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政治图式的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问题,择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2.
蒋秋谨 《传承》2004,(5):16-17
邓小平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后,进一步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就其中几个重要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认识现今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78年后,我们党内逐步确立了邓小平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1981年十一…  相似文献   

3.
李建峰 《传承》2008,(8):30-31
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人,他们对于反封建的思想和实践有所区别也有所联系,但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比革命与建设时代反封建的内容与方式,给我们今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江泉 《前沿》2004,7(11):9-12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拓者 ,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过一系列正确的思想 ,也有过严重的失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既继承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中的有益成果 ,又在新的实践中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和超越 ,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就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 ,特别是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超越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 5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民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共同走出了一条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经典模式,开创和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江泽民则 是其继续推进者。文章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我们党为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模式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及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与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人,他们对于反封建的思想和实践有所区别也有所联系,但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比革命与建设时代反封建的内容与方式,给我们今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奋斗历程,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朱厚敏 《求索》2023,(2):46-54
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其参照系之一是西方现代性文明。西方现代性文明是经由西方率先开启的现代化历程所形成的首个现代性文明,但“先发”并不意味着“唯一”,文明自身的历史运动规律与范式多样性赋予了现代性文明以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合理性。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的辩证法思考问题、制定方案、推动发展,从而规避西方现代性之觞,实现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依托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存在,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偏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后发性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全新的现代性文明,离不开西式现代性文明的参与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立足中国自身具体实际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性文明,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整体图景涵盖中国和世界两个维度,其中国维度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囊括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之综合,其世界维度表现为构建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相似文献   

9.
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文化格局的巨人,邓小平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滋养,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性”正反映了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肉联系。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根本意义上说,是要使中国历史从传统社会的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民族文化的自我变革与发展。在把中国推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十分重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正确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正负面效应;二、确立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理论原则;三、邓小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观点,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化理论的发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跨世纪的指导作用。一邓小平理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之中,它表现为邓小平理论在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仅注重发展生产力,而且更着力关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正是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问题上,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并显示出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独特思路和构想以及理论贡献。一、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黄培 《理论月刊》2005,(8):10-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经过这次全会,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正是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强,使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将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贯穿在《邓小平文选》中的一个基本思想。邓小平同志不仅全面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主要内容(包括奋斗纲领、奋斗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而且深刻地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保证。他明确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  相似文献   

13.
肖玉明 《桂海论丛》2004,20(3):20-23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近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三位杰出代表,分别提出了“三民主义”、“四个现代化”和“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现代化目标构想,研究他们的这些构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毛泽东的探索到邓小平的开辟新道路,是两个并不直接连结的过程,有着不同的实践根据和时代背景。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容上的创新,同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一、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式比较叶启绩毛泽东的一生,我们可以说就是努力把中国的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成功。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他同样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没有采取苏联、东欧国家那种主要通过“剥夺剥夺者”的暴力手段没收资本家的财产,从而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造的办法;而是主要采取“赎买”、公…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证明毛泽东提出的井冈山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武装夺取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社会主义时期的“井冈山道路”究竟在哪里 ,成了全党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提出了一条崭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九大方面比较了井冈山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得出这两条道路虽然从具体内容上看有明显的区别 ,但是从世界观、方法论等本质上看却是完全一致的结论 ,从而更详细的论证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井冈山道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和壮大的两面旗帜,二者可谓双峰并峙,各领风骚。本文就毛泽东与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个性特征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毛泽东与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在理论个性方面各具特色。一个人的立场观点、修养乃至思维方式、方法及个性,在其谈话、文章和著作中,都必然有所反映,这种反映就构成了他们的理论个性。应该说,严谨的逻辑性和老老实实的学风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个性的共同特点。然而…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开创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河。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江泽民“论十二大关系”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指南。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辩证法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辩证法大师毛泽东生前曾赞誉邓小平善于“照辩证法办事”。的确如此,邓小平始终“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善于“照辩证法办事”构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特色。没有精湛的辩证法,邓小平不可能形成“总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也不可能创立恢宏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路”命题蕴含着多维的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中国道路”包括现代化、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五个方面的叙事主线,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的唯一道路选择。以上基于不同维度分别表达出“中国道路”的基础轨道、文明形态、鲜明底色、发展动力、胸怀天下等核心要义,构成了研究和阐释“中国道路”命题的崭新视角。准确把握上述叙事主线及话语表达,有助于站在更宏大的视域中审视和理解“中国道路”命题的多维性、正确性、价值性,从而在有效应对和化解“中国改旗易帜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的基础上,推动“中国道路”的发展实践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