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刑诉法修改后,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专门设计了一章特别诉讼程序,并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引入我国刑事诉讼过程当中。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指检察官对已经具备追诉要件的犯罪,在一定条件下,以令被追诉人遵守或履行一定事项代替提起公诉。但就我国现状而言,附条件不起诉的对象应只限于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而不应当继续扩大;附条件起诉的考验期限过短,会出现被害人保护不足、自由裁量权滥用及短期自由刑负作用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暂缓起诉制度在美国的兴起以及在世界各国的扩展适用,此制度已出现典型的美英模式、法国模式等,也充分显现了利弊。为有效克服涉案企业因刑事追诉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在检察机关主导下我国启动了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改革试点及本土化探索。但随着试点改革工作的推进,理论依据不足、法律规范阙如等问题逐渐凸显,相应的伴生风险,诸如纸上合规陷阱、侵害经营自由、权力寻租空间等问题也在呈现。企业合规不起诉这一“淮南之橘”在我国的落地生根,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配备适应中国制度环境的法律规范和本土企业合规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合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杨德华  宋清根 《学理论》2009,(27):198-200
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不起诉制度的法理基础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并且概括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不起诉制度应坚持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不起诉制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从日本、德国、我国台湾地区的暂缓起诉制度的起源、案件适用范围显著的特点,分析其在实践中的优缺点,从而为我国构建暂缓起诉制度提出明确的建议和意见,并且明确我国可以设立"暂缓起诉"制度。我国应以以暂缓起诉制度为试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人为本,追求公平公正的法律程序法,使其具有相当的合法性。以日本、德国的暂缓起诉为平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暂缓起诉的机制,从而达到程序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不起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不起诉制度从法律规定和实践中操作的角度进行评价的基础上 ,从法律修改的角度上对完善我国不起诉制度进行了论述 ,提出增加绝对不起诉的范围 ,修改证据不足不起诉的规定 ,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对象 ,最后从对不起诉制约监督的角度对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进行评价 ,并提出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崔巍 《学理论》2009,(21):102-103
香港和内地的刑事诉讼法都规定了不起诉制度。但由于香港和内地在公诉立场以及诉讼价值取向和诉讼传统方面的差异,两地的不起诉裁量制度在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制约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中,香港在不起诉裁量权的适用范围、条件以及制约方面,尤其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洁 《学理论》2012,(32):116-117
审查受理是整个法院审判活动的启动阀,我国《民事诉讼法》将诉讼要件归入了起诉条件,限制了公民的诉权,抬高了诉讼的门槛,并且我国现有的立案受理制度过滤掉不适格案件的同时也将适格的案件"拒之门外",导致"起诉难"的发生。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民事起诉受理制度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以我国首例烟草诉讼为切入点,提出完善我国起诉受理制度的构想:降低起诉条件,扩充民事受案范围;确保法院严格执行起诉条件的规则,禁止人为地提高起诉的门槛。  相似文献   

8.
王珠玉 《学理论》2010,(19):143-14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及区别对待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切实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主要对未成年犯罪案件适用不起诉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黄艳 《学理论》2012,(5):54-55
"存疑不起诉"是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公诉制度的重要完善,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自由裁量权的表现形式,也是公诉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一规定对于减少讼累,提高诉讼效率和质量意义重大,是"诉讼经济效益价值"原则的具体体现。但是司法实践中",存疑不起诉"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制约,这一制度并没有真正的随着"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增多而落实到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可行办法,真正地使"存疑不起诉"制度不再是法律的空谈。  相似文献   

10.
探索建立适合未成年犯罪挽救的公诉制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关系到诉讼价值改革,和谐社会建设的实现。从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完善公诉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并对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暂缓起诉制度的实践构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彩云 《学理论》2012,(22):94-95
作为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害人,其权利的保护一直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内容,不起诉救济制度就是保护其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为制约检察机关的不起诉权力防止检察机关权力滥用、保障被害人合法而制定了不起诉救济制度。本文试从分析我国现存救济制度及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入手,对被害人面对不起诉救济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完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的起诉条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公民在纠纷发生后能否获得司法保护.现行民事诉讼法由于将起诉条件和诉讼要件相混淆,导致了某些起诉条件并未真正体现其作为条件的作用.立案庭对某些起诉条件的审查既难以获得合法性又缺乏正当程序的支持.完善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主要途径是:将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中属于诉讼要件的条款分离出去,取消现行的受理制度,将负责审查起诉的立案机构改为民事案件登记性质的机构.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5)
目前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儿童、贫困地区儿童犯罪的增多,必须引起法律工作者和整个社会的重视,更亟须各方合力将国家法律明确要求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坚持"少捕慎诉"的办案态度、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法原则以及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14.
郭磊 《学理论》2010,(26):142-143
2005年北京地区开始试行附条件逮捕,而2008年8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逮捕制度的深化与发展专题研讨会"更是决定将这一工作机制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在对附条件逮捕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附条件逮捕制度即其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学理论》2010,(21):53-54
不起诉公开审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欲对一定范围内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前,公开审查过程,充分听取相关机关和有关诉讼参与人的意见,从而为正确作出决定提供重要参考的程序。不起诉公开审查既是公诉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检务公开的内容之一,它不仅规范了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的程序,保证了不起诉决定的公正性,同时又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将对不起诉公开审查制度的法律依据、现实依据及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方迪 《学理论》2011,(6):57-59
最高人民检察院朱孝清副检察长在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第二次侦查监督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审查批捕新制度,即附条件逮捕制度。该制度经过近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模式。但该制度在学界和实务界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相似文献   

17.
酌定不起诉制度适用的关键就在于对其前提条件犯罪情节轻微的理解和把握 ,对此 ,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有不同认识。在本文中 ,作者在对刑法中的“情节” ,定罪情节量刑情节等概念进行了考察分析之后 ,认为量刑情节具有决定宣告刑、变更法定刑的功能。因此 ,酌定不起诉条件中规定的“犯罪情节” ,应作量刑情节理解。  相似文献   

18.
包颖杰 《学理论》2010,(19):78-80
对于试用买卖合同的性质,国内法学界普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附停止条件的买卖合同,另一种意见认为试验买卖合同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这两种观点的解释都有很多可取之处,无论是附停止条件说还是附解除条件说都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通过正反对比,试用买卖合同实质上是一种由两个前后相继的合同所组成的“演化合同”。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并合理地解释试用买卖合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微罪不起诉价值诉求之充分实现,还是微罪不起诉适用后果之权利剥夺,都蕴含着微罪不起诉制度在被不起诉人异议权保障上的"给力"需求。我国微罪被不起诉人异议权保障之"乏力"窘态背后潜藏着的检察官客观义务理想主义应适度纠偏。应当赋予微罪被不起诉人要求人民检察院将案件及时移送人民法院审判以获取无罪判决的权利,当被不起诉人为未成年人时,还应将这种权利赋予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一般比较关注股票的投机利益,而忽视投资利益。要解决这一问题,须从完善股利分配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和行使程序两方面着手。完善上市公司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行使条件,应从程序上对股利分配作出限制,并明确侵害股利分配请求权的起诉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