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7):33-34
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话虽偏激,但也有一定道理。西历1904年,是一个闰年,存中国,正是甲辰龙年。在这一年里,邓小平、任弼时、巴金、邓颖超、聂鲁达、达利、林徽因、乔冶·伽莫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相续诞生,可谓人类群星闪耀时,而邓小平,则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  相似文献   

2.
<正>"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这是1949年10月1日建国日之时,邓小平恭敬地为新中国写下的题词。新中国成立前夕,邓小平奉命从南京赶回北京,作为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官和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了无限感慨。尤其是人民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使  相似文献   

3.
《求是》2014,(10)
<正>世界社会主义的500年,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这一社会主义思想源头开始,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到俄国十月革命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500年历史回顾,有利于深化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论断的认识;也有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正确把握。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里,一是"必然代替"、一是"长过程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语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抗日战争,是中华儿女浴血奋斗的战争史,也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在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同仇敌忾、不畏牺牲,誓与国家共存亡,以鲜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书写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1946年6月,邓小平在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后为河北省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8月,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又到了一个追思和感恩的日子。三年前的清明节,我写过一篇短文《追思与怀想》,我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仍然活在我们的心里面,我们将永远活在他们的事业中!"这是我的真实感受。如今,邓小平还活在我们这座城市里。邓小平与重庆的缘份起于1918年到重庆读书,那年他15岁,第二年离开重庆赴欧洲求学。邓小平第二次到重庆是1949年12月,那年他45岁,  相似文献   

6.
我们党一直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是我们的"三大法宝"之一;全国解放以后,毛泽东同志针对全国形势和党的地位的变化,不断强调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这方面的内容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包括的十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十年,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一步探索的十年。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中,这部著作一开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里就提出了党的建设要更加适合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的问题,这是党的建设的一个大思路,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命题。党的建设怎么适合新时期的需要呢?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作了深刻阐述,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下学习的初步体会。一、在新时期必须抓紧党的建设,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5,(7)
<正>一正如鲁迅所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人们常把胜利者视为英雄,而失败者往往被人们所遗忘。实际上,有一些失败者,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何昆军长和他的红十四军,就是这样的英雄。这支军队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半年多时间,但威震大江南北,影响深远;这位军长生命短暂——32岁就在一次战斗中壮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能够也必须依靠自己解放自己 ,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本文所探讨的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 ,是指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关于如何看待人民、怎样支持和领导人民的一些观点。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反对个人崇拜的人民英雄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虽不否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但却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转移的。同过去剥…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的一生是短促的,但也是饱满的,他毕生洁身远名、淡泊寡欲,廉洁克己,肝胆照人.虽身居高位、名满域中,但在人际交往中从不居功自恃,总是虚怀若谷、温良敦厚、处己以约、接物以诚. 一、关心民众生活、尊重普通劳动者 李大钊尊重民众的力量,他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早在1916年他发表《民彝与政治》这篇文章时,就明确地指出,英雄源于民众,民众才是真正的创造历史的英雄,他说:"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总积则英雄无势力".他较早地运用唯物主义打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唯心思想及伦理道德的束缚,肯定人民的力量,把"民之意"作为统治中国的"鼎彝",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0.
《党史博览》2014,(4):28-28
新中国成立前夕,邓小平奉命从南京赶回北平。1949年1O月1日下午,邓小平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随后出席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这是邓小平在建国日这天恭敬地为新中国写下的题词。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名高级指挥官和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对新中国的成立充满了无限感慨,尤其是人民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使他油然而生“永远铭记”的情愫。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地处抗日战争前线的厦门,这个英雄城市的英雄儿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英勇战斗,奋不顾身,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清扫发动妇女抗战的障碍一九三六年夏,一股腥风刮到了中国,也刮到了厦门。这就是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叫嚷的,妇女回家庭去,妇女的位置是在厨房里、教堂里、床铺上。厦门国民党妇女会主办的妇女报,却予响应,也大喊“妇女  相似文献   

12.
正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指出这一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而创立起来的。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在深化历史经验认知的基础上,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3.
历史转折 (字幕:北京 宽街) 从江西回来以后,邓小平一家再也没有搬回中南海。 1976年,就在这所临街的院子里,邓小平迎来了他的第六个本命年。这一年,是中国的龙年。 (邓小平)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周恩来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为失掉了我们的总理而感到深切的悲痛。  相似文献   

14.
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这是一个老问题.有些人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如果没有英雄的组织领导,群众会是一盘散沙,难成大业.譬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孙中山推翻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力推改革开放……正是这些英雄人物的杰出贡献改变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开卷第一篇里就鲜明地提出:“党的建设”要“更加适合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总体思路,也就是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主题。在《党的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这一主题思想就更加明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美国。在这极富深远历史意义的8天时间里.邓小平除了同美国总统卡特等正式会晤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事活动。这其中,最耐人寻味、感人泪下的无疑是邓小平与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之前妻海伦·福斯特的会见。在这次会见中,邓小平意外地收到了一封42年前毛泽东写给自己的亲笔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思想,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主要包括:要做到"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需要打破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需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最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需要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中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喻丹 《当代贵州》2014,(18):25-25
正"乌江源"、"贵州屋脊"、"毕节试验区发祥地"、"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试验田"、"海雀模式"、"拉开当代中国扶贫攻坚的序幕"、"中国农村扶贫攻坚的‘范本'"、"反贫困典范"——是哪一片土地,将这些词汇集于一身?"高"是这片土地的关键词:海拔2900米的小韭菜坪,使得"贵州屋脊"实至名归。海拔之高地,同是精神之高地——天高地阔、高山大川孕育了英雄人格,英雄意志谱写了历史传奇,哲庄坝红军战斗、野马川会议、席大明烈士……英雄的精神长途跋涉,在野马川抗洪烈士群体身上得到重现,在文朝荣的脚步里得到现代诠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这精神的海拔无以用数字来度量,却高高矗立,成为永久的典范。英雄的精神延续着,发扬着,成为这片土地时代精神的原始内核。  相似文献   

19.
正纵观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之路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们一直都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毛泽东指出:"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邓小平在1987年10月再次强调指出:"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  相似文献   

20.
1978:邓小平和他触摸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邓小平以急切的脚步走出国门。这一年,中国决定推开国门,启动变革。74岁的邓小平一年访7国11月的新加坡,即使在夜晚仍然暖风四溢。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谈话也在升温。两人就像一对相识多年的老友,在饭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