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鼠痘病毒分离和鉴定张伟,赵晓伟,唐竹萍,王和玉(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南京210029)鼠痘(Mousepox)又名小鼠传染性脱脚病,是由鼠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小鼠死亡率极高。本病遍及全世界,美国曾在1979~1980年间报道有效严重的爆发流...  相似文献   

2.
1998年 5月 ,景泰县某养鸽场的鸽发生一种以拉稀、头颈歪斜、腿和翅麻痹、大批死亡为特征的疾病 ,发病率为 80 % ,死亡率为 5 0 %。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和病原分离鉴定 ,确诊为鸽新城疫 (ND)。1 流行病学该场鸽未进行过任何预防免疫接种 ,发病时共有鸽 10 0 0羽 ,其中种鸽 30 0羽。鸽不分年龄皆可发生本病 ,发病后多数在1— 5d死亡。2 临床症状病鸽精神沉郁 ,垂头缩颈 ,闭目呆立 ,羽毛逆立 ,食欲下降 ,腹泻 ,粪便为绿白相间、随之转为水样下痢 ;出现神经症状的病鸽 ,单侧或两侧翅下垂 ,双腿麻痹 ,头颈歪斜甚或…  相似文献   

3.
取发病绵羊的皮肤痘疹研磨制成病料样品悬液,将该悬液感染未免疫的健康绵羊,同时接种原代绵羊羔羊睾丸(LT)细胞,盲传5代后,转接Vero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鉴定。样品悬液感染未免疫的健康绵羊后出现绵羊痘的典型发病症状,经过LT细胞传代后转接Vero细胞,出现了特征性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PCR均检测出病毒存在。PCR产物的核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毒株的RPO30基因与已发表的绵羊痘病毒毒株的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在99%以上。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宁夏固原市疑似绵羊痘病毒感染的绵羊体内成功分离到1株绵羊痘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绵羊痘病毒固原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江苏省犬细小病毒(CPV)的流行变异情况,对疑似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病例样品进行特异性PCR鉴定和F81细胞培养,并对病毒VP2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3株CP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的病毒滴度分别为3.2×103TCID50/mL、3.5×103TCID50/mL、1.0×104...  相似文献   

5.
用分离的对鸽有致病性的4株禽副粘病毒通过电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100~450 nm,表面有纤突;能凝集鸡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新城疫病毒(NDV)和鸽Ⅰ型副粘病毒(PPMV-1)阳性血清所抑制;接种1月龄乳鸽能使其发病,出现明显症状和病变并有死亡,接种1月龄SPF鸡不发病;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上生长,并能产生细胞病变(CPE);对高温敏感,在55℃放置60 min基本上无感染力;对乙醚、胰酶和酸(pH4.0)等敏感,二价镁离子对其有保护作用;各毒株均能产生蚀斑,蚀斑为浅灰色,形态较规则,清晰透明,直径2.0~4.5 mm.根据以上特性鉴定为PPMV-1,其中ZQ98-1及SZ98-1为中强毒力毒株,ZJ98-1及DG98-1为较弱毒力毒株.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ZQ98-1株F基因全长cDNA,经全自动测序,获得了ZQ98-1株F基因全序列,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证明4株分离毒株为PPMV-1.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了解虎源副流感病毒5型(parainfluenza virus 5,PIV5)的遗传变异情况,阐明其基因组与遗传进化等特征。从广东省某动物园疑似虎PIV5感染的病料处理后接种Vero细胞并通过一系列的鉴定,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HMZ。根据GenBank中PIV5基因序列,设计包含全长的12对特异性引物,并扩增其全基因组。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对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送检测序,并对基因全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HMZ与各病毒株全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2%~99.8%。其中与1168-1 (KC237064.1)、ZJQ-221 (KX100034.1)以及Mammalian rubulavirus 5 (KY685075.1)亲缘性最高,为99.8%;而与D277的亲缘性最低,为97.2%。全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HMZ与ZJQ-221、Mammalian rubulavirus 5属于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安徽省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其与鸡新城疫各分离株的相互关系,对从安徽省不同鸽场鸽病料中分离的4株病毒(AH-2012、AH-2012-1、AH-2012-2、AH-2012-3),采用RT-PCR、血清学试验及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分离株均具有血凝性,并能使NDV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PCR扩增出F基因特异性目的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鸽Ⅰ型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相似性达94.8%;与传统的鸡源新城疫病毒标准株LaSota、F48E9的同源性较低,相似性约为80%;F基因编码蛋白的第112~117位氨基酸序列为R-R-Q-K-R-F。结果表明,这些毒株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属于基因Ⅵ型。  相似文献   

8.
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分离鉴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辽宁发病鸡群采集的病料经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并其进行了PCR和测序分析鉴定。结果,从病料中经SPF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出一株禽腺病毒,经PCR和测序分析鉴定确定该分离株为禽腺病毒C种、血清4型,命名为LN160130;通过对52 k和hexon基因同源性比对,LN160130与我国近年报道的禽腺病毒血清4型同源性最高,52 k和hexon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国外流行的血清4型毒株相比,LN160130的52k基因同源性99.3%~100%,hexon基因同源性98.7%~99.8%。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LN160130分离株与我国禽腺病毒血清4型流行毒株在同一分支内,而与国外禽腺病毒血清4型毒株不在同一分支,存在遗传差异,说明中国流行的血清4型禽腺病毒有自身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四川邛崃某鸭场送检30只樱桃谷肉鸭,临床表现鸭喙变短、舌头伸出。从送检鸭脏器中分离鉴定出1株鸭源细小病毒,命名为QH-L01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毒力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ELD50测定、VP1基因测序,并与其他细小病毒毒株进行比较。ELD50测定结果为10-6.54ELD50/0.2 m L;VP1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结构基因全长2 203 bp,编码734个氨基酸,与鹅细小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2.8%~99.8%,与番鸭细小病毒同源性为77.4%~87.3%;VP1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和鹅细小病毒及番鸭细小病毒分别为95.2%~99.5%和85.4%~91.1%。VP1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和鹅细小病毒SYG26-35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出现明显的鸭源细小病毒BADS症状,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病毒分离鉴定成功。  相似文献   

10.
从暴发疑似鸽新城疫的某赛鸽场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初步鉴定为鸽新城疫病毒,进而进行了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扣对不同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新城疫强毒力毒株.将该毒株经鸡胚尿囊液增殖后用甲醛灭活,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对鸽免疫后检测其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在免疫后21 d抗体达到高峰,攻毒试验表明油佐剂灭活苗对鸽新城疫病毒感染有较强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1.
鸡痘病毒自然分离株的某些特性徐春厚吴凌房秀云邵红程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密山158308)鸡胚的绒毛尿囊膜(CAM)已广泛用于分离和增殖鸡痘病毒,在CAM上鸡痘病毒可形成痘斑和嗜酸性包涵体。作者于1995年从牡丹江地区某种鸡场发病鸡群的鸡...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江苏省徐州市某养鸭场病死鸭的病原菌,从发病鸭的肝中分离到1株细菌并命名为JSE 4,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16S r R N A分子鉴定结果可确定该菌为大肠杆菌(E.coli)。对该分离菌进行致病型快速鉴定、动物致病试验、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可引起试验组SPF雏鸭死亡,死亡率为16.7%。分离株含有14种毒力基因中的12种,29种常用抗菌药物中,该分离株仅对链霉素、呋喃妥因、亚胺培南、呋喃唑酮、头孢他啶、氨曲南这6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分离株与源自比利时水源、瑞士禽肉源和中国鸭源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比利时水源、瑞士禽肉源分离株的同源性高达99.7%。研究表明,从江苏徐州周边养鸭场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多重耐药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扬州市某猪场发病猪的病原,本研究从送检的病死猪肺组织中分离了1株细菌。经16S r DNA测序和gdh基因PCR扩增,证实分离的细菌为猪链球菌。用猪链球菌分型引物进行PCR扩增鉴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猪链球菌4型。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添加10%新生牛血清的TSB培养基中,分离菌株比猪链球菌2型SC19菌株生长迅速。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高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敏感。本研究为猪链球菌4型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后续猪链球菌4型的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本实验室从广东省分离到1株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 V-4),被命名为HZ-06-01。为研究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首先将它在鸡肝癌细胞(LMH)上进行传代及蚀斑纯化,然后对该病毒的hexon、ORF19及ORF27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与国内代表毒株HB1510、JSJ13的hexon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100%,且存在ORF19和ORF27基因的缺失。将HZ-06-01株通过肌肉注射和灌喂两种途径对3周龄SPF鸡攻毒,结果,肌肉注射组死亡率为100%(10/10),且在病死鸡的多个脏器中均能检测到病毒;灌喂组死亡率为0(0/10),但攻毒后第2周能检测到抗体;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病死鸡肝有明显的核内包涵体、脾淋巴细胞减少等病变。结果表明,HZ-06-01株属于FAd V-4,且注射途径攻毒可以使SPF鸡表现出典型的心包积液综合症。本试验结果为心包积液综合症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福州某患病大熊猫的病因,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药物敏感性及致病性,从患病大熊猫的粪便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及16S rRNA PCR扩增、测序及进化树分析等系统鉴定,并对鉴定菌进行药敏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毒力因子检测。结果分离到1株具有迁徙生长特点的革兰阴性杆菌,生化特性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相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普通变形杆菌的相似性为99.9%,进化树分析显示,与普通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确定分离菌为普通变形杆菌,命名为GP19株。该分离菌至少携带ureC、mrpA、fli L、flhA、flhB、flhD和pmbA等7种毒力基因,小鼠腹腔接种后12 h内死亡,半数致死量(LD50)为9.73×106CFU/m L。病理切片观察可见肝、脾、肺、肾、脑等实质器官淤血、出血,十二指肠肠绒毛大量坏死、脱落。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和氨曲南等23种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和头孢唑啉等13种药物耐药。以上研究表明,患病大熊猫粪便中存在携带多种毒力因子的普通变形杆菌,并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可损伤肝、脾、肺、肾、脑及十二指肠等多个组织器官,对临床药物显示多重耐药,本研究结果为大熊猫的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犬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北京地区宠物医院2~4周龄发生腹泻的幼犬粪便样品,经胶体金和PCR,将其初筛为犬冠状病毒(CCoV)阳性。然后,将其处理液接种于MDCK细胞和CRFK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通过形态学观察、RT-PCR鉴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犬冠状病毒,遂将其命名为CCoV BJ02株。针对M基因通过RT-PCR法鉴定分离株的基因型,证明其为CCoV-Ⅱ型。Reed-Muench法测得CCoV BJ02株的TCID_(50)为10~(–5.2)/100 L。通过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发现,该病毒在48小时左右收毒效果最好。遗传进化分析表明,CCoV BJ02株与日本分离株CCoV fc1株位于同一分支中,同源性最高,有较近亲缘关系。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北京地区CCoV的流行情况,给犬冠状病毒病的诊断、防治及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某疑似禽腺病毒发病鸡场采集的组织病料进行PCR鉴定,并通过病毒分离培养、遗传进化分析及动物致病性试验等对其进一步验证,最终分离得到1株C种血清4型禽腺病毒,命名为FAV-HN株。组织病料经研磨处理后,经PCR扩增得到与预期大小一致的Hexon基因片段;通过电镜观察,FAV-HN株具备腺病毒典型的形态特征;将FAN-HN分离株与NCBI数据库中C种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分离毒株与其他血清4型参考毒株Hexon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且属于同一分支。将FAV-HN分离株以不同剂量接种至SPF鸡,SPF鸡表现出心包积液、肝炎等特征性病变,且每只10~(7.0)TCID_(50)的感染剂量可使SPF鸡100%死亡。本研究为C种禽腺病毒血清4型的疫苗及诊断试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方法从北京某牛场有腹泻症状牛的粪便样品中检测到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V),分离出1株病毒并将其命名为BJ101。然后,通过电镜观察、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对该毒株进行了验证。结果,BJ101分离株在MDBK细胞上的TCID50为1×10-6.42/0.1 m L,电镜观察到病毒颗粒直径为25~30 nm,无囊膜,呈典型的小RNA病毒粒子形态;BJ101株的基因组长度为7 409 bp,其中5′非编码区(UTR)长812 bp,3′UTR长72 bp,病毒基因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 525 bp。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显示,在5′UTR区、编码区和3′UTR区,BJ101分离株与BEV E2型毒株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基于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BJ101株是BEV E2型的成员。上述结果丰富了国内牛肠道病毒的基因库,为BEV的诊断及预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长春市某水产养殖场团头鲂的病原菌,从患病团头鲂体内分离到致病菌JWC086,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16S r DNA和管家基因gyr B序列、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阴性菌,其生理生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基本相同。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KP716691)的同源性在99%以上。基于16S r DNA与gyr B序列的进化分析显示,该菌与维氏气单胞菌同属一个分支,同源性较高。将分离菌人工感染团头鲂,7 d内团头鲂全部死亡,且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发现,能从JWC086扩增出气溶素(aer)、细胞毒性肠毒素(act)、黏附素(Aha)、丝氨酸蛋白酶(ser)、核酸酶(exu)、脂肪酶(lip)及密度感应系统调控基因(Lux S)等7种毒力因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及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比较敏感。本研究为团头鲂感染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四川省某规模化猕猴养殖基地的病死猕猴的脏器及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可疑菌,对其纯化培养、革兰染色和生化鉴定后进行了分子水平鉴定,包括ipa H基因和wzy基因测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并进行了致病性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符合宋内氏志贺菌生物学及分子学特性,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性。16S r RNA基因多序列比对,绘制遗传距离及遗传发育树,证明其与2株宋内氏志贺菌(CP010829.1和HE616528.1)遗传距离最小,均为0.001。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类等4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等6类药物耐药。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宋内氏志贺菌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