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者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历来有两种基本的范式:一种是以"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真理)为导向,另一种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第一种范式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逻辑主线。在第二种范式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人们从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广阔空间。本刊发表的4篇论文,围绕"问题与方法"这个专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哲学史的研究。从马克思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所写的博士论文,到恩格斯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中,他们为了指导工人运动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了从古希腊罗马到德国古典哲学的哲学发展史,几乎对他们以前的欧洲哲学史上每个重要哲学家都作过评论。在研究哲学史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了他们的哲学史观。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2)
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提出了要对马克思的遗产进行批判地继承,而他对于马克思精神的解读也是从解构这个全新的视角进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上,思考德里达的"解构"才能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它的内涵。通过比较解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和原则为前提对解构进行批判性继承。  相似文献   

4.
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无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在实际研究和理论阐述上,马哲史家们遵循的认知逻辑,既有遵循以世界观为终极解释原则、以"形态论"为标识的本体论方法,也有遵循以本体原则与认识原则相统一为思维前提、以"范式论"为标识的范式论方法。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是"形态论",即以"解释教科书原理"为其根本特征;当下时代,中国主流的马哲史研究方法论越来越趋向"范式论",即以"多元研究范式解释马哲史"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实践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其他哲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被不同的国家所接受,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被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引用、实践。实践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之前哲学家们的优秀思想,克服了以往旧哲学中的弊端,最终完成了哲学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沿袭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建,即在方法论上回到黑格尔,"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性。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理论发展中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旨趣和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只能滞留在一般性的文化审美批判层面,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变革实践的理论诉求。正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旨向和研究路径有着根本差异,深刻领悟这些差异是正确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没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一致的哲学?有的.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的,但方法是形而上学的,因而唯物主义没有贯彻到底,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但方法是辩证的,而唯心主义体系扼杀了辩证法,最终走向了形而上学,宣布自己的哲学是永恒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科学统一,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自然观和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初步形成。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的思辨的人的超越,通过对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问题,为科学的人本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中飞 《学理论》2009,(24):1-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初步形成。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的思辨的人的超越,通过对劳动和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揭示了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问题,为科学的人本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静 《学理论》2012,(30):51-52,62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方法的规律性学说和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其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根本的方法贯穿于其他方法,如矛盾分析、实践历史主义、群众路线等方法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们的自觉能动性,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可科学的、全面的基础理论保障,使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Т.И.奥伊则尔曼在苏联哲学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从苏联到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连续性。奥伊则尔曼基于哲学史与哲学自身的内在统一及其辩证发展,定向元哲学的研究价值。在比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一切哲学体系的积极否定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以及与其他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的辩证发展关系,奥伊则尔曼拒绝、反思和批判了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并尝试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孤立主义困境以及真理性问题。这样一种努力恰恰旨在使苏联哲学经由黑格尔辩证法环节重新回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开启自我批判的环节,构成其获得自我发展的具体方式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人依赖"天赋能力"的理性对自身和世界生存与发展问题坚持不懈地哲理思考、批判反思的智慧之学.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教学,而哲学教学就是哲学史教学.哲学史教学分为析明--引导、互动--交流、自得--创新三个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一元性的,还是多元性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决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料的选取,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评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杰出哲学家的评价,也决定了我们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方式。可以说,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发生的种种争论都是由人们对这个  相似文献   

14.
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生了两次研究范式转型。一是,从"以苏解马"的"一元标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二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准"到边界"日益模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种转型造成了诸多理论难题。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造成了三种趋向: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论当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理论思维的前提这一"新教条"的趋向、彻底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从而存在以清空原有理论基础的学术方式让西方马克思主义全面占领的趋向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毫无质性的"千面马克思"的学术趣味问题。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意义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构想",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海霞  王振东 《学理论》2011,(35):39-4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市民社会思想始终是一条重要的线索,这一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市民社会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以这一思想为理论基点并逐步展开,对于厘清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发展思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是有待确立的新提法,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四种教科书中都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经济哲学传统客观地存在于其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如:政治经济学的人学前提理论、经济哲学本体论、经济哲学认识论、经济哲学方法论、经济哲学价值观、经济史观,等等.当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重建这一传统.重建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意义重大,使这一传统进入后继者的视野,帮助后继者从前苏联僵化的理解模式中解放出来,催生新的交叉性学科,是批判美国化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主题、方法与话语体系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创新的三个重要维度。主题创新的关键是问题意识觉醒,主要是紧扣时代脉动,从时代问题中进行创新;回归经典,从经典阐释中进行创新;回应时代挑战,在应对挑战中进行创新。方法创新的关键是方法论自觉,主要是基于对象性质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从路径依赖到方法论自觉,从诠释走向建构。话语体系创新的关键是话语自觉意识增强,主要是话语表达从教条主义、权威论和独断论走向开放、包容和多元,话语形态在政治形态、学术形态和大众形态相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话语建构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论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三个层面中,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提,正确认识中国实际是基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是关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的方法论,首先应该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根本方法和科学世界观;其次要对中国实际进行客观、全面的估量和分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客观依据;再次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郗戈 《理论视野》2013,(8):F0003-F0003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承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理论网协办的"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