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加快大运经济带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大运高速公路沿线的旅游经济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打造和形成纵贯山西南北的大运经济带,进而推进山西“双新基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大整合、大产业、大市场、大对接”,是加快发展大运旅游产业应有的战略选择;推进体制创新、提供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促进市场化运作,是做实做大做强大运旅游产业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永城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依托芒砀山丰富的汉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举措,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汉梁旅游文化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贵阳是全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气候条件宜人,被誉为"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游客集散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产品的逐渐丰富,客源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迅速提升,形成了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在内,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城市形象品牌大幅提升依托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将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温泉之城"城市品牌,深入发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将"避暑·生态·产业"有机融合。特别是"贵阳避暑季"和"温泉季"等大型综合性旅游文化系列活动的成功推出,通过全方  相似文献   

4.
王炳江 《奋斗》2009,(1):54-55
近年来,我们依托兴凯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当壁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潜力,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展示“神奇兴凯湖、魅力北大荒”的独特魅力。通过实施“旅游兴场”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以兴凯湖风光为依托,以北大荒文化为底蕴,创建以观赏旅游和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立琼 《当代贵州》2009,(23):62-62
11月6目至7日,以“民族风情满剑江,民间技艺洒桥城”为主题的黔南州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该州首府都匀举行。旅发大会定在都匀,旨在依托都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打造旅游精品。实现产业互动.  相似文献   

6.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7.
铜仁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分布与发展现状,响亮提出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预示着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下一个十年定将迎来骄人的鼎盛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旅游与文化相结合,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省十届二次全会强调“打造旅游品牌,发展和谐旅游,建设旅游大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实际,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旅游文化蓬勃兴起,为永州市旅游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但长期以来,永州市旅游文化点多、线长、面广,散、小、弱的问题突出,旅游文化品牌远未成型,旅游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永州市必须结合自身旅游文化特点,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培育壮大旅游龙头,创新旅游发展形式,深挖厚重的历史文明,实现旅游文化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杨樱 《理论与当代》2006,(10):50-52
文化与旅游素来密不可分。旅游资源的两大基本类别——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具有同样的文化性。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文化的范畴。而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融入文化的因素,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旅游的这种本质属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须与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以文化为根基,以文化为灵魂。“因旅游而文化,因文化而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理念。如何正确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  相似文献   

11.
长吉图先导区是吉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产品类型最丰富、旅游产品最成熟、旅游活动最丰富、旅游特色最鲜明的旅游产业带,是融生态、民俗、冰雪、历史文化、边境风光、休闲度假等众多产品类型于一体的旅游中心。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以长吉图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长吉图区域旅游文化产业要抢抓机遇.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兴区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要深度挖掘优势资源,构筑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格局;要打造一体化的“长吉图旅游经济圈”;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合作的渠道;加强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旅游软环境。  相似文献   

12.
赵广民 《奋斗》2010,(2):15-16
<正>为了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兴凯湖资源优势,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牡丹江农垦分局将举全局之力打造北大荒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一、促进农垦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垦区旅游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综合性标志。首先,牡丹江农垦分局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转变垦区经济发展方式。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万山紧紧依托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文化、大市场"发展理念,每年投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1000万元,精心包装旅游产品和路线,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汞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园区",打造"万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努力构建"一村、一谷、一城、二园、二文化"的旅游大格局。近年来,万山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势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把文化项目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2,(2):36-38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全国首选冰雪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深入推进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冰雪运动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冰雪旅游知名目的地和冰雪旅游精品线路,让“冷资源”成为“热产业”。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14,(3):42-43
镇远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实施“文化旅游兴县”主战略,建设新城、开发新区、保护古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郑桂章 《新湘评论》2007,(12):39-39
随着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越来越看好,被喻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成了全国各地极力推崇的新型产业。永顺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200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6.9%,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可突破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实现3亿元。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10,(9):10-10
4月23日,第六届宁夏六盘山山花旅游节隆重开幕。六盘山山花旅游节是全区性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旨在借助“宁夏六盘山”这张靓丽的名片,通过打造高原绿岛、红色之旅、丝路重镇、回乡风情四大旅游品牌,充分展示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红色旅游资源的垄断性、文化旅游资源的多元性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石阡是“中国长寿之乡”,有着丰富的长寿文化旅游资源。在打造长寿文化旅游升级版过程中,如何将长寿文化旅游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促进石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9):20-21
依托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生态资源,铜仁市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规划建立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欲识铜仁近,奇山满眼生。”这是清代大儒郑珍沿锦江大峡谷乘舟进入铜仁境内后的咏叹。关于铜仁,贾平凹《说铜仁》这样解读:“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铜仁市将旅游业作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以梵净山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20.
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主题而确定的战略目标。就地处青南的果洛州来讲。坚持从文化资源富集、旅游资源独特这一基本州情出发。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是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构建和谐果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