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才有年糕。农村人比较喜欢用自己家的米到作坊里去打年糕,一打就是百来斤,浸在一个大缸里,足足可以吃上一个春节。  相似文献   

2.
中秋小感     
正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人特别想家吧!眼见着地上有了落叶,眼见着飞虫一天天地少了。默默拿出秋装,告别短暂的夏天。秋天的风雨,总有那么一点凄风苦雨的味道。有很多人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吧!不管远近,早晨一醒来,院子里的车猛然少了大半。今天是团圆的日子啊!儿时对节日的记忆就是放假和美食,因为特殊的食物只有在特殊的节日才能吃到一回,比如汤圆、粽子、月饼。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爷爷在老家院子里朝着月亮的方向摆上一方炕桌,焚香点蜡,奶奶把月饼、水果等放上桌,全家人都盼着月亮出来,我和小伙伴们却想着不要出月亮,这样就可以借着黑夜去邻居家"偷"些好吃的来,虽然一爬上墙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走进我们家的院子,不禁思绪万千。算起来,爸爸在这里生活了整整20年。爸爸是非常钟爱我们家这个院子的。他每天都要在院子里散步。这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都已经成为他的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天天长大,一年年成熟……  相似文献   

4.
脚步的变迁     
王庚斌 《党课》2009,(5):106-107
这是一所常见的农家小院,院里四周散乱放着农具,鸡、鸭白天在院里觅食,夜晚栖于窝中;狗懒懒地躺在阳光下,眯着眼睛看着来往的村民,夜间四处跑几圈后又躺下,间或“汪汪”叫上几声。与别的院子一样,这里每天发生着一些平常的事,平常得似乎你都不愿去想。院子里常走动着两个人:一个很平常的农家妇女,唯一出众的是她那头黑亮的长发:另一个是上学前班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湘潮》2016,(9)
正在湘鄂川黔苏维埃纪念馆,一块用黄缎子布包着的10块银元已被列为红色旅游展品之一,但它的来历却鲜为人知。那是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誓师长征,经过强渡澧水战斗之后,部队向沅陵方向转移,国民党军队在西溪坪吃了败仗,撤退时沿途骚扰百姓,使得双溪桥乡陈家山村的百姓纷纷上山躲避。红十六师五十二团的指战员们在追击敌人的途中经过陈家山村。11月23日,天黑前,红军在村民龚占燕家的院子里生火做饭,想找屋主买菜但又找不到人,红军在  相似文献   

6.
袁晞 《廉政瞭望》2010,(8):47-47
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有一座“塞古·杜尔中心”,是以1958年几内亚独立后第一任总统塞古·杜尔的名字命名的。我几个月前曾到这里参观。中心主体建筑美观大方,主楼大门上方悬挂着几内亚国徽,院子里绿草如茵,还有巨大的菠萝蜜树,树上结满果实,无人采摘。名为中心,实际上是2008年底去世的前总统兰萨纳·孔戴的行宫。建筑前半部分是会议室、宴会厅等,后半部分是总统套房。  相似文献   

7.
伶俐 《廉政瞭望》2012,(11):5-5
上个月,年过九旬的外公过世了,外婆几年前离世后就剩外公一个人住。外公走后,家人开始清理他的房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老人生前竟背着我们买了不少保健品,有的还没拆封,放在那儿不知多少年月了。 记得前几天看到新闻上一个老人更夸张:死后还留着十多万元的保健品,五六张寄存单据,还有价值数万元的保健品寄存在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老人要吃十多年才能吃完。 其实,我外公生前就常去参加不少针对老年人的所谓治疗优惠活动、宣讲会什么的。有的在礼堂里,很正式,都是“权威专家”,进行保健产品的辅导。我们小区里也经常见到,有一些老年人三三两两,提着小马扎去“听课”。几天“课”听下来,或多或少,都要买点保健品或器材。  相似文献   

8.
打年糕     
小时候,只有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才有年糕。农村人比较喜欢用自己家的米到作坊里去打年糕,一打就是百来斤,浸在一个大缸里,足足可以吃上一个春节。老家一带很多村子都有年糕作坊,每年到了农历年底,母亲就会挑上一担粳米和糯米到作坊,而我总会用一张报  相似文献   

9.
陌生的母亲     
受朋友之托,揣了一堆人民币到香港购买东西。可是真到香港却犯了愁,除少数商店“欢迎使用人民币”之外,许多商店都只收港币。怎么办?想办法去银行技吧。谁知跑了好几家银行,都说不兑换人民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听到,香港只有两家银行兑换人民币.离我们住地最近的一家叫宝丰银行。刚到香港的我两眼一摸黑,不知道怎么去宝丰银行,问了几个香港人,他们连一句普通话也听不懂,谈了半天,双方都被弄得稀里糊涂,我感到既奇怪又失望。在一家银行的门前,我拦住了一位提着篮子去买菜的老太太。这时我便想起中国的方块字来,也许祖先创…  相似文献   

10.
都市人的新需求决定农业的新走向张女士一家是典型的北京家庭,夫妻上班,孩子上学。作为主妇,张女士每天除了工作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张罗全家的吃饭“大事”。“每天买菜做饭最关心的就是买回来的东西安全不安全,所以我基本上都到超市去买有品牌的农副产品,虽然贵点,但吃着放心。”张女士道出自己的买菜经。  相似文献   

11.
正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我现在是四师医院的一名维吾尔族儿科医生,小时侯我们所居住的院子里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地快乐生活着。各民族小朋友都很喜欢一起玩,而我是院子里"孩子王",大家都说着一口流利的国语。他们喜欢到我家吃饭,我母亲还经常给我的朋友们抹  相似文献   

12.
周建忠 《共产党人》2010,(19):54+48
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是村书记家买的。每到晚上,村里老老小小都围到村书记家里去,前面是小孩堆在一起的小脑袋,后面是烟雾缭绕的大人。外公给我和二弟一人买了一个铁板凳,我们每天早早就到书记家的院子里抢地盘。为了争个好位置,小孩们  相似文献   

13.
会唱歌的墙     
莫言 《党建》2012,(4):58-60
高密东北乡东南边隅上那个小村,是我出生的地方。村子里几十户人家,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稀疏地摆布在胶河的怀抱里。村庄虽小,村子里却有一条宽阔的黄土大道,道路的两边杂乱无章地生长着槐、柳、柏、楸,还有几棵每到金秋就满树黄叶、无人能叫出名字的怪树。路边的树有的是参天古木,有的却细如麻秆,显然是刚刚长出的幼苗。  相似文献   

14.
苏雪莲 《党课》2012,(6):95-96
街边有两个相邻的点心店,左边那家的生意特别好,来来往往的顾客都喜欢到他家去吃一碗面条。右边的老板很不服气,明明两家的面条都是三两一份,味美汤足,为什么顾客都跑他那儿去了呢?于是他派了一个小伙计去左边的店里打探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清晨的枣树村,阳光洒在秀芳家的院子里,她削着竹笋,女儿坐在对面吃着零食。房子两层楼之间的外墙上,一幅标语引人注目:"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尽管标语被一层玻璃覆盖,但岁月的侵袭已经让这几个字支离破碎。从秀芳家步行上坡,另一座房子的相同位置还有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能战胜",风化程度更为严重。这两幅标语刚贴上去时还是大红色,而今已是白色。"5·12"地震那年,为了鼓励大家重建家园,村  相似文献   

16.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独特魁力的我军高级将领。他出身贫苦,在几十年革命熔炉里进一步炼就了心中时时装着普通战士的优秀品德。时时处处他那朴实憨直的本色都表现得淋离尽致。1959年春节,许世友将军特意吩咐厨师老王多准备几个菜,说是请客。将军派人用自己的小汽车去接客人们。他和夫人在家里田甫忙里忙外,一会儿帮老王摘菜,一会到院门口等候。不一会儿,客人们到了,他们是军区“临汾旅”6连的高连长和几名班排长;还有军区保卫部的赵一德部长和宣传部的邓守智同志。将军夫妇热情地把大家让到客厅里就坐。许世友笑着对大家道:“你们是我今天请的客人,大家先喝茶,吃点  相似文献   

17.
制止公款吃喝,一场多么艰难的持久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政府象中国政府这样为吃喝问题下发那么多的红头文件,可是,几十个红头文件竟管不住一张嘴,“公款吃喝”愈演愈烈,到了泛滥疯狂的程度。外出办事吃,参观旅游吃,来家陪着吃,开会过节借口吃,有机会就吃。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会吃,越吃越敢吃,越吃越能吃,“感情深,一口闷”,闷得烂醉如泥,口里这念念有词;“你不醉,我不醉,马路旁边谁去睡?你喝醉,我喝醉,医院里头来相会。不必担心不必悔,反正医疗是公费”。在尚有3000万人民还未脱贫,在一些地方单位职工发不出工…  相似文献   

18.
采蘑菇     
绿色涌动的七月,正是采蘑菇的好时光。童年时代,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转眼太阳又出来了,山峦、树林、田野……似一位梳洗过的纯情少女,清秀而娇美。山间各种不知名的小花含着颗颗晶莹的露珠,青青的小草充满了勃勃生机。母亲说:“走,阿元,妈妈带你来蘑菇去!”听罢,我兴奋得跳起来,抢着拿起了母亲买菜用的竹篮,欢叫着冲出小巷,直奔家门前的秀乳峰。秀乳峰上,密密地长着许许多多的树,听母亲说,这些村脚下生长的蘑菇,尽管色彩不同,形状也不太一样,但却没有毒,采回家去可以放心大胆地吃,用不着担心会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  相似文献   

19.
“玩物丧志”当然不好,王某就曾因贪玩而遭受过人生挫折。是人的生活需求唤醒了他,使他把玩的艺术推向了广阔的大市场。一天,从集市买菜回来,忽然被一位耄耋老者挡住了去路,叫他到老者家去玩棋。在老者家偌大的客厅里,老者摆上了一盘象棋残局,非要与他一比高低不可。此时,王某才记起来,当初自己在闹市摆残局时,这位老者曾频频光顾对奕,是输得最惨的一个。当华灯初上,王某不得不起身告辞时,老者却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说:“小伙子,你这象棋下得实在是高!这样吧,每天你抽空儿陪我下几盘棋,不管是输是赢,每盘棋我都给你5元钱的陪玩费,行不?”“…  相似文献   

20.
工作人员眼中的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忠、王士斌、黄琳、王海珍、袁明等,都曾经在邓小平身边工作过多年。在他们眼中,邓小平既是一位伟人,更是一位普通、可亲的长者,他的生活与普通人一样简单、朴实。“首长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一看就知道这个家庭很幸福。”1977年,邓小平一家搬到了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这是一条非常普通的胡同。胡同的尽头种着几棵老榆树。靠墙根的地方,顺溜儿停放着一些私家的轿车。街上偶尔有些行人走过。邓小平的家是胡同尽头右边的一个院子。这是一个两进的院落,灰砖灰瓦,外表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邓小平和家人住在里边的院子里,外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