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缉毒神探⑦     
3天“拿下”苏昆生向省局蒋处长汇报时,蒋处长照例问“:几天?”这个“几天”彼此都已心照不宣就是几天能审下来。苏昆生说“:3天之内。”蒋处长说“:抓紧时间,越快越好!王平在昆明的人也多。”照例,第一天,苏昆生没有上场。他在监控室看审讯情况。第二天,他必须上了。缉毒二十多年,苏昆生审了几百个毒犯,使苏昆生成了一名审讯高手,甚至成了一名没学过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对什么样的罪犯,他会用不同的审讯方法去对付他们。苏昆生摸索了一套审讯的经验。在审讯当中,要根据不同的审讯对象,不同的时间,来制定审讯的办法。不能千遍一律,千遍一律是…  相似文献   

2.
缉毒神探④     
第二天上午9点半,苏昆生他们又去审讯苏建国。苏建国说“:哎呀,昨天晚上我回去好好想一想,你们别再为难我了,太难啦这个事情。你们要我出卖我的朋友,我不能做。从道义上也不能做。”于是又和他周旋。昨天他吹他怎么走上贩毒这个犯罪过程,于是再换个话题。苏昆生就问“:苏建国,这些年,你在这条黑道上风里来,雨里走,赚了多少钱,用到哪里去了,又干了哪些好事?”苏建国说,干这一行不赚钱是不可能的。最多时,他手头上也有两三千万。他说他办了两件事:一是兰州有个清真寺翻建他花了七八百万,某天某月汇多少多少钱,他都记得很是清楚,说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3.
缉毒神探⑤     
突破苏昆生觉得酒喝滥了,废话多;适量的酒,思维敏捷。晚上,他喝了一点酒,回到房间,洗把脸,理了一下思路,带着昆明市的老赵,巍山这边是当天刚到的老唐,进去了。审讯室安排在房间里,没有一般审讯室的铁栅栏隔着。苏昆生进去和朱本孝打着招呼坐下后,并没有问他什么,而是和他“唠嗑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毒品犯罪最严重的云南省,大部分一线缉毒队编制仅十人左右,装备简陋,缺乏必需的警用器材。因此,目前提高缉毒队伍战斗力唯一现实可行的出路在于提高缉毒人员的素质。毒品犯罪的特点隐蔽性首先,毒品案件不像其他刑事案件,人民群众都能有清醒的认识。毒贩们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交易,很少有人会认为他们正在进行犯罪活动。其次,毒品案件没有被害人报案,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刑事犯罪现场、物证等存在,毒品又没有明显的识别标志。这些都为毒贩们提供了隐蔽条件。况且,毒贩们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掩藏其行踪。他们活动诡秘,采取单线联系,有特定的联络方法和暗号。因此,毒品案件比其他刑事案件更具隐蔽性。集团性每一起毒品案件,从集结、起运、运输、交易各个过程,单一人或几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和其他犯罪团伙相比,贩毒集团内部凝聚力更强,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成员之间有  相似文献   

5.
缉毒神探③     
一篇死囚的日记第二次的审讯就是处于相持和对抗的状态中。这也足以证明马亚为了掩盖罪行,对付审讯有了一套周密的防御计划。马亚不说,苏昆生也不着急,在审讯室里支一张床,让她睡。醒了再谈。苏昆生对马亚的情况是很了解的。马亚像这个黑道上的所有守财奴一样,贪财,贪婪。虽然她在保山有一幢资产达500万元的“伊斯兰风味城”,但是即使处得较好的朋友,想白吃她一顿饭,都是十分困难的。丈夫在餐厅里一分钱的支配权都没有。夫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只是因为有个女儿,才使这个家维系着。审讯还是没有什么进展。这是8月的一个午后,马亚拿不下来,苏…  相似文献   

6.
大毒枭施出爱情计,在边境线上找了一个女朋友,并拉她下水,让她和她弟弟替他接境外毒贩带进来的毒品。10天里,这姐弟俩就为大毒枭运送了24.4千克毒品!在这起特大贩毒案中,来自广西、广东、福建的17名毒贩分别被法院判处死刑、死缓、无期和有期徒刑。他们有的是姐弟,有的是情侣,有的是生死之交;他们以亲情、友情、爱情作纽带,以利益为核心,编织了一条从广西凭祥到广东深圳、东莞的贩毒链。  相似文献   

7.
杜王群 《检察风云》2005,(18):40-42
在河南省新乡市,瘾君子们都知道“三哥”,因为“三哥”不仅开通了“送毒热线”,还建立了吸毒俱乐部……“我恨死这些毒贩了”2004年年初,一封打印的匿名举报信引起了新乡市人民检察院李景彬检察长的高度警觉。举报信中透露:新乡市公安局缉毒科副科长魏跃武和一些贩毒分子关系密切,对他们的贩毒罪行不闻不问,强烈要求检察机关严惩渎职者。“我恨死这些毒贩了”,举报信落款处的这句话,给了李景彬检察长很深的触动。他敏感地觉察到,举报信虽为匿名,但可信度较高,就立即批示给法纪检察处进行初查。  相似文献   

8.
境外贩毒集团与境内贩毒团伙狐朋狗党,千里阴谋环环相扣,万里贩毒刀枪交加。成都金牛公安分局精心设计,特警衔命出击,机智勇敢地打入毒贩内部,与境内外贩毒团伙展开了殊死较量,七赴云南,三下广东,行程三万多公里,抓获毒贩38名,缴获海洛因26.9公斤,毒资200万元,缴获“奔驰”、“宝马”等高档汽车五辆和一批枪支弹药及制毒工具。 记者在便衣刑警的保护下,南下广东毒贩“接货”之点,孑身西进云南毒贩“进货”之处,独家采访了这起特大跨国武装贩毒案。  相似文献   

9.
那是1997年5月17日,天阴沉得厉害。上午,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了一个举报电话:“有个叫老马的甘肃大毒贩经常在乌市贩毒。今天下午,他还要去火车站接海洛因。”我追问老马的长相和地址,对方说了一句:“又矮又胖,在H宾馆213房间。”电话接着就挂断了。多年来的缉毒经验告诉我:宁可信其有!我不敢怠慢,当即叫了我的搭档小阮和老段,换了便衣,一同赶往H宾馆。在H宾馆,我们装做游手好闲的人在宾馆里外溜达,三双眼睛却瞟着213房门。将近16时,213房门开了,一个中年人走了出来。他身材结实、矮胖,一脸横肉,衣着名贵西装,手  相似文献   

10.
分苹果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 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 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 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 们的影响。信发出去不久,心理学家收 到了许多回信。而其中有两封回信谈到 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 苹果。 这两封信,一封是美国白宫一位著 名人士写来的,一封是一个仍在监狱服 刑的犯人写来的。  相似文献   

11.
幽默大王     
改称呼 一日,王厂长的三个侄子和两个侄 女来家里串门,王厂长就把他们带进厂 里,路上,再三吩咐说:"你们在家里称我 '叔叔',进厂后一定要叫我'厂长',记住 了吗?。 接待室里,侄子侄女们异口同声道: "王厂长你好!"王厂长于是转身对办公 室主任安排说:"今天业务单位来人,中 午要招待好一些。"  相似文献   

12.
声音     
“马到成功,勾起回忆,接踵而至,吾心酸楚。”
  ---江苏新沂警方在侦破一起特大贩毒案时,发现毒贩头目给其手下发了这条短信。警方细心研究发现这是一首藏头诗,暗示“马沟接我”。于是,警方在马沟设伏成功抓获该头目。悲剧的是,毒贩头目手下没来接他,因为他们没看懂短信。  相似文献   

13.
丹辉  思思 《法治纵横》2014,(15):30-32
有人说,禁毒工作就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旷日持久又默默无闻。也有人说,禁毒民警天天在刀尖上行走.他们个个久经沙场,与邪恶战斗屡屡获胜,他们勇敢机智,无数次周旋于各类毒贩之间,他们因工作要求隐蔽在幕后,他们的经历鲜为人知。近日,记者通过两天跟随伊宁市缉毒民警的采访,与缉毒民警零距离接触,较深刻地体会到:每一个涉毒案件的破获,都有缉毒民警血与汗的付出。而对毒贩的狡猾与闪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勇猛和艰辛,诠释了缉毒民警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他信还是西哈努克,他们的归途都经历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曾经受人瞩目的国际政坛元首,不期而来的政变让他信们踏上流亡路。他们虽身在异乡,却心系国家,渴望结束流亡生涯。可惜,他们国家的态度却是"离开了,就别再找我"。  相似文献   

15.
1996年6月26日上午,随着一声正义的枪声,毒贩丁辉结束了其短暂的一生。 发财不是毛毛雨,当大款不是做数学题,错位的人生座标把他送入了自己构筑的坟墓。 丁辉,1963年1月18日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专文化。他原是西安某电梯厂驻重庆办事处代表,  相似文献   

16.
路上车辆很少,那辆“尼桑”风急火快地奔跑着。 麦鸥的“夏利”紧紧相随,不急不火。两个警察的目的不是要拦截那辆“尼桑”,“夏利”的腿脚哪有“尼桑”灵便,他们想尾随到底,看看它到底要上哪儿去,如果能寻到毒贩们的老巢,那就再满意不过。 转眼间,两辆车一前一后,由东三环转上北三环路,而后离开三环路,一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发现一起以公主岭市毒贩为主线,依托广东、香港、缅甸为毒品源头,向吉林省及周边地区贩卖冰毒和麻古的特大跨省贩毒案件。一场惊心动魄的千里大追捕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8.
缉毒神探     
“为了女儿,我什么都说”据米利能供述,他最早和马孝成做毒品生意是在1997年。当时境外的韩氏兄弟送来一点毒品,说是到大理饭店304房间接头。米利能那天胃有点痛,加上他的其他感觉也不好,他们这一行,有时感觉很重要。于是他叫他弟弟米利甫去了。后来他的弟弟被逮起来,关在大理。米利甫在关押期间,与甘肃的马孝成关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一个王国发现了一座大金矿,国王准备在民间征集大批精壮劳力前去开采。有一个大臣献策说:陛下,开采金矿何必到民间去征集劳力呢?我们可以利用监狱里的囚犯们,他们不是特别喜欢金子吗?让他们去开采金矿,他们肯定十分乐意,干起活来一定比谁都卖力。  相似文献   

20.
双雄缉毒记     
这里有两名神探,他俩出双入对、联手破案,让不少毒贩闻风丧胆。丹东是辽宁东部的一个不大的城市,因地处边境,禁毒形势相当严峻。但近年来,这里出现了两名神探,他俩出双入对、联手破案,让不少毒贩闻风丧胆,不再敢涉足丹东。人们称他俩为“缉毒双雄”。他们就是丹东市缉毒支队的邓大生大队长和王尔烈支队长。大量毒品来自何处2004年5月10日,丹东市公安局缉毒支队获得情报:在站前广场旁的一个迪厅中,有人正贩卖一种来历不明的毒品。随后,两名佩戴密录设备的侦查员潜入迪厅,整个行动拉开了帷幕。外面车里的邓大生和王尔烈通过手机向侦查员发出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