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中学,我们很喜欢上青少年修养课。课堂上,老师总是把社会上的现象和代们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同课本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班主任韩老师病了,代理班主任是一位刚出校门的年轻老师。几个调皮的同学不听她的话,背后给她起外号,一时班级乱哄哄的。政  相似文献   

2.
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在校学生发生口角,动起手来,班主任老师赶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指着一个学生教训起来,又是写检查,又是叫家长,而另一个同学却好象与此无关。事后一打听,原来被训的那位同学学习不好,而另一个同学则是班上的尖子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做为一个老师,无疑懂得很多道理,却为什么有时也混淆是非?这是因为他带上了“有色  相似文献   

3.
[实例] 教师:我们曾经学过关于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懂得了按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一切从实际出发等道理。大家还写了小论文,论述了这些道理对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导意义。论文写得很好。有个同学在论文中写了这样一些话,引起我的兴趣。他说:根据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我们做事、说话、想问题,都要做到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要说一不二,不能又是又非,模棱两可。粗想一想,这样的话,无可非议。细想起来,这些话中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呢?  相似文献   

4.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早就为我们的先人所深信不疑。 据《资治通鉴》载:一次,齐威王和魏惠王相约在郊外狩猎。惠王说:“齐国也有宝物吗?”威王答:“没有”。惠王说:“寡人的国家虽小,还有十颗直径一寸长的明珠,照耀前后十二辆车。难道像齐国如此的大国,反而没有宝物吗?”威王说:“寡人所认为珍宝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说,“人无信不立”,“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这些道理虽然出自古人,虽然不是单指经济行为,但对我们当今的市场经济建设却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无须多话。这里要说的是另一个意思:磨刀是为了砍柴。 我们当然是把这句话广义化、象征化了的。这就是说,这里不是就事论事说“砍柴”与“磨刀”,而是就此引申,说养精蓄锐与开拓事业;加强组织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与打开工作局面。 人们知道,必须有一个工作机构,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贵在自觉     
每当走进我们的教室时,就能看见贴在教室后面墙上的“贵在自觉”四个鲜红大字,这是结合《公民》课的內容写的,勉励我们时时刻刻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通过《公民》课的学习,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别是在第二课中,我懂得了自觉遵守纪律的道理。要从遵守《中学生守则》做起,要坚持不懈,才能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我以前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或讲话,学习了《公民》课后,我基本上能控制住自己了。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板书,我想趁这个机会跟后面的同学讲话。可一转身,看到了后面墙上“贵在自觉”四个鲜红的大字,好象正  相似文献   

8.
教育不可能使所有的中学生都成为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数学家。但是,教育可以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中学生喜欢这种教育。实验中学高二一班×××同学说:“我们希望有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政治思想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不应是禁锢思想的不尊重我们个性的,而应该是具有民主空气的,与我们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这句话应该给我们启发,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从社会政治需要出发,也应该深入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为改革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开拓我们的思路。拆除学校的院墙,让我们到社会实践中去。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满脸忧愁地对我说:“我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社会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9.
(一) 都市农业,顾名思义是大城市的农业。有人说,它是地处大城市郊区的农业;有人说,它是镶嵌在市区的农业;有人说,它是观光休闲农业。这些说法各有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看到:为什么要提出都市农业,它要解决什么问题? “都市”与“农业”,似乎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按照传统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要腾飞,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素质的提高,又在于教育的提高和普及。小平同志说:“我们多次说过,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而教育又必须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但我国目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的作业毕业20周年之际,省城的同学组织了一场同学联谊会。联谊会上,大家把一直还住在乡间的原班主任用专车接了来。老人已年过古稀,头发全白了,手脚都已不便。同学们依照原来教室的模样布置了聚会的会场,要求各位同学按20年前的座次坐好,将老师请到讲台前。轮到同学们发言了。大家讲话中都先感谢老师的栽培。班主任听了也不说话,直到临近结束,才站了起来,说:“今天我来收作业了。有谁还记得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吗?”那天是个晴天,班主任把大家带到操场上,说:“这是最后一课了。我布置一个作业,说易不易,说难不难。请大家绕这500米操场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道理。但这个历史之镜必须是平面的,不然就不可能反映真实的历史,也不能从中知兴替。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国”和“天下”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古代的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称为“国”,整个华夏大地称为“天下”。秦始皇灭了诸侯国,统一了全中国,也就是统一了“天下”,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此后,“国”,“天下”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归为一,天下即全中国,中国即天下。古人尚不知有外国,有“世界”,故古人用的“天下”这个概念,不等同于现在的“世界”这个概念。《国际歌》里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个“天下”,是泛指“世界”,不是指某一国。这个用法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力量     
谁说文化无形?难道我们真的感觉不到它的巨大推动力吗?八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部电视专题片《大京九》,其中有一段记者与某贫困地区一个十一二岁的放羊娃之间的对话,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你怎么不上学啊?”“家里没钱。”“为啥放羊呀?”“赚钱。”“赚钱以后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娃。”“让你娃娃干什么呀?”“放羊”……话虽不多,但句句撼动人心,形象地勾划了贫困地区一代又一代生命繁衍之链。相信每一个看过这个片断的观众,心里仍是酸酸的:京九铁路饱含着多少人的期待,看似简单的两条铁轨上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5.
11岁的戎慧还不习惯吃辣,但她觉得,这个城市已经接纳了她。“中秋节那天,同学周锐带我去了黄龙溪占镇(成都著名旅游景点),我们还吃了烤肉串。”她说,“以后每个礼拜六,我都会到一个同学家去过。”而据戎慧的班主任——成都市树德中学七年级1班的李老师说,伞班40多名同学里,至少有4/5的人报名愿意在周末把戎慧接到家里。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英语课上,有一次,在分析牛顿发现地球引力这句话时,老师问道:“这里为什么使用‘发现’而不用‘发明’这个词呢?”这个问题听来是再容易不过了,地球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有吸引力,这是原来存在的,难道还用什么人去发明吗?可是不知道你理解到没有,在“发现”与“发明”两个词义中包含着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也就是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不同含义。从“发现”的意义来看,“发现”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规律的过程。我们知道,规律不是浮在事物表面显而易见的东西,而是隐蔽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规律,就要求  相似文献   

17.
赌博背后     
现在在农村,不知有多少儿童的文化启蒙是从认识“红中”、“绿发”开始的,特别是一些贫瘠地区,赌博可以说是惟一的文化生活了。城里也如此,一次单位组织度假,四位麻友彻夜鏖战,另一位坐在床上生生看了一夜!我很不理解:“这有什么乐趣?”麻友们自有一番道理:赌博体现了冒险精神,农民起义不是赌?企业家掘第一桶金不是赌?就我所见,赌徒走投无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然后赌出一片大好局面的一个没有,而因赌博玩物丧志、倾家荡产、变相行贿受贿等走上犯罪道路的新闻不绝于耳,这样的名单可以拉很长一串:如金鉴培、蓝甫、马向东、蔡豪文……古人云:“天…  相似文献   

18.
郑荣文  张爱民 《群众》2022,(10):69-6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实践中是否敢于说“不”和“行”就是一条重要的检验标准。说“不”与说“行”需要正气敢于说“不”或“行”需要从培植和涵养浩然正气抓起。党员干部应具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格,敢于说“不”或“行”就是这种党性修养的具体表现,“敢于说”是一种修养,而“正确说”事关路径选择。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员干部就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懂得怎样在“不”或“行”之间作出公正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班主任,经常为学生的违纪问题而困惑。那天,我找来一名经常逃课、连自己也认为没有办法的学生,对他说:“老师送你一句话,你记好了,‘有时候,为了生活甚至生存,我们不得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你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当时,这位同学说听明白了。第二天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