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作为农业战线的一员,在学习《邓选》第三卷时,深感农业在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在论述战略重点时,把农业摆在第一位。他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农村不稳定整个局势就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百分之八十人口的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民没有摆脱贫困,我国就没有摆脱贫困。邓小平还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2000年要做到粮食基本过关,这是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很重视发展民主。这里,主要就邓小平关于政体民主的有关论述谈几点体会。 一、邓小平阐述了发展民主的特点 《邓小平文选》中关于发展民主的论述,大体有六个观点:(1)“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邓小  相似文献   

3.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邓小平的经济思想。我初步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之后,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在新一卷《邓小平文选》中,直接论述市场经济问题的谈话一共有6次。连同他1979年11月26日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希尼的谈话,一共就有7次。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年初,在改革开放的14个年头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直接论述市场经济问题,充分说明他对市场经济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新时期农村改革理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历史主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他一向十分注重农村工作的结果。早在抗战时期,邓小平就十分注意根据地的农业生产,指出“发展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则是生产的重心”,“谁有粮食,谁就有了一切”。①挺进中原期间,邓小平同志针对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中出现的“左”倾错误,尖锐地指出有些同志“以为枪杆加土地改革就可以解决一切。”“引起农民的不满”。②及时地扼制了新解放区“左”倾土地政策漫延。这构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农村改革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石之一。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是一部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巨著。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了这一伟大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这里,我仅就初步通读一百一十九篇著作,谈点粗浅心得体会。 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教育人民、统一思想的最好教材和最有力武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充分反映了我们党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82年十二大以来,把握大局,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成果。对此,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作出了科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  相似文献   

6.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关于粮食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深化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确保粮食供求总量平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一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发展农业生产,首先是粮食生产要抓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至理名言。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指出:"全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不少问题,严重妨碍着农业的迅速发展。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75—277页,对吃透用活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农业发展,作了精辟论述。我们学习它,对推进我国农业向市场农业转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2页)还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页)这是站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共有222篇文章,约有四分之一的文章谈到了农业问题并初步对农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农业思想,对于实现党的十五大所提出的宏伟目标,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市场经济学会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发行和发表不久即召开了理论研讨会。 与会同志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和《决定》发表的重大意义以及深化改革主要难点问题进行了切磋、交流。 关于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和《决定》发表的重大意义。大家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是个大课题。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72页)他在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就经济制度的改革,作了更为明确、更加具体的论述。他说:“我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正在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其中包括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民主管理,发展专业化和协作,在计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指出: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90页)这是邓小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告诫。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社会上盛刮着一股奢侈之风。人们之间摆阔气、讲排场、图享受、比风光,似乎成了一种时髦。谁越是一掷千金,挥霍无度,谁就越“荣耀”,越有“英雄”味;相反,谁如果花钱有度,不大手大脚,谁就似乎无能或小气。在这种荣辱观驱使下,一些人花钱不顾家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与中央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设计和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就国内15年来研究邓小平思想理论的概况作一综述.一、邓小平思想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在新时期,出版的邓小平著作有;《邓小平文选》第1至3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其增订本(外文书名《论当代中国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1987年2—7月)、《邓小平同志论哲学》、《邓小平同志论教育》、《邓小平同志论文艺》、《邓小平论改革开放搞活》、《邓小平论民主法制》、《邓小平论国…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文选》中,有大量对历史问题、历史经验的精辟论述,它们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历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重视历史的作用,把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到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的高度。学习《邓小平文选》,发现邓小平讲话有一个特点,喜欢从历史切入,总结历史经验,然后把握时代特点,联系实际,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论述方法。比如前几年当他获悉西方L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时,脑子里马上就联想到190o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一页痛史。中国正是在八国联…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文选》的222篇文章中,约有四分之一的文章阐述农业问题,其中有多篇专论农业.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农业问题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社2月1日受权发布《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一号文件有哪些新精神、新部署,对当前我国"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诸多挑战,文件有哪些破题之举?对此各方十分期待。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亮点一: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粮食生产稳住了,就能"稳坐钓鱼台"一号文件仍然把建设现代农业、不断增强粮食生  相似文献   

17.
原原本本地细读《邓小平文选》有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就不难发现,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根主线架构起来的。 一、地位理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地位。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不要?它在党的事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这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首先碰到的问题。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对此作了明确而深刻的论述。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文选》,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邓小平非常重视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9篇文章中,有72篇运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把这些论述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完整的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把新时期历史教育的作用、主题、对象和目的与当代中国发展紧密相连。其核心是: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闪射着特有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全国一盘棋这个词,可以搜到上万个相关网页。百度百科中这样解释全国一盘棋:比喻全国各地、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合理布局,互相协作,顾全大体。出处: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经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发表日期是1982年10月14日,而事实是,早在1959年,全国一盘棋这个词即见诸于报端。那么,全国一盘棋最早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它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同志在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期间,对农业基础地位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具体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是: 一、我国农业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陈云同志举例说:“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六年农业歉收,都使第二年的工业生产、财政收入和基建投资下降,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陈云文选》第3卷第56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随后,由于粮食供应出现四次比较严重的紧张状态,到60年代初,陈云同志再次指出:“农村能有多少剩余产品拿到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城市的规模才能搞多大。其中关键是粮食。这已经有了几次教训”。(第163页)因此,陈云同志提出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