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立完善制度"。在这些人眼中,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制度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照此逻辑,只要解决了"制度"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毋庸讳言,有些工作没有做好,确与制度、机制不完善有关。但任何一项制度都不会完美无缺,动辄归  相似文献   

2.
杨学博 《廉政瞭望》2014,(23):63-63
有时当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立完善制度”。在这些人眼中,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制度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相似文献   

3.
为您提醒     
正家风不正祸患不远从"全家福",到"全家腐",再到"全家覆",有的是因家属被"围猎"导致"堡垒从内部攻破";有的则是领导干部自身不正,配偶、子女有样学样。可以说,不良家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腐败则是不良家风的"助燃剂",迟早会将一个家庭推进"火坑"。在家风建设上,领导干部要自觉扛起责任来,不仅自己要做到"公烛不私用",也要从"家属不  相似文献   

4.
林彦虎  岳德常 《求实》2016,(3):67-74
当前,反腐败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制度缺陷论"和"人性自私论",前者进一步细化出了"权力异化论""体制转型根源论""惩治不力论";后者则细化出了"思想观念论""需求驱动论""人的生活本能论"。事实上,"制度缺陷论"没有看到制度的核心理念是人们达成的一种价值"共识",忽视了制度产生于价值体系的事实;而"人性自私论"在片面夸大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意识作用的同时,未能真正深入到社会关系中去探寻腐败问题,忽视了塑造完美人性的关键在于人的"社会属性"基础上建构的高尚并稳固的价值体系"超循环"过程。两种理论都没有完全看到腐败现象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价值体系形成了自我强化的"超循环",有效惩治腐败就要打破这个"超循环",代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超循环"。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有的领导干部遇事亲力亲为,事无巨细,被人指为"局长干了科长的活儿";有的领导干部则信奉"无为而治",遇事当起了甩手掌柜,被指为"供在庙堂的泥菩萨"。那么,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这里的关键就是,既要懂得什么事不必"亲自"做,也要懂得有些事非"亲自"不可。  相似文献   

6.
正十八大以来,反腐和正风肃纪行动不断加力,发挥好巡视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巡视工作在得到全党一致支持的同时,也有不少单位惧怕巡视,不配合甚至暗中刁难。据黑龙江省委第五专项巡视组组长介绍,有的入驻单位在饭菜上做文章,"不是特别咸就是特别辣,让你吃不下去";有的单位会在办公环境方面设障碍,"不是电锯响,就是刷油漆,让你待不下去";还有人打砸巡视组工作人员车辆,并留下警告语……巡视组当好中央的"千里眼",找出"老虎""苍蝇",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早发现,早  相似文献   

7.
正郑板桥有对联写道:"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修身立德乃做人之根本,不仅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亦是其为政致仕的纲要。王安石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张衡说,"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罗隐说,"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修身立德对为官从政者而言,具有亘古不变的本源作用,"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8.
正人的一生,有些东西与生俱来、难以改变,有些东西则可以自主选择、自我把握。选择对了、把握住了,则人生没有虚度;相反就可能枉度一生,不可不慎。针对一些人的思想纠结,我们应做好这样四道人生"选择题"。不图"背景",当有辛苦勤劳的"背影"。有的人总盼望能有点"背景",背靠大树走捷径。于是千方百计攀高枝,千辛万苦抱大腿,削尖脑袋进圈子,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和尊严,甘当门客与"家臣"。他们或许会得利于一事、得势于一时、得逞于一阵,最终  相似文献   

9.
"拖",顾名思义,就是拖拉,效率不高。机关工作中,"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下拖。这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有些同志就是凡领导交办之事马上办,同事之间的事看着办,下面的事则拖着办。二是懒散拖。思想消极,精神懈怠,工作缺乏激情,没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今天能办的事总要拖到明天后天办,  相似文献   

10.
正国内疫情逐渐缓解,"最美逆行者"们终于可以陆续凯旋了。当一名医疗队长哽咽着说,"我把队员一个不少都带回家了",让人不忍泪目。离去时,他们是英雄,武汉天河机场专门准备了5万张纪念登机牌,航班为"胜利号",登机口为"凯旋门";襄阳全市A级景点和25家星级酒店对援襄宁夏医疗队员终身免费……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7,(7)
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生动局面的制度保证。干部人事无外乎"人"与"事"。长期以来,有的机关单位人多事少、人浮于事现象突出,干部资源严重浪费;有的地方政府事务繁重,但真正干事的人却不多,导致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有些干部把干部人事看作搞人际关系,政治生态被"关系学"严重侵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干部人事安排上,"人"与"事"脱节,把人事  相似文献   

12.
近日,我有机会列席了宁武县一些乡镇党委和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发现一些不正常现象:有的领导只谈成绩、不谈问题,或者大张旗鼓谈成绩,轻描写谈问题;有的领导会前连党性分析材料都找人代笔,会中照着稿子念,"万言嘴里过,只字未留心";有的民主生活会不民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在一些地方,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把制度当成"稻草人",中看不中用;有的把制度当成"橡皮筋",执行起来时紧时松;有的给制度"开天窗",以潜规则代替规章制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执行难、难执行早已有之,制度明摆在那里,规定得也很详尽,但是执行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儿,有时甚至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制度执行不到位,或者干脆空置空转带来的"破窗"效应,损害  相似文献   

14.
当下,"工作需要"一词在某些机关公文、管理制度和领导讲话中频繁出现,当某地曝出领导干部超标准配备豪华越野公务车的新闻时,当地政府则回应说这是"工作需要",因为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基层、进工地;当网上传出某地干部在高消费娱乐场所进行超标准接待时,当地有关部门会解释说这是"工作需要",为了招商引资,等等。在这些部门和领导的眼中,"工作需要"成了万金油,处处能抹;"工作需要"成了容量无限的"筐",什么违规的问题都可以往里面装。  相似文献   

15.
微观点:拿"正在调查"敷衍舆论监督,极大地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正视问题,汲取教训,不断修正我们的工作。媒体有必要多杀几个"回马枪",提高舆论监督的专注度和持久力;规范回应制度,对期限、内容予以明确;强化问责追究,建立第三方调查机制,避免自说自话,自查自纠。近期的一些舆论监督事件,大部分最新进展都是"正在调查":袁振国偕妻出国"考察"",调查仍在进行";河南宋基会"善款放贷"、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未完工即拆除,"仍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提出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论断。这引发了人们对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关系的热议。有人认为,"很难说清楚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异";甚至还有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区别"。显然,这些认识忽视甚至无视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前些年,"狼文化"在管理界风靡一时。然而,现在很少有企业家再提"狼性"了。一位遭过"小狼"伤害的企业家感叹:如果盲目地提倡"狼的精神",一旦真正培养出了没有团队精神的"狼",结果必然是弄巧成拙,养"狼"成患。这个提醒对军队来说也颇有启示意义,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因为强调"狼性",而忽视"团结就是力量"这个根本。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说过:"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经常运动有助延年益寿。有的人每天专门抽出时间去运动,而且认为每次运动不出点汗,就觉得运动量不够。有的人给自己下了"军令状",不论多忙、多晚,都要去24小时健身房运动一会儿。也有很多人对缺乏运动有不得已的"苦衷"。有的人说,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下了班就想躺着,哪有时间运动啊。还有的人说,二孩到来,照顾孩子的精力都不够用,哪儿还有时间锻炼呀。问题是,不论什么时间段都可以运动吗?运动一定要有合适的场地吗?其实,一天中,有一些时间段是不适合运动的.  相似文献   

19.
沈全 《理论导报》2010,(8):16-18
"跨越"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都认同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二者都强调辩证看待、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占有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允许"有利于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实现"跨越"的前提条件上,"跨越"论提出"相互呼应",新民主主义理论则重视立足本国人民力量。  相似文献   

20.
缺钱不缺德     
谁也没有想到,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4万个网页描述,3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