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如何对待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全球化时代相对落后国家的领导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制定和实施强国战略时,很注意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重视重塑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弘扬强国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民族思想,坚持既符合世界潮流也适应俄罗斯特点的价值观,强调俄罗斯的欧亚属性,改变俄罗斯人看不起亚洲人的传统观念。在实践中,普京注意克服俄罗斯传统中忽视渐变的倾向,强调要在保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进行社会转型。在外交方面他要求克服外交政策中过分追求政治与军事利益而忽视经济利益的传统,强调对外目标服从和服务于国内目标,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9·11这次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让大国间关系迅速改变,俄罗斯外交战略开始"西化"。以富国强民为己任的普京将使俄罗斯外交进入战略新时期,此次对外战略的转变对俄罗斯影响深远。这是着眼于自身实力的国家利益的体现,是国内发展和制度变迁下普京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的体现,也是西方大国基于战略利益下的友好回应。  相似文献   

3.
普京执政后,从俄罗斯地缘政策和国家利益出发,大力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外交政 策,将独联体确定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一年多来,俄罗斯的独联体新政策取得很 大成效,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大为改观,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普京就任俄总统后进行了外交大调整.首先加强了在独联体的主导地位,抑制了美国在独联体内扩张的势头.以独联为依托,普京积极推行平衡东西方的"双翼外交".普京加强与改善了同西欧,特别是同欧盟的合作,摆脱了美国的制约,同西欧国家营造了较好合作氛围.普京加强同东方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推进东方外交.普京的"双翼外交"使俄在东西方之间争取到较主动的地位,扩大了俄的回旋余地.普京外交讲究斗争艺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普京外交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体现了美国民众对其过去四年执政成绩的肯定。未来四年,奥巴马会基本延续其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方针政策,并在一些问题上力图有所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变,亚太地区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将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继续下去。美国将进一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斗争,推进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进程。美国将全面推动美俄关系的发展,并始终关注朝核问题。然而,目前美国的国内、国际局势并不乐观,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将受到诸多挑战。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造成了大量矛盾,对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施政将造成不利影响。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美国希望利用北约主导全球事务的构想很难实现。西亚北非地区的不稳定局势牵制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未来阿富汗的局势将不容乐观。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新任期内的外交目标很难完全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将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6.
近来,俄罗斯一些民意调查资料显示,62—78%的俄罗斯公民认为,今年普京总统的国情咨文中赞扬的成分少,深思的问题多,还有认真的自我批评,因而是近年来最有实质性内容的总结报告。的确,今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在简短肯定2000年俄罗斯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有所增加的同时,更多地提出了尚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是很尖锐的现实问题,并且强调了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任务。据有关评论,“普京年”的国情咨文对某些政治家而言,有些地方读起来简直就像侦探小说一样含有  相似文献   

7.
时代观、国家利益观、国际体系观作为外交思想的核心论点,三观紧密相连、相互啮合。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外交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时代观、国家利益观、国际体系观三个方面的演进历程分析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外交思想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平衡,以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平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体系。尤其是新时代中国大国外交思想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于中国梦、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的实现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熊李力  潘宇 《外交评论》2015,(2):123-137
从沙皇俄国到苏联,再到今日俄罗斯,基于东欧地理环境的地缘政治困境贯穿古今,一直是历代俄罗斯国家难以解决的外交战略问题。相比沙俄和苏联,今日俄罗斯面对欧盟和北约东扩的压力,这一问题更为凸显。俄罗斯外交战略问题延续性的另一面是外交政策工具的断裂性。面对东欧的地缘政治困境,今日俄罗斯既无法沿用沙俄和苏联时代的普世性外交政策工具,又无力构建感召力可与欧盟相提并论的区域合作机制。战略问题的延续性和政策工具的断裂性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的外交悖论,使俄罗斯陷入当前的乌克兰困局。为缓解因乌克兰"脱俄入欧"而加剧的地缘政治困境,迫于普世性政策工具的缺失,俄罗斯只能基于军事实力奉行个体利益导向鲜明的强硬外交。然而,这种强硬外交不仅无法有效缓解俄在东欧的地缘政治困境,而且很可能导致俄在更多领域的利益受损。归根结底,无论乌克兰现实形势如何演变,俄罗斯唯有克服延续性与断裂性的外交悖论,才可能彻底走出乌克兰困局。  相似文献   

9.
孙祥华 《外交评论》2010,27(2):101-111
中国外交领导力是新中国外交不断开拓新局面的重要推动因素。在中国外交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当中,外交理念的变革创新能力是核心推动因素,领导机制是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对人才智力、物质资源和公众力量的组织动员能力是外交政策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外交的领导力。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展变化和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还需要在理念创新、机制优化和组织动员等方面不断加强,从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蒙古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确立了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其中,与俄中两国的关系、与"第三邻国"的关系以及与多边国际机制的关系构成了蒙古外交格局的三个不同层次,即与俄中两大邻国保持"等距离"关系是其外交格局的基础;与"第三邻国"发展双边关系,确立外交格局的"多支点";参与各层次的国际机制,谋求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再保障"。蒙古的多元、平衡外交对地区格局的影响较为复杂,这是中国周边外交需要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