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湘乡荷叶塘乡(今属双峰县)人,道光进士,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卒赠太傅.谥文正。他虽然官至极品,权倾朝野,为人却十分俭朴、廉洁。并以此训勉亲属,保持勤俭家风。  相似文献   

2.
说说曾国藩的寒素家风漆应得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成为历史的罪人。但是,客观地说,曾国藩虽官至极品,而他的寒素家风却是值得称道的。曾国藩在清朝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宫居极品,手握军国大权,该是骄奢淫逸、享尽荣华了吧?可事实上,他一生节俭自守,...  相似文献   

3.
《理论导报》2010,(1):62-62
<正>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清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两江总督,为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较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其养生经,可以二、三、四、五简而约之。  相似文献   

4.
正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有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也有人称他"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姑且不论对他的争议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就他的修身自律而言,确有过人之处。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住在安徽祁门。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曾国藩爱不释手,他本身就是书法家,爱好写字,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曾国藩说:"我年过五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是我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湘乡荷叶塘乡(今属双峰县)人,道光进士,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卒赠太傅,谥文正。他虽然官至极品,权倾朝野,为人却十分俭朴、廉洁,并以此训勉亲属,保持勤俭家风。曾国藩遵循祖父“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治家力崇节俭。他在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告诫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可也,略丰亦可,大丰则我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仕农…  相似文献   

6.
彭玉麟其人     
高鹏 《前线》2013,(8):90-90
晚清一代,有位被誉为“奇男子”者,这便是彭玉麟。 史书载,彭玉麟乃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清末水军统帅、湘军首领,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7.
黄海 《湘潮》2008,(7):51-51
在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富厚堂——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故居内,最为生动、最有灵感的“精神中心”是曾国藩藏书楼。它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分为南北两栋,南栋又分“公记书楼”和“朴记书楼”。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有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也有人称他"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姑且不论对他的争议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就他的修身自律而言,确有过人之处。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住在安徽祁门。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曾国藩爱不释手,他本身就是书法家,爱好写字,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  相似文献   

9.
<正>“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这是时年24岁的毛泽东发出的慨叹。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作为一位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人物,曾国藩身上有哪些特质或者精神感染了青年毛泽东,让正值“少年意气,挥斥方遒”的他发出了“独服曾文正”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10.
陈仲丹 《唯实》2015,(2):79-82
曾国藩是晚清时代的大儒名臣,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其事功的显赫,他的幕僚薛福成认为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是"克己为体",二是"荐贤为用"。前者是指曾国藩自身的道德修为’后者则是指他善于识拔人才,重用人才。实际上薛福成本人也是经曾国藩识拔进  相似文献   

11.
蔡建军 《党课》2014,(24):106-110
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可谓彪炳千秋,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为后世所传。张之洞能在晚清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学政、翰林院京官、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08,(12)
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从个体角度而言,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成功有其内在根据,他同将领、幕僚、清政府打交道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为人处事之道,就足以说明这点。  相似文献   

13.
东岳如立,北岳如卧,中岳如坐,西岳如黛,独南岳如飞。南岳欲飞之外,便是一片碧绿的“荷叶”——双峰县荷叶镇。十九世纪中期,一颗晶莹的露珠跃上了这片荷叶,这就是清代重臣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名臣,对晚清社会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倡导洋务运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技术,他在立功、立德、立言以及治身、治家、治学、治军、治国等方面独树一帜,对后世仍有借鉴、启迪意义。富厚堂是曾国藩看好的“第一等屋场”,作为他隐退之后“终老林泉之所”,这就是当地老百姓所称的“宰…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作为清朝的一代名臣,生前所获荣誉无数,身后也受到很多人的敬仰。曾国藩的做人、做事、做官的智慧都是很令人称道的。他的很多智慧在现代的管理工作中还非常的实用,在此归纳了八个方面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正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纵观曾国藩一生,他为官从政50年,在30余岁就已官至二品,后来又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但他却始终坚持以"廉洁"为做官原则,不贪钱,不爱财,勤俭朴实,选择了做一名"穷官",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捞取私利,可谓晚清官场一大异类。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曾国藩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升官当天他在《过隙影》中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只要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从个体角度而言,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成功有其内在根据,他同将领、幕僚、清政府打交道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为人处事之道,就足以说明这点.  相似文献   

17.
付秀宏 《党课》2012,(24):99-99
晚清重臣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他学问、做人都在思考、自律中伸展,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境界。畅游史海,“盛不过三代”,很多官宦之家很难逾越。而100多年过去,曾氏家族却屡出英才,曾纪泽、曾广均、曾广铨、曾昭抡、曾宪植,都是曾国藩后裔。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曾氏家族长盛不衰呢?  相似文献   

18.
吴成泽 《世纪桥》2008,(8):68-69
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从个体角度而言,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的成功有其内在根据,他同将领、幕僚、清政府打交道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为人处事之道,就足以说明这点。  相似文献   

19.
陈仲丹 《唯实》2015,(1):69-72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其功业显赫,当时就被人称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读书、善读书的人,一生坚持读书,乐此不疲。他读书的特点除勤勉外,还偏好深湛之思,将读书的心得用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对他事业的成功有极大帮助。《清史稿》对他有个评价,称"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学问来自读书,这就是说他的功业主要归之于他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曾国藩人生的后半段主要是在忙碌的官场度过的,尤其是在组建湘军后的十多年,经常是战局紧迫,事务纷繁,但无论是  相似文献   

20.
周有光生于1906年(时为清朝光绪三十二年),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政府和新中国四个时期。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他却自嘲"被上帝遗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