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杨国 《共产党人》2010,(4):44-4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治水的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水文化,发展繁荣现代水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水利事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是转变治水观念,调整治水思路,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水生态平衡,实现人水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王哲 《世纪桥》2010,(7):76-78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力量。但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多元文化在国内迅速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严峻挑战,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建设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内涵的集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勇于奉献精神、勤奋节俭精神、互助和谐精神、勇于创新精神等的教育与实践,使大学生坚定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在焦裕禄同志去世5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逐步交流、融合和实现整合的过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正确地认识和有效地挖掘并发挥民族精神,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薛新力 《探索》2002,(2):131-132
从重庆文化由古至今的发展过程来总体把握其文化精神,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刚勇坚毅、重义守信、团结协作、开放求新。红岩精神是重庆文化优秀精神的积淀和升华,是20世纪重庆文化精神的集中、全面、典型的体现,对推进21世纪重庆文化建设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邓纯东 《前线》2022,(6):29-33
中国共产党系列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精神、民惟邦本精神、实事求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诚实守信精神和守正创新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注入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升华。  相似文献   

7.
宇文利 《前线》2017,(3):43-48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和表征,增强文化自信与激扬民族精神同频共振、互促共生。中国的历史表明,大凡文化繁荣昌盛、文化自信张扬之时,民族精神必然也是高昂的。在当代中国,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需要在传承和提振中华民族精神中明确目标、把握特质和促进以文化人,积蓄并转化民族精神为文化自信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每个时代的优秀文化,都融注着每个时代新的民族精神。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都一再表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更是凝聚中华民族空前力量的无尽源泉。  相似文献   

9.
张文珍 《理论学刊》2005,6(3):121-123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基础。齐鲁文化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厚德栽物、勤劳勇敢等文化精神,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掘继承齐鲁文化的优秀资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弘扬光大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和研究长征精神,深入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好长征路线上的红色资源,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是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罗建清 《党史文苑》2007,2(10):49-51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结晶,作为我们党培育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激励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精神动力和支柱.我们应当弘扬井冈山精神,吸取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经验,善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民族精神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内在的深层的文化,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挖掘少数民族精神文化资源,才能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以来,齐鲁大地积淀形成的崇尚刚健的自强不息精神、崇尚有为的能动创造精神、崇尚民本的厚德仁民精神、崇尚群体的大公无私精神、因俗简礼的通权达变精神等齐鲁文化的优秀成果,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心态、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激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克己奉公、舍生忘死、英勇献身,成为了焦裕禄奉献精神的重要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5.
公方彬 《党建》2012,(10):26-28
中国精神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中国精神,就有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民族精神突出文化元素,国家精神则突出政治元素。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由一统、厚德、包容、勤俭、克己和坚韧等元素构成。美、英、德、法等西方大国重视强调国家精神。优秀的精神理念,透出人类进步的光芒,成为人类跨进现代文明、引领世界文明的标志。中国精神可概括为:爱国奉献、开拓创新、坚韧顽强、兼容并包。认定中国精神,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和与中”、“天人协调”等观念,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内聚力的象征,是联结全民族精神的纽带,传承、改造和提高这些基本精神,是建立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精神文化培育的实践为例,探索行业特色高校以学风建设为灵魂,文化活动为载体,制度建设为约束,文化环境为基础的大学精神文化培育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同时所产生的。它既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又启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八一精神"虽然产生在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但这一革命精神至今历久弥坚,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精神文化培育的实践为例,探索行业特色高校以学风建设为灵魂,文化活动为载体,制度建设为约束,文化环境为基础的大学精神文化培育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