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农业和增加农业收入是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从减支也是增收的角度看,农业税费政策试点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总结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中的问题,发展县乡经济,理顺分配关系,是农村税费改革成功、农民减负落到实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了部署。  相似文献   

3.
李明辉 《新长征》2010,(1):37-38
农村经济是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减负效果十分明显。但减负不一定致富,因此,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振兴吉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丰贝献 《共产党人》2005,(3):37-37,45
青铜峡市是自治区确定的首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市)之一。按照中央、自治区有关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精神,我们在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卫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稳定农村、发展经济的大事来抓,全县农民负担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农民负担基本控制在国务院规定的5%以内。但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乡、村对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农民负担,出现了已取消的收费项目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大武口乡农业人口3642人,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而农民负担却在逐年下降。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09元,全乡农民负担总额为96000元.人均负担2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99%:1996年人均纯收入为2030元,负担总额为102368元,  相似文献   

7.
甘志刚 《党史文苑》2004,(11):41-41
“农民负担”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农民负担”一说,而且也没有人敢如此大胆提出“农民负担”问题。但没有这个提法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农民就没有负担。笔者在“文革”“左”倾路线横行时当过农民,对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有过亲身的体验,现在通过历史的回忆和理性的思考,介绍一下“文革”时期农民负担的大致情况。一是上交征购粮。“征购粮”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征粮”,也称“公粮”(相当于现在的农业税),它是按照土改时的“四固定”核算下来的。另一部分是“购粮”(国家订购粮),它是“统购统销”政策的产物。理论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保护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稳定的大事”。可以说,农民负担轻重的问题,不仅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经济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定的政治问题。近年来,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有些地方甚至越加严重。笔者认为:要从本质上根治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政府行为,根治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加重农民负担的几…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繁荣农村经济,这就要求把农村财政放到一个更坚实的制度基础上来。因此,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就成了继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场革命。农村税费改革其目的在于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业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农村税费改革,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源头上消除导致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把规范和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0.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解决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战略性举措。搞好这项改革,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潘小平 《党史纵览》2008,(11):24-30
从2000年起,安徽率先在全国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勇气、改革精神和历史使命感。安徽的试点为减轻农民负担、构建和谐乡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央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政策储备和理论储备。  相似文献   

12.
自从农村改革以来,由农民自己创造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样一种切合农村实际,三者利益兼顾的分配方式,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已形成明确的量化指标被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由此而派生的“农民负担”问题,又被党和国家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到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我们党经历了十余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不移地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已成为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将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面对着成效与缺陷兼有、希望与迷茫并存的现实,有的想走向过去,有的想走向未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已经成为一个现在就必须认真探讨、并且应当尽快得出一个结论的话题。 一位中央领导人曾经说过:“2004年是宏观调控年,2005年是改革年”。这两句话应当说足有深刻含义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每年都搞,改革进程也从来就没有停顿过,那么为什么还需要再次强调“宏观调控年”和“改革年”呢?笔者认为,其中原因在于:2004年标志着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宏观调控的开始,2005年则标志着新一轮改革攻坚战的开始。而这两个“开始”又都来源于同一个新背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中国现存的问题,我们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决策机制。从经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6,(1):4-6
今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是实现重庆“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目标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我市实现“前10年打牢基础,后10年加快发展”的战略构想极为重要、至为关键。本刊根据去年12月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等精神,走访有关职能部门,整理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10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杜梅萍 《前线》2011,(4):8-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作把脉:会议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农业农村任务。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夏占义。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曾庆红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十五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曾庆红强调,2002年领导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这是福建近年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的成果。对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来说,这是动力,更是压力;是激励,更是鞭策;是嘱托,更是责任。"十一五"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省委在规划《建议》中明确强调,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省的组织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必须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上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才能不断推进"十一五"时期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干部监督工作,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开封县委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监督的出发点,把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作为监督的着力点,把督促干部克服“官本位”思想、淡化“权欲”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自身监督,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性;把握关键,增强干部监督的针对性;注重实效,强化干部监督的整体性。创新机制,运用法规、制度监督,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田贵明  杨国彪 《求贤》2006,(7):38-39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关键时期。是完成“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事业发展人才为先。外事工作能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天津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关键在于能否打造一支高效、廉洁并具备现代理念和较强专业技能的外事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0.
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