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呼唤“教化”──从《百字敕》到《官箴碑》董治顺《百字敕》是唐太宗当年视察南方防务时写的,以诏书形式发至各州府县级官员严格执行。现今保存在西安碑林的《官箴碑》,是清道光初年长安知县张聪贤受陕西延绥道颜伯焘之托所制。为便于阅读、对照,现分别抄录于后。好在...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古代有大量官箴之作,它们被称为"宦海指南",是古代官员的百科全书,主要讲述为官之道、从政之法和为官之德等内容。北宋理学家陈襄(1017-1080年)所撰的《州县提纲》是古代"官箴"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州县长官处理政务的重要指南。《州县提纲》内容丰富、见解深刻、发人深省,尤其是其中所提出的"廉""慎""勤"思想,既是为官者所要遵循的基本为官之法,也是他们必须恪守的基本为官之德。它不仅对中国古代官吏为官从政具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观众对周梅森并不陌生。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之前,他创作的《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等反腐题材电视剧已经让许多中国人对他耳熟能详。《人民的名义》播出,收视率超乎他的预料,甚至有人说,这是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电视剧。尺度之最当作何解?周梅森说,不在剧中案件之大,亦不在官员级别之高,而在于我们终于可以正视当下的社会政治生态了。这种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的决心,也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本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解放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构建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百年后的中国,《共产党宣言》的人本思想仍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更是对《宣言》人本思想最好的当代诠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它不仅继承了《宣言》中人本思想的精髓部分,而且正是在结合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人本思想的最真实内涵,构建起最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成功诠释了中国社会现实,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真理性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尚书》原名《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也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尚书》要旨主要有两点:一是明仁君治民之道;二是明贤臣事君之道。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为现实生活提  相似文献   

6.
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方法和翔实的历史资料,论述中国古代至现当代5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名人治家、成业、修身、教子等方面的思想言论和实践活动,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大型丛书———《经世大典·家政要览》丛书,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丛书包括《历代名人教子之道》、《历代名人修身之道》、《历代名人成业之道》、《历代名人治家之道》4部专著,1160余千字,是山东省一大批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及家政研究的专家、学者历时6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集体…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赛会红利之于官员最为重要的就是仕途红利。若官员能够顺利地操办一次赛事,那么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抬官员的仕途得分,将为官员进一步冲刺提供砝码。不过,赛事对于官员是一个危险组合。搞得好仕途得力,做不好落马入狱。  相似文献   

8.
正《廉政瞭望》今年第8期刊发了封面报道《陨落的政坛新星》,整组报道被网易新闻、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媒体全文转载,引起网友热议。文章还被《安徽商报》等报刊转载,并进行了评论。荆楚网以本组报道中的《李嘉:广东最年轻省委常委的仕途终局》一文为例,评述政坛新星"被钓"不只是因为商人"放长线"。文章称,商人"放长线"也得官员是"鱼"才有可能"被钓"。李嘉广八面玲珑,刻意经营人脉,这也正中了某些商人的下怀,你来我往之间充斥  相似文献   

9.
正汉代以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官员选拔以儒家经典为考试主要内容,经学成为官员的必修之学。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他特别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提出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而不是依靠严刑峻法。自周代至明清,历代对官吏的选拔都重视人品和政绩;对在职官员的官德、政绩和功过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0.
曲长海 《理论学刊》2020,(3):151-161
明清时期,为了解决初仕官员行政经验欠缺、地方官员"自保"需求与国家吏治整饬的需要等问题,出现了大量以州县吏治为内容的官箴文献。这些作品在被注入统一的价值理念的同时,还被表述为"以儒术饰吏治""有治人无治法""万事胚胎于州县"三个相互联系的面向。基于这一吏治理念,明清官僚群体中的精英人士将当时的吏治问题归结为"官与吏之矛盾""州县官员素质"和"儒学政治理念与为政实践"等三大症结,并采取了"以书为教"的应对方式,试图藉由官箴书的传播来提高官员的执政素质和改善吏治。虽然这一尝试未达到预期,但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仍值得深入发覆。  相似文献   

11.
官德建设是政治伦理研究的落脚点之一,制度伦理又成为我国当前学术界研究政治伦理的新视角。研究和关注制度伦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和发展伦理学,而且能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把制度伦理和官德建设联系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有助于从机制和制度上解决官德失范问题,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层官员任职地域回避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智慧。然而,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今天,到底是坚持“异地为官”还是转为“改流归土”,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考量地域回避制度的设计初衷和现实效果,认为当前的异地为官制度不仅没有发挥制度设计初衷的有效作用,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阻碍了县政改革和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宏谋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任官历经省份最多的桂林籍官员,其一生仅政绩卓著,堪称一代清官名臣,而且严谨治学,著述颇丰,在民间尤其是对桂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从陈宏谋与桂学文化的关系及其为政治学的风范对桂学文化的影响,研究桂学文化的价值,探究其思想和方法,对丰富桂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民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吏治、提升官德的呼声也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回应的问题。整饬吏治先从提升官德开始,而提升官德应以修身正心奠基础,以制度伦理作核心,以民众监督为重点,,官德正则吏治清,治吏之道,提升官德为先。  相似文献   

15.
县委书记和县长作为县域党、政主官,是域外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作用于此县域治理的基本桥梁,两者能否形成共同行动理念和行动路径,强化行动执行是县域治理效能实现的关键。传统静态的体制机制分析无法解读其行动效应影响,需要实现行动者视域的相适转换。以全国百位优秀县委书记及所在县域县长的102个组合数据为共同面板样本,对两位行动者背景特征差异对治理效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县域党、政主官组合搭配时长、平均学历、毕业院校、经济学、管理学或法学专业、本地晋升与治理效能正相关。适当增加县领导班子的搭配合作时长,组建县领导班子时考虑官员学历背景,组建县域领导班子时考虑官员专业背景的搭配,优先选择本地晋升。  相似文献   

16.
县委书记和县长作为县域党、政主官,是域外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作用于此县域治理的基本桥梁,两者能否形成共同行动理念和行动路径,强化行动执行是县域治理效能实现的关键。传统静态的体制机制分析无法解读其行动效应影响,需要实现行动者视域的相适转换。以全国百位优秀县委书记及所在县域县长的102个组合数据为共同面板样本,对两位行动者背景特征差异对治理效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县域党、政主官组合搭配时长、平均学历、毕业院校、经济学、管理学或法学专业、本地晋升与治理效能正相关。适当增加县领导班子的搭配合作时长,组建县领导班子时考虑官员学历背景,组建县域领导班子时考虑官员专业背景的搭配,优先选择本地晋升。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偏重保密,公开程度较低,且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这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存在政府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问题,尤其是保密问题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为此,我们必须从法律、法规上来解决问题,从组织上来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选拔任用是关键 ,制度建设是保障 ,培养教育是基础。只有搞好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监督、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才能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才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官本位”意识是影响确立正确政绩观的一个重要原因。“官本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陈腐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弱化消弭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与图书编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爱平 《理论学刊》2006,(10):91-94
中国古代的图书编纂活动规模浩大且沿袭不衰,形成了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独特的人文景观。图书编纂作为一项学术活动和文化举措,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并不能完全取代或掩盖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长远意义,这就是保存典籍、传承文化。因为文献典籍的编纂活动,既是文化传统的体现,其本身又传承、积累了文化。中国之所以被誉为文明古国,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之所以从未中断,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