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缅甸文化是缅甸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文化。她以小乘佛教为主体 ,在缅甸固有的本土文化原始神祗崇拜文化的基础上 ,以骠国文化和孟国文化为缅甸文化的基石 ,兼容并蓄地吸收了适合于缅甸的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部分,使得缅甸文化日益丰富起来 ,成为吸收型文化的典型。因此 ,研究缅甸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 ,不仅对于深入了解缅甸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对于研究东南亚文化也具有启迪。缅甸陆块的形成与缅甸民族起源关于缅甸陆块的形成 ,由于缅甸的考古挖掘和地质研究开展得很不充分 ,有关资料和材…  相似文献   

4.
何平 《东南亚》2006,(4):36-43
骠人是今天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入主缅甸之前生活在缅甸境内的一个民族群体,曾经建立过一个骠国,我国的《旧唐书》和《新唐书》都专门为骠国列了传。公元9世纪以后,骠国开始衰落。缅族崛起之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的骠人也逐渐消失,骠人的历史也就成了一个谜。骠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民族?它究竟是消失了还是演变成了今天的什么民族?它与今天还存在的民族有没有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在进行探索,但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即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骠人的族属及其下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中南半岛藏缅语民族中最大…  相似文献   

5.
缅甸的族群关系自古至今较为复杂,其中缅族与孟族、掸族、克伦族之间的纠葛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本文通过阐述缅甸王朝历史上缅族和孟族、掸族、克伦族的关系,揭示出缅族封建王朝的民族治理政策,即同化孟族,控制掸族,忽视与遏制克伦族等,正是导致缅甸各族产生离心趋势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6.
姜永仁 《东南亚》2006,(2):35-43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最古老的宗教,它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印度的文化与习俗,而且也对与印度毗邻的缅甸、泰国、柬埔寒、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与风俗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婆罗门教对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对于深入研究东南亚各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印度婆罗门教在缅甸的传播与发展以及对缅甸文化的影响。(一)婆罗门教是印度的古代宗教之一,它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形成的吠陀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以《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被奉为婆罗门教的三大主…  相似文献   

7.
经济短波     
建民 《东南亚》2004,(3):30-30
● 2 0 0 4年 9月 3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同缅甸能源部下属的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共同签署了开发缅甸D区块陆上石油气的产品分成合同。这是继 2 0 0 1年中国石油在缅甸参与石油开采后的我国企业投资的第二个石油气开采项目。● 2 0 0 4年 7月底 ,缅甸与印度签署协议 ,印度将向缅甸提供贷款 ,帮助修建铁路和建立两国直拨电话网。印度进出口银行将向缅甸提供 5 60 0万美元贷款 ,用于仰光和曼德勒之间铁路线的改造。同时印度还将提供 70 0万美元贷款用于修建两国直拨电话网 ,在仰光和曼德勒安装新的电信设备 ,在缅印边界的Ta…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缅甸,是古代我国与印度等西部国家之间海、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印度文化在到达东南亚其他地区前,就由海陆两路进入缅甸,给予缅甸最大的影响。但是,它到十一世纪,即缅族建立的蒲甘王朝(1044—1287)阿奴律陀(Anawratha)在位时(1044—1077),才创建成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这在缅甸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缅甸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对缅族创建蒲甘王朝,统一缅甸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1986,(1)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在泰国闪电式登陆,泰国政府为了生存只得屈从。 日军在泰国建立司令部后,便计划修筑战略铁路作为主要运输线。该铁路的起点在泰园叻丕府廊巴多,横贯北碧府进入缅甸,终点在缅甸毛淡棉南部的当皮乌沙亚。铁路全长415公里,其中303.95公里在泰国境内,111.05公里在缅甸境内。一旦铁路筑成,日军便可长驱直入印度。日军司令急切要求铁路工程在一年内竣工。日军雇用亚洲劳工并强征同盟国战俘共三十万人进行筑路。  相似文献   

11.
宗教史概观柬埔寨的吉蔑族,接近散居于泰国和缅甸的猛族,其语言系统属猛吉蔑语,被认为是与印度的孟达(Munda)语一起构成南亚语族,在从印度支那再向东西伸展的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存在着一个可以称为古海洋文化的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文化特征表现在神话、建筑和文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印度东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在中国、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是一个山脉连绵、森林密茂的楔形地带。现在的印度东北地区,基本上是历史上的阿萨姆地区,目前分设阿萨姆、那加、特里普拉、曼尼普尔、梅加拉亚和米佐拉姆等邦。这个地区以民族众多而著称。多属藏缅语族,还有孟高棉语族和印度雅利安语族等。印度独立前,他们处于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形态、文化传统各具特色。其中,卡西、加洛和那加等族还保留了原始社会残余形态。卡西族长期处于母系社会,他们崇拜女祖先,按母  相似文献   

13.
关于缅甸的远古文化,已经有若干遗迹在伊洛瓦底江的中游被人们发现。七世纪初,骠人在伊洛瓦底江中游立国。中国的正史对骠国是有记载的,新旧《唐书》对骠国的宫廷生活就作了如下相当生动的记述:“王出,舆以金绳床,远则乘象。嫔吏数百人。……戴金花冠,翠冒,络以杂珠。”“乐工皆昆仑,……足臂有金宝钚钏。”此外,在骠国的王都希里克谢特拉有巴利文的碑铭出土,这表明骠人的文化多少受到了印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与缅甸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双边经济关系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两国商品贸易快速增长,印度在缅甸对外贸易中的比例提高;印度对缅甸直接投资增多,但数量依然较小;印度还对缅甸的一些项目进行援建,提供了一些发展援助。但两国的经济关系发展依然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预计今后两国经济关系会加强。  相似文献   

15.
缅甸是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佛教徒占其全国总人口4233万(据1992—93年度统计)的87.2%。佛教何时传入缅甸,学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二,其一是根据仰光大金塔建立的传说,认为佛教在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世时就传入了缅甸;另一种是依据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第三次佛经结集以后派出了9个僧团去各地传教,其中须那和郁多罗两位长老把佛教传入了缅甸南部的金地(以今日直通为中心的孟族聚居区)。一般认为后一种说法较为可信。但是直至公元1057年,阿奴律陀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佛教才在缅甸得到普遍的传播与发展,并在缅甸人民中间深深地扎下了根。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历史的自然进程被打断。经过1852年和1885年的第二次、第三次英缅战争,整个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1年底至1945年间日本又取而代之侵入缅甸.二战结束后,英国卷土重来妄图继续维持它的统治,但缅甸人民已非昔比,1948年1月4日正式宣布摆脱英国独立。在1885年至1948年的半个多世纪里,缅甸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这种斗争从一开始就披上了佛教民族主义的色彩。僧侣与佛教徒成为反对殖民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进入20世纪以后,僧侣作用更加突出。本文试图从历史、宗教的角度,对佛教与缅甸反帝独立斗争的关系作  相似文献   

16.
姜永仁 《东南亚》2001,(3):48-52
缅甸传统文化的内容很丰富 ,包括小乘佛教文化、婆罗门教与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中国儒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缅甸本土神祗崇拜文化等各种文化 ,经过长期的碰撞与融合 ,最后形成了以小乘佛教文化为主体的缅甸传统文化。 1988年 9月以来 ,缅甸军政府宣布对外开放 ,吸引外资 ,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以求实现现代化。那么 ,缅甸以佛教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缅甸现代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是促进缅甸的现代化进程 ,还是阻碍缅甸的现代化进程。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具体的探讨和论述。一、从当代缅甸的发展形势看佛教与缅甸现代化发展进程1…  相似文献   

17.
缅甸红龙书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龙书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于缅甸社会生活舞台上的左翼进步文化出版团体,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却在缅甸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于民主思想在缅甸传播和缅甸民族文化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马克思主义和各种进步思潮一起开始传播到缅甸。尽管当时英国殖民当局严厉地禁止宣传苏联情况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进入缅甸,但是,人们还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苏联,了解马克思主义,追求革命真理。  相似文献   

18.
一.缅甸的地层要了解缅甸史前时代的发展历程,就要知道今日缅甸境内和周边地区地质、地层的分布与变化以及动物存在的结构状况。目前人们已经有所依据地了解到包括缅甸在内的世界地质地层出现的年代。地质学家们根据地质学种种计算考察的办法,得知地球大约已存在4亿5千万年。①对于开始形成地球地层时主体岩层种类的情况,相关地质学家们在缅甸、在世界各地都曾做过研究。  相似文献   

19.
缅甸民族源流及其与中国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文化是多元的,民族也是繁杂的.当今缅甸的地域文化源于现今各民族先民在一千多年以前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所创造的古代文明.作为缅甸地域文化的创造者,缅甸各民族先民的源流十分复杂,与古代中国的西南民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泰—傣古文化的华夏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南亚》1989,(1)
本文的泰—傣人泛指泰国的泰人,老挝的寮人,越南的泰人、缅甸的掸人、印度阿萨姆邦的泰人和我国云南省的傣族等泰—傣系民族。他们的现状不尽相同,但曾经有过共同的、在接受南传小乘佛教以前的原始文化。其主要特点是在信仰、历法、地名、区划、制度等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华夏文明的影响。 “社曼社勐”与华夏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