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贪官的背后都有一个“贪夫人”。她们当中,有的默许贪夫多捞快捞;有的怂恿贪夫能捞则捞;还有的与贪夫配合“默契”,我收钱你办事;个别的甚至打着贪夫的招牌,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20.
贪官之“潜伏定律”: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