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2种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 Ad SPI和Ts Ka SPI对旋毛虫体外入侵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建立了旋毛虫-Caco-2体外侵染模型,采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表达这2种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并大量纯化,探究不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Ts Ad SPI和Ts Ka SPI单独及共同作用于侵染模型对旋毛虫体外入侵肠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Ts Ad SPI和Ts Ka SPI对旋毛虫入侵肠上皮细胞均有促进作用:2种蛋白单独作用时,剂量为100 g且作用时间为5 h时,入侵率最高;2种蛋白共同作用时,剂量为100 g且作用时间为3 h时,入侵率最高;并且这2种蛋白的单独作用效果优于共同作用效果,这2种蛋白共同作用产生拮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旋毛虫入侵宿主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鼠巨噬细胞Ana-1(吞噬细胞)和Vero细胞(非吞噬细胞)培养弓形虫RH株后虫体以及虫体和宿主细胞间的表现,采用一般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弓形虫接种后Ana-1细胞和Vero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情况,并用NO检测试剂盒检测Ana-1细胞的NO分泌量.结果显示,弓形虫能够在两种细胞上大量发育和繁殖,而且两种细胞凋亡和坏死并存,Ana-1细胞以坏死为主(坏死率为58.6%,凋亡率为12.6%),Vero细胞则以凋亡为主(坏死率为28.7%,凋亡率为56.0%).对NO的检测显示,含100 mL/L小牛血清培养的Ana-1 NO分泌浓度为0.16~0.17 μmol/mL;而感染弓形虫速殖子的Ana-1 NO分泌浓度为0.18~0.46μmol/mL,两者差异显著(P<0.05).证实,应用Ana-1和Vero细胞培养弓形虫均可获得大量虫体;弓形虫感染后吞噬细胞和非吞噬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不同,差异极显著(P<0.01);弓形虫感染能够诱导Ana-1分泌NO.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旋毛虫排泄分泌(ES)抗原体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2.4)在不同时间点对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情况,将ES抗原(终浓度为15?g/mL,试验组)、重组小鼠IFN-γ(浓度为1 000 U/mL,阳性对照组)和RPMI 1640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加入到状态良好的树突状细胞中,并设无添加的空白对照组,分别刺激0、2、6、12、24 h后收集细胞,采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树突状细胞IDO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各组IDO、IFN-γ、IL-10、TNF-αmRNA表达水平,W 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IDO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ES抗原、IFN-γ均能提高IDO在细胞质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且与空白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01);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IDO、IFN-γ、IL-10、TNF-αm RNA及IDO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且与空白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证实,ES抗原可刺激树突状细胞表达IDO,且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可能与旋毛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纳米氧化锌(nano-ZnO)对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本实验选取初生犊牛P3代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为试验对象,向培养基中添加0(对照)、0.2、0.4、0.8、1.6、3.2、6.4、12.8μg/mL不同浓度的nano-ZnO培养12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CCK-8法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和增殖活性;微量法检测LDH漏出量;DAPI荧光染色结合Image J图像测定分析nano-ZnO对BIECs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ax、Bcl-2 mRNA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no-ZnO低剂量各组(0.2、0.4、0.8μg/m L)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核型正常,增殖活性增加,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LDH漏出量无差异(P0.05);高剂量各组(1.6、3.2、6.4、12.8μg/m L)细胞皱缩变圆,密度减小,细胞核致密浓染、裂解,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LDH漏出量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Caspase-9的表达量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Bax随着Nano-ZnO浓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或P0.01)。结论:nano-ZnO低剂量组对BIE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高剂量组能够抑制BIE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将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LT-Ⅱe对照组及1、5、10μg/mL金丝桃苷处理组5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5 μg/ml.金丝桃苷可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的分泌,细胞培养至第12 h时,NO分泌量为(19.04±1.38)μmol/L,ET-1分泌量为(2.54±0.25)pg/mL.10μg/mL金丝桃苷可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sICAM-1的分泌,第12 h时其浓度为(9.81±1.92)pg/mL.1、5、10 μg/mL金丝桃苷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P-选凝素和TNF-α的分泌.表明,金丝桃苷可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将旋毛虫TsP53重组蛋白以2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3次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小鼠肠道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数和感染35d后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抗TsP53重组蛋白的抗体应答。结果显示,TsP5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旋毛虫7日龄成虫、雌虫产新生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14.34%和16.93%,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35d后肌幼虫减虫率为38.68%,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TsP5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在首次免疫后第7天出现抗体应答,可检测到抗TsP53重组蛋白的抗体,第3次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攻击感染后略有下降,但直到试验结束时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TsP53重组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部分抗旋毛虫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镉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损伤及锌对镉染毒巨噬细胞免疫损伤的拮抗作用。提取雄性IC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体外镉染毒(20、50、100μmol/L)和锌补充(20μmol/L)模型,分别对巨噬细胞形态学、吞噬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进行检测。另外,通过饮水方式对小鼠进行镉攻毒(25、250μmol/L)和锌补充(220μmol/L),3个月后提取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其形态变化和吞噬活性。结果显示,镉染毒造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浓度依赖性形态和超微结构损伤,细胞吞噬功能下降和LPS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L-6)表达量降低。锌补充能显著提高各浓度镉染毒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不同程度增强轻度(20μmol/L)和中度(50μmol/L)镉染毒巨噬细胞LPS诱导的IL-1β、TNF-α和IL-6基因表达(P0.05),但对高浓度(100μmol/L)镉染毒巨噬细胞免疫保护作用不明显。结果表明,镉染毒造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和免疫功能损伤,锌补充能显著增强镉染毒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恢复轻度、中度镉染毒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来源的miR-71(egr-miR-71)对绵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蛋白组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到绵羊PBMCs,并使用电穿孔法将egr-miR-71转染至绵羊PBMCs,用qPCR检测转染效率。基于iTRAQ方法,对比分析egr-miR-71过表达对绵羊PBMCs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qPCR和Western-blotting对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绵羊PBMCs转染egr-miR-71模拟物后,miR-71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利用iTRAQ共鉴定出7642个蛋白质,其中157个呈差异表达,与对照组相比,68个蛋白显著上调,89个蛋白显著下调。下调的蛋白主要包括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MYDGF、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ACBP)和碳酸酐酶(CAs)等。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信号通路。q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拟物转染组中MYDGF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通过对转染egr-miR-71后绵羊PBMCs的蛋白进行组学分析,初步了解了egr-miR-71对绵羊PMBCs表达蛋白的调控,鉴定出的差异蛋白可能在细粒棘球蚴与宿主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深入研究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机制提供了思路,也为新型抗包虫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黄芪总黄酮(TFA)的体外抗炎作用,通过脂多糖体外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检测黄芪总黄酮的细胞毒性作用,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FN-γ、IL-1β及TNF-α水平,采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内NO表达水平。MTT结果显示,10~100μg/mL TFA对RAW264.7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10、25、100μg/mL TFA均能抑制RAW264.7细胞过量分泌IL-6、IFN-γ、IL-1β、TNF-α及NO,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本试验结果表明黄芪总黄酮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的狭叶紫锥菊提取物PolinaceaTM在体外结合刀豆蛋白A(ConA,1μg/mL)和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PWM,0.6μg/mL)刺激6头荷斯坦乳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效果及PolinaceaTM结合ConA(2.27μg/mL)对γ-干扰素(IFN-γ)产量的影响.PolinaceaTM加入细胞培养基的浓度分别为0、6.3、20、60和180μg/mL.结果表明:PolinaceaTM最高浓度(180μg/mL)与最低浓度(6.3μg/mL)对PBMC的增殖分别高于对照组将近10倍与2倍;180μg/mL PolinaceaTM结合ConA对PBMC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0、60μg/mL PolinaceaTM结合PWM可显著刺激PBMC的增殖;PolinaceaTM能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IFN-γ,但不同浓度的紫锥菊提取物对IFN-γ的产生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为体内试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损伤在阿维菌素致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王鸽脑神经细胞,并按终浓度0、2.5、5和10μg/L阿维菌素(AVM)染毒,培养24 h时,经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DNA断裂评价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线粒体活性,酶标仪检测Caspase-3、Caspase-9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探讨线粒体损伤在AVM致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显示,AVM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引起Δψm下降,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升高,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证实,线粒体损伤是AVM致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凋亡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的39ku胞壁蛋白对巨噬细胞的致病作用,将39ku胞壁蛋白纯化,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urine peritoneal macrophage,MPM)和39ku胞壁蛋白(4μg/mL和40μg/mL)共孵育,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不同浓度(4~50μg/mL)39ku胞壁蛋白腹腔注射小鼠,作用6h,用DNA Ladder法检测MPM凋亡情况,以40μg/mL腹腔注射,分别作用2、4、6、8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PM凋亡率,同时用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其Caspase 3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低浓度(4μg/mL)诱导后MPM未见异常形态改变;而高浓度(40μg/mL)能引起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低浓度(4μg/mL)诱导后,DNA图谱与阴性对照相同;而高浓度(20~50μg/mL)诱导后均出现典型的DNALadder,且随39ku胞壁蛋白浓度增加,梯状条带更加清晰。流式细胞分析表明,MPM的凋亡率随39ku胞壁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Caspase 3的表达量随39ku胞壁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各时间点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39ku胞壁蛋白可以诱导MPM高水平凋亡,凋亡率与39ku胞壁蛋白的作用浓度和时间之间正相关,39ku胞壁蛋白可单独作为SS2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甘草的3种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多糖和光甘草定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将3种药物均设6个质量浓度(0.1、1、5、20、100和400μg/mL),分别与巨噬细胞作用12、24和36h后,利用CC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药物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无细胞毒性浓度下对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影响,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种药物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400μg/mL甘草甜素和光甘草定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所有试验浓度的甘草甜素和甘草多糖均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1),而仅5、20和100μg/mL光甘草定有这种作用(P0.01);所有试验浓度的3种药物均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分泌IL-1β、IL-6、IL-12和TNF-α的能力(P0.01),高剂量抑制IL-4、IL-10和TGF-β的分泌(P0.01),而低剂量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甘草的3种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甘草多糖和光甘草定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基本无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以及降低抑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水牛易感大片吸虫的免疫机理,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水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经贴壁法纯化单核/巨噬细胞,用Geriss法检测在大片吸虫分泌排泄产物(ESP)或脂多糖(LPS)作用下,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大片吸虫ESP或LPS都可单独作用刺激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NO。大片吸虫ESP(0.1、1μg/mL)和LPS(0.1μg/mL)联合作用时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低于LPS(0.1μg/mL)单独作用时的量,差异显著(P<0.05)。大片吸虫ESP(10μg/mL)和LPS(0.1μg/mL)联合作用时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与LPS(0.1μg/mL)单独作用时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大片吸虫ESP或其中组分能抑制水牛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NO的作用,这可能是水牛易感大片吸虫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瞬时表达方法表达禽流感病毒(AIV)NS1蛋白,并初步研究了体外表达的NS1蛋白对宿主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含有不同亚型AIV NS1基因的阳性质粒pcDNA3.1(+)-qNS1(H5N1)、pcDNA3.1(+)-rNS1(H9N2)转染Vero细胞系及MDCK细胞系.经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检测,qNS1和rNS1基因在Vero细胞及MDCK细胞中均获得了表达.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Annexin V-PI法分别对转染后的Vero细胞及MDCK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转染阳性质粒的MDCK细胞凋亡率增高,而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MDCK细胞及转染的Vero细胞均无明显变化.表明,qNS1、rNS1蛋白在体外培养的MDCK细胞中表达并能够诱导其发生凋亡,而在Vero细胞中却不能发挥此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测大黄酸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P-选凝素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变化,以探索中药复方主要成分大黄酸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e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GI2、TXA2、P-选凝素及s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5μg/mL大黄酸可显著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P-选凝素及sICAM-1的分泌,12h内使NO、P-选凝素及sICAM-1的分泌浓度接近正常水平,对ET-1的分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10μg/mL大黄酸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PGI2和TXA2的分泌。表明,大黄酸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P-选凝素及sICAM-1的过量分泌,缓解肠道微循环障碍,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旋毛虫排泄/分泌产物中TspE1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评估其作为候选诊断抗原的价值,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spE1基因(GenBank登录号KP757896.2)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等进行预测分析。进一步将TspE1基因编码区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Ⅰ中,经诱导表达后采用His标签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纯化后获得的重组TspE1蛋白大小约36 ku。利用重组TspE1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与不同时期的旋毛虫排泄/分泌产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宿主30 h、3 d、6 d的旋毛虫以及肌幼虫的排泄/分泌产物中均检测出TspE1蛋白。本研究中所制备的重组TspE1蛋白能够与旋毛虫感染后第14天到第280天的猪阳性血清呈现出特异性条带,进一步证明TspE1蛋白是旋毛虫感染宿主过程中较早暴露的强抗原性蛋白质。本研究为后续旋毛虫早期诊断技术的建立提供了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羊口疮病毒ORFV129蛋白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生物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从小鼠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并用不同浓度的ORFV129蛋白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s的表面标记物MHC-Ⅱ、CD40等表达及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以及检测ORFV129蛋白作用DCs后分泌IFN-γ、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ORFV129蛋白对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IL-5的水平。结果显示,经10μg与5μg浓度的ORFV129蛋白作用24 h后,DCs表面分子CD80、CD40的表达显著上调,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ORFV129蛋白刺激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下降;10μg的ORFV129蛋白极显著地促进了IFN-γ、IL-6、IL-12p4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经ORFV129蛋白处理的DCs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以及使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量显著增加。ORFV129蛋白可上调DCs表面MHC-Ⅱ、CD40、CD80和CD86分子表达,降低其吞噬能力,促进DCs分泌IFN-γ、IL-6、IL-10、IL-12p40等细胞因子,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表明ORFV129蛋白对DCs的成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感染RAW264.7细胞中病毒复制及TLR3诱导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解析HEP在调节MDRV所致的番鸭机体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首先通过测定HEP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上的安全浓度的基础上确定HEP的添加浓度;然后通过RT-qPCR方法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TLR3 m RNA的转录水平和TLR3、病毒σNS的蛋白表达量,从基因和蛋白的分子层面分析HEP对MDRV感染RAW264.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显示:HEP在46.88~187.5μg/m L浓度范围内是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生长,浓度为93.75μg/m L时细胞相对增殖率最高,VCG细胞TLR3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BCG组,HPG与HTG细胞TLR3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VCG组。结论:HEP可从基因与蛋白水平抑制MDRV感染早期过度活化的TLR3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鸡枞菌多糖(TAP)体外作用于小鼠T淋巴细胞,用ELISA法检测其IL-4、IFN-γ及IL-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观察研究了鸡枞菌多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A组相比,25~10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均能显著促进T细胞产生IL-4、IFN-γ及IL-2(P<0.01);25μg/mL TAP作用48h后可显著降低被ConA激活的T细胞CD4+%(P<0.01),升高CD8+%(P<0.05),并降低CD4+/CD8+(P<0.05);50μg/mL TAP则可显著升高CD3+%(P<0.01);5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能显著提高IL-2、IL-4及IFN-γmRNA表达量(P<0.01),并使其保持较高水平。提示,T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T淋巴细胞是TAP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