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败现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在反腐败斗争中没有充分依靠群众,片面地走上了一条“部门反腐败”的道路。作者认为1.人民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主体和力量的源泉,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2.“不搞运动”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泛化的政治结论,而是对旧式运动的辩证否定,是历史针对性与现实指导性相统一的科学论断,它不会在任何意义上构成依靠群众反腐败的“禁区”。3.现行反腐败体制在依靠群众方面存在三种局限性,即主体的偏倚性、功能的被动性和运行的封闭性,它是一种“官治体制”、“遵命体制”和“神秘体制”。4.要以“依靠群众”为核心进行反腐败体制创新,建立“民本体制”和“权责体制”,采取开放的制衡的体制运作方式,实现人民群众反腐败主体地位的复归,形成一个群众性与法制性相结合的反腐败斗争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资讯     
《廉政瞭望》2013,(9):8-9
学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反腐败 4月19日,第18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5次集体学习,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这是中央政治局首次将反腐败作为集体学习的主题。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要“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耍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相似文献   

3.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关于反腐败的几点思考王似龙无数历史事实和党内现实证明,任何外部敌对势力都压不倒、摧不垮我们,真正的威胁和最大的危险在党内,在自身的腐败。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别的方面,而是来自我们党内不坚定分子的腐败现象。”“中国要出...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而在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中,腐败的危害性最烈,危险性最大。正国为如此,反腐败工作的一举一动,几乎都牵扯扯着老百姓的神经。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新华网与《经济参考报》联合推出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网民最为关心的十大“两会热点”问题依次是:反腐败、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教育收费等。引人注目的是,在网民关注的所有热点问题中,“反腐败”一直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5.
“反腐败是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重要保证。”反腐败和发展经济是辩证的统一。然而,在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一些人把反腐败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加大反腐败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会起到“刹车”作用。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才能够更好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谢鹏程 《廉政瞭望》2006,(12):42-43
纵观当代世界各国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我们发现,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反腐败斗争,能否取得显著的成效,关键在于采取有力的措施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专门机关显神奇在任何国家,专门机关都是反腐败斗争的主力军。一套高效、独立而权威的反腐败机构,一支精干而  相似文献   

7.
乔新生 《廉政瞭望》2014,(24):48-48
最近,围绕着反腐败绩效评价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如“大老虎反扑论”、反腐败“过头论”、“刮风论”、“影响论”等,这些观点是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反映,同时也启示我们,对我国反腐败进行绩效评估,需要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对中国的反腐败说三道四。该报宣称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注定要失败”,说它是“党的审判,而非依法审判”,“是政治驱动的产物”。文章还预测,如果反腐败持续下去,“也许会像18世纪的法国那样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革命最终吞噬了自己”。这种论调折射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典型偏见:这是个缺少执政合法性的国家,权力斗争是中国全部政治行为的主轴。依他们看来,在中国只有政治运动,连法制建设也充满政治的杀机。所以《金融时报》把当前中国的反腐败看成是“清洗”。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通过体制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腐败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反腐败斗争,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来坚决惩治腐败,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仍在蔓延。出现这种反腐败力度加大、而腐败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的似乎矛盾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相当复杂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李永忠 《廉政瞭望》2004,(10):15-15
何谓合成?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由部分组成整体。”好的合成不是部分与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仅探索出一条不搞运动而依靠教育和制度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新路子,而且总结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十六大党章将“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明确赋予纪委一  相似文献   

11.
吕海春 《河北党风》2003,(11):36-36
开展反腐败工作,普遍的观点和通常的做法是:开展思想教育,构筑牢固的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堵塞可能产生腐败的各种漏洞;严惩腐败,震慑腐败分子。从“不想腐败”到“不能腐败”,再到“不敢腐败”,应该说,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反腐败工作的方方面面,多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今年推出一项反腐败新举措“说情追究制”,规定:对各级查办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任何组织和个人如果有不同意见,包括“说明情况”,都必须采取书面的形式以示郑重,同时要对自己反映的意见负责任;如果反映的问题严重失实,将被追究责任,受到严肃处理。近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执法执纪机关在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时,“说情风”盛行。“刮风”的大多位高权重,他们有的公开庇护违法违纪人员,为其开脱罪责;有的以单位关心爱护干部、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名,劝办案人员网开一面,手下留情;更有甚者,以势压人,对…  相似文献   

13.
庄浪县实施反腐败斗争“一把手工程”本刊讯(通讯员在继伟)庄浪县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的原则,借鉴经济工作中工程立项的方式,在全县县、科、股级主要领导中实施“一把手工程”,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一把手工程”主要是在抓好各...  相似文献   

14.
浅议全方位监督贺弘嘉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教育、法制和监督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加强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  相似文献   

15.
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和坚持开展反腐败斗争,并且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是毋庸讳言,腐败现象目前仍然是“腐”而未“败”,不仅仍在侵害党的肌体,严重危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也在污染着社会环境,腐蚀着其他一些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灵魂,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反腐败斗争的教育,使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就能识别腐败问题,明确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使其具备自觉抵制腐败现象侵蚀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张和利 《党课》2010,(11):74-76
在反腐败过程中有一个怪现象,就是许多贪污腐败案件并非由纪检部门或其他反腐败部门查出来的,而是意外“露馅”的。有人做过—个统计:有60%-70%的贪官是根据群众举报查处的,而群众之所以能够发现贪官的蛛丝马迹,不少竟然是贪官自我曝光的,如二奶反目、小偷被抓、奸商败露等都成了导致贪官“露馅”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党建文汇》2001,(6):27-27
反腐败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实践。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既是“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又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实践。党风不正,我们党就难以做到“三个代表”,就谈不上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不会有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党经过艰苦奋斗,从一个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而且是一个连续执政50多年的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使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警惕,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与监督制约机制郭丽红腐败现象同其他违法犯罪现象一样,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难以避免的。同这种现象作斗争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我国而言,反腐败的根本措施在于预防为主,加强党的建设和人民政权的建设,形成一套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监督制约职能是国...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反腐败斗争和反腐败工作也在不断地深化。具体的变化是: 第一,从十二大到十六大以前,我们党的提法都是“要反对腐败”,而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反对和防止腐败”。加上“防止”一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的变化,表明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从单纯的“打”,转到了“打”与“防”的结合和并重。  相似文献   

20.
20余年“业余性的专业研究反腐败”的生涯,让我养成了一到年底就情不自禁去思考一年来反腐败状况的“习惯”,对我个人来说似乎是一种“多余”,对社会来说却是平添了一份“热闹”。那么,2006年的中国反腐败有什么特点呢?一、只有靠坚强的中央权威才能彻底反腐败,而中央权威也只有通过铁腕式的反腐败才能得到强化和加强。2006年反腐败中最值得书上一笔的,就是通过反腐败大大地强化了中央权威。应该说,十六大以来整个社会的反腐败形势是一天天向人民希望的方向发展着,但是,就各地的反腐败形势来看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地方差距还是不小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