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讯问过程中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就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侵犯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何切实保障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等问题从思想、观念、立法、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过程中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现象屡禁不止。本文就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侵犯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何切实保障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等问题从思想、观念、立法、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洁  童娣 《法制与社会》2011,(30):133-133
前段时间发生的河南赵振海事件又重新把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提到了讨论的前沿。从2004年人权入宪以来,关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呼声日益高涨。尽管如此,目前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情况仍不容乐观。本文将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中的人权保障从司法实践做理性思考并试着找出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处于职务犯罪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最易遭到来自于国家权力的侵害,因而侦查阶段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点环节。文中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嫌疑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就必须更新司法观念,牢固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并以此去指导构建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马东丽 《法制与社会》2010,(25):243-243,247
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虽然在力图改变、创新,但长期沉淀下来的司法负面经验,难以在短时间内根除。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和基本人权的不受侵犯,我国的司法改革和司法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人权保障平衡具有法理上的正当性。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与被害人人权保障之间存在失衡的状态,如何在侦查需要与人权保障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的大前提下,努力实现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与被害人人权保障之间的动态平衡,仍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逮捕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逮捕的特殊性和人权的重要性决定,二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逮捕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保障人权,然而却是以限制或剥夺具体人的基本人权为条件的;从对被害人人权和社会制度角度讲,需要而且离不开逮捕,从被告人人权保障角度讲,要控制和慎用逮捕。二者统一于社会的共同道德和法律基础。尊重人权是人道的,正确地适用逮捕同样是人道的。尤其应当注意对被逮捕者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宪法视野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权现状,可以套用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在他人生最后一封信中的话:人们正在睁开眼睛关注人权。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的状况,不仅是衡量一国司法文明的标志,而且是检验一国人权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标志。鉴于中国的人权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护还没有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有必要将其纳入到宪法视野中,以宪法的高度确保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一.宪法、人权与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宪法乃国家根本大法,它规范了国家各权力主体的地位与关系,界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这些…  相似文献   

9.
论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 ,作为国家权力代表的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拥有着相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由于控辩双方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 ,使得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在实践中受到较大的侵犯和践踏。因此 ,应尽快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 ,以及缩短羁押期限和保证控辩双方力量均衡等相关诉讼制度 ,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写入宪法。“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权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心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个体人权。司法实践中,处在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最易遭到来自于国家权力的侵害,这不仅有刑事诉讼制度层面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执法人员在司法理念上仍存在偏差。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侦查模式,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是切实保障刑事诉讼人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有助于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更有助于实现司法公正。针对刑事侦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孟强 《广东法学》2008,(6):54-57
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是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权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意义,我国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和改革设想等方面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人权入宪"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司法为民"的主张,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切实回应。在当前中国"劳资失衡"的社会状态下,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常常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保障。为了切实有效保障人权,平衡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必须要对现有的劳动争议诉讼机制进行改革,在为民原则、效率原则、司法最终救济原则的指导下,建立或裁或审、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劳动争议法律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公益和公力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非法取证、冤假错案等都表征了中国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之缺陷。从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制之内外关系、实践中提出了机制问题性、程序正义信仰之制度基础三个方面看,在追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中,人权保障的实现需要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方式调控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构建起有力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人权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上升.本文从人权的发展及国际人权保障谈起,进而将眼光凝聚在我国,试着论述我国在人权保障的上取得的进展,以及不足;并试对部分国外舆论对我国人权保障的无端指责进行驳斥.  相似文献   

17.
职务犯罪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职务犯罪的侦查阶段是查办职务犯罪诉讼程序中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种利益最容易发生冲突的阶段。随着我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我国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写入宪法,如何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人权问题正日益引起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关注。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问题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相对于国际标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差距。这就需要对保障职务犯罪嫌疑人人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并通过赋予其一系列保障性权利和限制检察机关的追诉权及提升检察官素质等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人权与诉讼权利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奎 《时代法学》2005,3(1):41-55
基于人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广泛的实体人权 ,基于被嫌疑的身份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体人权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或剥夺。为了保障其实体人权免受不正当侵害 ,国际人权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设定了许多诉讼人权 ,与此相应的是 ,我国法律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与国际人权法规定相比 ,我国法律规定仍有较大差距 ,有进一步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秦和平 《政府法制》2011,(26):49-49
“人权”是指一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人权作为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在刑事诉讼中,其与国家公权力的对抗最为激烈。随着近代人权观念的深入人心,妥善处理刑事诉讼中人权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民主法制社会的必然。本着以人为本和保护人权的理念,我国政府已先后加入了21个国际人权公约,并于1998年10月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2004年3月14日的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宪法。  相似文献   

20.
在职务犯罪的侦查阶段,由于侦查机关掌握法律赋予的广泛而强大的权力,而犯罪嫌疑人只是消极的被追诉方,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因此,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必然涉及到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个人隐私以及各种财产权利的限制与剥夺,两者的权利必然发生碰撞,犯罪嫌疑人的个人权利必然会受到侵犯。检察工作必须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职务犯罪侦查中,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结合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笔者封存在侵犯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笔者认为应从法律本土化、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出发,从转变侦查观念、完善立法、转变侦查模式、强化监督四个方面入手,对职务犯罪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