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球为政学     
初夏.全世界开启4年一度的“世界杯模式”。从绿荫场上的“厮杀”中,有人看到球员的坚持,有人看到裁判的“眷顾”.习近平在37岁那年看到的,是团队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主政宁德期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帮助宁德越过了贫困线,其成功实践被称为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从习近平《摆脱贫困》专著中,分析"宁德模式"的生成及其所蕴含的执政理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摆脱贫困》习近平福建人民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共29篇,121千字。本书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部个人专著,真实记录了他在宁德地区工作期间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高瞻远瞩:"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早在厦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对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很重视。到福州和省里工作后,他提出了很多极富远见的看法。1986年1月10日,在厦门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就提出,需要警惕对历史文物的"建设性破坏","厦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同志于1988年5月13日任宁德地委书记,6月26日到任;1990年4月28日调任福州市委书记,5月8日离任宁德。在宁德工作的两年时间里,习近平同志领导闽东全体人民努力实现摆脱贫困的历史任务,给闽东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财富。研究习近平同志在闽东的为政之道和施政实践,不仅对思考宁德地方科学发展大有裨益,同时能够更好理  相似文献   

6.
正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调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宁德系闽东革命老区,陆海面积一比三,居住着畲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当时交通闭塞、信息短缺,被称为"黄金海岸的断裂带",2/3为贫困县,属于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此前,宁德干部到省里开会都坐在最后一排,因为宁德经济水平在全省排最末。而在习近平同志任职两年后,全区94%的贫困户基本实现衣食无忧。1990年8月12日,《人民日报》以《宁德越过温饱线》为题,报道了宁德摆脱贫困的奇迹。30年弹指一挥间。党的十九大打响了精准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4,(20)
<正>《摆脱贫困》一书立足宁德实际提出的发展思路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推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变革是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只"输血"不"造血",而是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推动经济社会的整体变革,这是本书深入论述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书中,习近平同志一再表明,摆脱贫困不仅仅是增加人民收入,也不仅仅是硬  相似文献   

8.
正《摆脱贫困》这部写于二十多年前的著作,记叙了习近平同志1988年—1990年在宁德工作时期的想法、意见和思考,反映了习近平在宁德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内容之丰富、观点之精辟、思想之深刻,今天读来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其中展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联系群众的观点、崇尚行动的品格、造福人民的愿景,无不凝聚着他当年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而这不仅为闽东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今天了解和学习习总书记的执政思想、执政风格和执政方略提供了难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在称颂习近平同志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气魄反腐肃贪、整饬党风的不凡业绩的同时,也在热议着他的智慧、为人、治国理政的能力。一滴水可见太阳的光辉。《摆脱贫困》荟萃习近平同志1988年6月至1990年5月期间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的重要讲话、文章。这些重要讲话、文章不但全面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地区脱贫致富工作的成功经验,而且清晰地看到习总书记当年在宁德时形成的许多工作思路同今  相似文献   

10.
正1990年1月,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一篇题为《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的文章中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是由于党领导群众求得解放,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3年后,担任了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又在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的文章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正>"异常艰苦、异常难忘",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工作期间对体察民情的深切感悟。下党乡是福建省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之一,也是一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乡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地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这个"五无乡镇"调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4,(20)
<正>《摆脱贫困》一书中富有创建的战略思想和精辟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源头活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脉相承的政治信念、一如既往的家国情怀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我侧重谈谈文化建设在国家整体治理中的功能。细读《摆脱贫困》我们不难发现,从文化建设人手提出小到一个地区大到整个国家的整体治理思想,在习近平同志任职宁德期间就有  相似文献   

13.
2019年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闽东宁德属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曾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全区9个县中有6个是贫困县.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宁德始终把"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苍莽闽越宁德间,日新月异换新颜。这里,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这里,充盈着精神的力量,“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激励着宁德儿女砥砺前行、奋勇拼搏;这里,澎湃着发展的动能,“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的探索与实践持续刷新时代标高……  相似文献   

15.
正李君如在7月21日的《北京日报》撰文说,《摆脱贫困》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出版的老书。然而就是这本老书,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本书收集的29篇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任宁德地委书记的时候写的一些文章。宁德在福建属于闽东地区,是一个贫困地区。从习近平的简历中,我们知道他在宁德工作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同志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明确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宣传群众、武装群众、教育群众",他在这一时期的讲话、文章汇集成《摆脱贫困》一书。该书内容涉及当时宁德地方治理的方方面面,但具有统一的宗旨,那就是为发展宁德经济营造理想的政治、文化条件,让当地人民尽早摆脱贫困。书中围绕这一宗旨的29篇文稿无不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且  相似文献   

17.
“四下基层”是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倡导并推动的一项工作制度。经宁德历任领导班子25年来的坚持和秉承,新一届市委将“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拓展延伸为“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提出,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坚定理想信念,遵守纪律规矩洁身自律,牢记政治责任敢于担当,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深化和延续。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整体来讲,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最根本的灵魂和精神旗帜,决定了一  相似文献   

19.
正《摆脱贫困》一书,是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从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和文章的汇编,共29篇,是对习近平同志亲民、爱民、为民情怀的具体诠释。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是摆脱贫困的制胜法宝。在《提倡"经济大合唱"》一文中,习近平同志讲,每首歌,每支乐曲,都有它的主旋律。一个合唱团,要做到异口同声,就得讲究一个主旋律、一种节奏。经济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篇文章语  相似文献   

20.
<正>自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式语言鲜明的风格逐渐被民众熟知。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内涵深刻、风格鲜明,人们喜闻乐见,大家都纷纷解读这种"习式风格",被这些语言背后的力量所震撼。习式语言如同一股和煦、温暖又清爽的风,在中国大地上扑面而来。1.中国梦【习语】"每个人都有理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