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机是一种事实状态,是指某种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的状态。公共危机则是指危机转而传导至公众本身,由公众、决策者、社会等机体互相作用而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最终可能引发将社会控制与治理置于危险之中或导致崩溃的状态。危机并不天然地就是公共危机,危机是否转化为公共危机的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公共决策本身,一旦政府的公共决策有重大失误,公共决策失去公信力或形成政府公共决策公信力危机,已经出现的危机就可能转化为公共危机。而要避免危机转化为公共危机,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在危机状态时公共决策的公信力,其所依赖的是决策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决策能力的提高。要提高政府在危机状态下公共决策的公信力,需要全面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包括领导能力、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平衡能力和政策能力。  相似文献   

2.
政府在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中应实行非市场决策,但政府的这一决策过程极易受到市场利益的干扰与影响。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不但会影响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而且极易滋生腐败。因此,研析非市场决策中如何避免市场利益的干扰与影响,对于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影响非市场决策的市场利益因素分析市场利益对非市场决策的干扰与影响,其成因极为复杂。依笔者之见,主要有:1.政治人与经济人的角色错位政治学对人的假设是:人是政治的人。政治人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为了追求公共利益而活动在政治舞台上,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从经济学视域观察,政府决策能力是以决策成本最低化谋求决策效益最大化的艺术。在今天这个时代,良好的政府决策能力是科学发展的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国际上,一些国家因为政府决策的"强悍",卓有成效地克服自然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由此创造出巨大的发展奇迹,便为有力的证明。老实说,虽然我们一直比较重视政府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核心,发挥总揽全局、统筹各方的领导作用.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则是一元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在问题汇聚中,以敏锐理性发挥管控优势;在议题确认中,以广泛汲取信息发挥组织优势;在方案制定中,以咨政建言发挥专业优势.民主党派所具有的利益表达与利益整合功能,使其在公共决策的参与中具有独特优势,这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凸显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效政府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政府代替有限政府来作为中国政府建设的目标,是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中国学术界的反映,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初级阶段决定的。有效政府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资源汲取、秩序供给、政治整合和政治容纳功能。有效政府建设要求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政治录用的水平和政府自主性,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并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之首。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协商行政的产物,其参与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制度保障,更离不开动力机制的支撑,即通过公众参与动力机制的有效与优化来突破当前公众参与有效性不足的瓶颈。因此,应整合政府与公众两方的需求重合度,充分运用激励、约束、透明度三种手段,建立起公众与政府间利益协调、价值兼容、信息交流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作为伦理与决策的统一,无疑具有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哲学基础。国家治理与伦理决策有着共通性,表现出越来越多伦理化的转向,具有强烈的意义预设、价值引导及终极关怀。因此,决策主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应走出一般义利观的困境,在伦理决策的视野下正确处理政府与个体、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形成一种合理的人文力结构。  相似文献   

8.
唐俭 《世纪桥》2008,(2):26-27
政府危机决策在决策目标、决策条件、决策程序和决策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对政府危机决策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成功化解公共危机事件,必须加强危机决策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危机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9.
网络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极大地模糊了现实与虚拟双重空间的边界,各种社会经验、话语和权力主体在不同时空中不断碰撞、整合,促使网络社群逐渐成为现实社会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模式之一。网络社群虽然是弱关系连接却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能够短时间内聚集强大的社会资本,并能从虚拟走向现实,显著地作用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并在现实生活中持续产生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凭借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社群对于社会舆论导向甚至是公共领域决策都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网络社群运行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把握网络社群行为的发展动向,充分认识网络矛盾冲突对于现实社会矛盾的倒逼机制,进而实现对于网络社群行为的有效治理,有助于优化我国公共决策体系架构,降低引发群体性公共事件的社会风险,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制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0.
提升政府行政决策的能力和水平,防止、避免和纠正行政决策的失误,已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行政决策的法治化建设还比较薄弱,行政决策的法治理念模糊、法定程序虚化、法律责任缺失、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缺失等影响着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因此,树立行政法治意识,加快行政决策的立法进程,完善决策前的听证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将行政决策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决策纠错机制是地方政府提高行政决策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完善决策纠错与问责机制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决策纠错机制,必须了解纠错机制的含义、结构、功能以及运行体系等方面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比 《湘潮》2013,(8):70-71
资源动员理论认为资源总量的大小及其整合程度是社会运动成败的关键,动员通过促进资源的获取及整合导致社会运动的产生。本文从社会认同、互动讨论和信息扩散的角度分析虚拟社群组织集群行为的资源动员机制。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形式,网络动员的效力与虚拟社群集群行为所需的人力、环境、信息资源的总量,以及这些资源得以整合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府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也正发生着从政府决策到公共决策的转换,这是我国政府转型的必然要求.作为两种不同的行政决策模式,公共决策与政府决策的根本性不同,在于是否以公共参与为原则.政府决策并不以公共参与为原则,而公共决策不仅以公共参与为原则而且公共参与度不断增强.目前我国行政决策正处在模式转换中,而要成功实现转换,必须加快体制建设,以体制机制建设“两个轮子”,推动行政决策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技术特征释放了民间社会动员的可能性,微动员正成为网络时代中国社会动员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动员形式,微动员在动员主体、动员客体、动员目标、动员议题、动员方式以及动员工具等方面都显示出与传统社会动员差异甚大的结构性特征。微动员的影响具有流动性,它在破坏甚至颠覆网络空间秩序的同时,也可能重构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它可以对政府公信力、国家政治安全构成威胁和挑战,也可以维护、巩固甚至强化这些既有的政治安排。因此,现阶段国家应重视这一现象。为积极回应和有效治理网络时代的微动员,国家至少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规范、引导、整合、协调、服务五大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十年来,国外行政决策问责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从重权力制约转向更为注重权利监督,从封闭性问责转向开放性问责,从重制度转向更加重视结果和绩效.防止我国行政决策失误,需要在汲取异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等级问责与同体问责,加强制度问责、法律问责与异体问责;培养公众问责意识,创新社会问责模式;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问责模式,建立起多主体的、开放透明的现代行政决策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公共选择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政府失效通常表现为政府决策的失效。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决策失效的阐述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探讨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决策行为,特别是对政府决策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并由此证明政府决策领域存在缺陷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决策中实现充分的信息公开和广泛的公众参与,获得民众对民主政府的信任;在政府决策中实现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获得民众对法治政府的信任;在政府决策中健全决策规则和程序,获得民众对效率政府的信任;在政府决策中建立完善的决策纠偏和损害救济机制,获得民众对诚信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邓昌福 《探索》2003,(6):130-132
构建适应服务型政府要求的决策机制,是西部地区各级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转变决策观念,强化决策功能,完善决策制度,实现政府决策手段的现代化和法制化,才能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实现腾飞.  相似文献   

19.
政府能力转换与提升是指政府各分支或各单项能力之间的消长沉浮。这种现象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中国政府在以政治统治职能为重心转向社会管理职能为重心之后 ,必须迅速实现各单向能力的消长沉浮 ,努力提升整体能力 ,因此 ,要从理论上认识政府能力转换与提升 ,借鉴西方国家政府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咨询参谋机构在政府决策中的作用 ,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 ,从而实现政府能力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蒋好华 《唯实》2003,(12):86-89
消极的政府等待资源 ,积极的政府创造资源。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地方政府学会运用关键政策原理 ,找准撬动区域发展的关键支点 ,并有效利用政策杠杆 ,通过创造核心资源 ,全面整合和动员区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