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方法中两种基本方法,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德育过程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应互为补充,互为融合。本文从学校的教学方面、校园文化方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较为详细的提出了整合的对策,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水平,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方法中两种基本的教育方法,二者各具特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不能片面的强调显性教育或隐性教育,应该将二者整合起来,有机的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从课堂生活、社会实践和网络生活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整合的对策,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季伟 《法制与社会》2012,(26):221-222,225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实现对于高校树人育人使命的履行和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探析当前高校德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实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高校德育课程系统中较为弱势的隐性德育课程方面入手,综合当今学术研究前沿成果,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隐性德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具体任务,力图阐释隐性德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实现的客观困境,为如何进一步实现当前高校隐性德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军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特点及隐性显性教育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开展隐性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高校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6.
在社区,隐性教育作为一种与显性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被更多地运用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本论文探讨和研究了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以及在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德育视角下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德育工作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谐德育的构建是高校和谐教育工作的必然目标。目前,高校德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已经不再停留在对德育工作理论的探讨,而是对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关注。在和谐德育视角下,对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对于搞好高校德育创新工作,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彦妮 《法制与社会》2011,(11):230-231
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文化带来的宽领域、多层次的冲击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极大挑战,加上目前高校网络文明建设过程中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以及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素质的缺失也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新的难度。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驾驭、使用网络环境这把"双刃剑"?如何创新在网络环境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探索一条行之有效地高校德育模式,既是当务之急,也成为高校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以书载道"书法艺术教育促进德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德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首要的地位,而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它对德育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调动书法艺术的教育的德育功能,必须探索有效的结合点,充分利用艺术教育来促进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0.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课程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延伸应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强高校和谐文化的建设,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为高校各种文明活动建设提供良好空间。  相似文献   

11.
赵萱 《法制与社会》2012,(26):215-216
英国是德育教育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它所开展的隐性教育在渗透教育、环境熏陶、实践体验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启示我们要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实践环节、优化德育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实施。这些途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三级心理保健网络体系的建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高校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规定与要求,高校德育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代新人。当前,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广大高校…  相似文献   

14.
周敏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6):101-104
显性教育一直是我国罪犯道德教育的主体方式,也曾经并一直发挥着改造罪犯的重要功能。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隐性教育成为世界各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我国罪犯道德教育应把握这一趋势,通过注重显性教育中的隐性渗透,构建渗透式教育模式;加强监区文化建设,构建陶冶式教育模式;积极运用社区化手段,构建开放式教育模式,来实现罪犯道德教育的显性与隐性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共同实施。这些途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三级心理保健网络体系的建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的连续扩招,传统德育的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大学生群体结构、身心特点的变化,因此,当前高校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呈现出重价值知识、轻价值体验,重价值批判、轻价值选择,重价值应然、轻价值冲突,重宏大叙事、轻日常表现等几种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价值观教育理念的本本主义、教育内容的官僚主义、教育过程的本位主义、教育评价的形式主义等。在厘清缘由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价值观教育应从开放德育的视角,推动高校价值观教育内容和培育方法的更新和改善:聚焦大学生的价值需要,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合理安排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价值澄清教育,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能力;提供价值体验的空间,使价值观内化到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系中。唯此,才能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的新型德育理论和模式之路。  相似文献   

17.
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是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应遵循学校教育的内在规律,将德智体诸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加以考察,注重德育的整体性、科学性、针对性与规范性建设,促进各种德育影响因素的相互协调和不断优化,将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晶  周宏 《法制与社会》2013,(30):228-229,231
本文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目前德育生态系统生态链运行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高校德育主体和德育客体之间信息传递的失衡,以及高校德育生态链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资源消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平衡协调有序的高校德育生态链的措施,以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高校德育实践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9.
宋凯峰 《行政与法》2002,(12):70-71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校来说,是学生和教师双主体活动,是复杂的互动教育过程。而德育方法的选择又常常受到道德教育过程的内外及微观、宏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德育工作最大、最佳的预期教育效果,必须选择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即启发法、熏陶感染法、理论教育法、谈话法。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大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大学生隐性思想教育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借鉴了有关西方发达国家隐性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大学生现存在的思想教育状况来提出解决途径,即如何将隐性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如何让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熏陶学生的内心和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