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挺进乌山为了进一步发展革命武装,扩大游击区,使闽南和粤东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牵制国民党军队对靖和浦根据地的"清剿",中共闽粤边特委指派我带队开辟云(霄)、(平)和、诏(安)边区,建立乌山革命根据地。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这不只是因为担子太重了,更主要的是我和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就  相似文献   

2.
一、挺进乌山 为了进一步发展革命武装,扩大游击区,使闽南和粤东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牵制国民党军队对靖和浦根据地的"清剿",中共闽粤边特委指派我带队开辟云(霄)、(平)和、诏(安)边区,建立乌山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闽粤边特委,是1934年8月中共中央为了在敌人的后方与侧边猛烈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敌人东方战线对中央苏区的进攻而正式成立,直属中央领导,黄会聪临危受命,任特委书记。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先后调集4个师兵力,会同地主民团对闽粤边区进行残酷“清剿”。在极端险恶、艰苦的环境中,闽粤边特委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狠抓自身建设,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无比顽强的斗争精神,独立地领导边区人民和红军部队英勇斗争,获得较快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成立80周年。80年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中共闽粤边区特委为了配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长征,争取南方游击战争的胜利,曾经在福建闽南和广东粤东边界的广大地区,领导红军游击队和人民群众,与十倍于己的强敌进行殊死的斗争,不断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清剿",并在敌我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困境中发展壮大,成为南方八省十五块游击根据地中的重要的一块,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四年七月上旬闽粤边区特委为了取得与党中央的直接联系,加强对各中心县委及红军游击队的领导,建立了特委交通总站。总站站长由吴运琳担任,后由黄绍绪、林昌兴、王光龙继任。站址开始设在平和县欧寮楼仔村,后因敌人“围剿”靖和浦苏区,先后转移到平和县的横石鸡笼山、欧寮山、漳浦县的车本山。交通总站的任务主要是转送党的机密文件、重要信件和书籍报刊宣传品,负责联  相似文献   

6.
最近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党史协作会议在南靖县召开。龙溪地委党史征委会和有关县、市的党史工作者十五人出席会议。靖和浦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南靖、平和、漳浦三县边区的一块红色区域,在闽粤赣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沉痛的历史教训。会议就靖和浦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史略》与《大事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更  相似文献   

7.
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是1934年中共中央为着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的进攻,计划在敌军后方与侧边猛烈开展游击战争,以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而在闽南和粤东边界组建的地方党组织。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它领导边区军民从当地斗争实际出发,英勇奋战,使闽粤边区成为一块富有声色的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八省的战略支点之一。在纪念中共闽粤边区  相似文献   

8.
1935年秋收的一天,巍峨绵长的大芹山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客人,他就是闽粤边区特委委员、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林路。他是奉命从靖和浦中心区委调来开展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3月北上抗日,英勇地参加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为全国抗日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北上之前,闽粤边红军游击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采用灵活的斗争策略,抗击了国民党中央军第3师、49师、75师、80师、第十九路军和粤军第9师、155师、157师以及国民党福建保安团的残酷“清剿”,坚持了闽粤边区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福建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初期的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10.
闽粤边特委,是1934年1月中共中央为了在敌人的后方与侧边猛烈开展游击战争,以粉碎敌人东方战线对中央苏区的进攻而决定在福建广东边界组建的。同年8月正式成立,直接归中央领导。黄会聪临危受命,被中央指派为特委书记。红军主力长征后,闽粤边特委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抓好自身建设,以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和无比顽强的斗争精神,独立地领导边区人民和红军部队英勇斗争。闽粤边区在3年内粉碎敌人的严密封锁,及10余次大举  相似文献   

11.
一、何鸣在闽南和闽粤边区坚持了长期的游击战争何鸣于192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万宁区委书记,早期他在家乡参加过反抗国民党右派的农民暴动,后因国民党缉捕,经组织批准,潜逃海外。1930年初,何鸣回国后,在夏门从事地下革命斗争,翌年5月奉调进入闽南和王占春、李金发等一道在漳州南、北乡一带开展农运和游击战。1932年4月中央红军入漳后,何鸣在靖和浦根据地发功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并参加闽南工农武  相似文献   

12.
一、闽粤边党的报刊活动概况1934年1月,中国各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已进入关键时刻,为了牵制敌军,中共中央决定由原厦门中心市委领导下的漳州中心县委,和原福建省委领导下的饶(平)、(平)和、(大)埔县委,及原东江特委所领导的潮(安)、澄(海)、饶(平)县委,合并组成中共闽粤边特别委员会,直属中央领导。同年8月,中共闽粤边区临委在平和县邦寮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闽粤边区特别委员会,黄会聪任书记,下辖靖和浦县委、潮澄饶县委、饶和埔县委和漳州工委。1936年7月后,中共厦门工委也受其领导。这就是闽粤边党组织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和渡江战役的逼近,苟延残喘的国民党反动派一面仓惶逃跑,一面布置对我游击根据地的疯狂“清剿”。苏浙皖边区工委及边区支队主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隐入天目山密林之中,伺机袭击敌人,粉碎敌人的“清剿”。他们在军事上连连获胜,但粮食供给却越来越紧张。  相似文献   

14.
听说老革命基点村——岭后,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立即从漳州赶到漳浦。第二天,就和县委党史办、老区办的三位同志结伴往访。岭后村人民的革命活动始于1932年,当时闽南红三团在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后,在岭后背面的大山里,建立了靖和浦革命根据地。何浚、吴庭坚派人到岭后开展工作,于1935年在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在艰苦的斗争年代,作为靖和浦革命根据地边沿区的岭后,成了与敌人对垒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以黄会聪为书记(三六年十月起由何鸣代理)的中共闽粤边区特委,在失去中央联系,红军主力长征,东江革命根据地遭到摧残,国民党八十师和一百五十七师以十倍于我之兵力不断“围剿”群众被迫“移民并村”的险恶条件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越的斗争,革命力量不但没有被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的几年间,闽粤边区发生了错误的“肃反”运动。一批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干部、群众无辜被杀,蒙受不白之冤,使革命事业遭到了不应有的重大损失,这一教训是极为沉痛的。闽粤边区的“肃反”运动先后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发生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上旬,从  相似文献   

17.
太行根据地的金融货币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直辖区,也是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始终是敌后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巩固太行根据地,不仅依靠的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有赖于经济发展。金融货币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运用货币武器,支持抗日战争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的摧残和掠夺,边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市场萧条,金融混乱。太行根据地初创之际,敌人实行一面封锁、一面掠夺的政策,封锁根据地军民的必需物资,掠夺和破坏一切财产,并不断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其目的在于“毁灭抗战生存力”。因此,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搞活金融市场,保证军需民食,成为支持长期抗战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42年 5月 1日,华北日伪军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直接指挥下,集中了 3个师团的主力和 5个混成旅团的大部,以及各地伪军达 5万多人,配属了飞机、坦克、骑兵,开始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敌人采用“铁壁合围”、“梳篦战术”、“分进合击”、“反复清剿”等战术,企图一举歼灭冀中八路军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解除我对平、津、保等战略要地的威胁,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大后方。   当时,我在冀中军区九分区二十四团任总支书记。反“扫荡”开始后,根据团党委决定,我和作战参谋齐昆带领该团四连单独行动,在根据地群众…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闽粤边区特委机关纪念馆位于平和县南胜镇邦寮村尪仔山,往东是著名佛教圣地三平寺和风景秀丽的太极峰。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临时中央决定将中共厦门市委所领导的漳州中心县委与福建省委领导的饶和埔县委及东江特委所领导的潮澄饶县委合并组建成中共闽粤边区特委,直属中央。1934年5月,中共闽粤边区临时特委在漳浦车本成立,1934年8月,在平和县南胜邦寮山召开闽粤边区特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闽粤  相似文献   

20.
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北上以后,桂系军阀三次“进剿”右江苏区。留下坚持斗争的右江独立师(原红七军二十一师)和右江特委为配合根据地人民的反“围剿”斗争,先后派干部到滇桂边、黔桂边和右江下游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以便与右江根据地互相策应。1932年底,韦拔群、陈洪涛牺牲后,根据地丧失。惟一幸存的独立师党委常委、副师长黄松坚根据常委会议决定,承担了领导整个右江地区革命斗争的责任。他离开右江下游到滇桂边的富州(今富宁县,下同)后,公开打出了“滇黔桂边区”这个旗号,重新建立了根据地——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和参加编纂《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接触了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认为这是一块独立的根据地。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