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读书,发现瞿秋白的一则轶事,读罢觉得仍有新意,现予以录之,以飨读者。北伐战争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向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主持人介绍:"请著名理论家和宣传家、曾三次见到列宁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和共产党人缔造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使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获得迅猛发展,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瞿秋白同志曾对此作了巨大的努力,对于促成、巩同和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一 1922年11月,瞿秋白以中共代表团译员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四次汽表大会。列宁同志在大会上作了《俄罗斯革命之五年》的长篇演说。大会通过了《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  相似文献   

3.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百废待兴。列宁向全党 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一系列的社会 调查”。1922年4月12日,党的负责人奥新斯基 通过调查研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地方经 验的新材料》一文。列宁当天看到这篇文章后,立 即给他写信,表示“非常欢迎”,认为这是一次 “创举”。并衷心希望他“朝着这个方向更长远、 更广泛、更深入地继续做下去”。  相似文献   

4.
姚同发 《黄埔》2012,(5):85-87
7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上,笔者见到了台湾著名学者王晓波。他在大会所作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彩演讲,给与会近百位退役将领及将门之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他匆匆赶往南昌给母亲扫墓,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在全国社会范围内,大力树立和发扬尊重各级各类教师的更好风尚,使教师工作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每年九月十日为我国的“教师节”。今年的“教师节”快到了,本刊特发表列宁关于教师的地位和任务的部分论述,以资祝贺。列宁主张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他关于教师的任务和党的领导人应如何对待教师的论述,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备忘     
《人民公安》2007,(12):1-1
■第三次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召开第三次全国反恐怖工作会议6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7.
同高峰打过几次交道,才知道, 高峰 的确 是个 玩石头 的主儿,谈起石头眉飞色舞,那种痴迷石 头的劲头,让所有的人为之钦佩。7月 25 日 -8 月 10 日在山西古玩 城举办的“高峰大寨石展览”期间,再一次见到了高峰,他正忙着为观石者介绍他的“宝贝石头”。 高峰是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秘书长,太铁分局校办企业公司的副经理,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石头,小小的石头也能在他手中玩得与众不同。“大寨石”是高峰慧眼识珠发现的山西奇石。“大寨石”的发现再一次向世人证实了山西奇石的美学价值,引起了国内藏石爱好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页)这是1920年10月2日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当时苏联的一些青年总以为学习共产主义就是领会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和著作里的知识,认为了解了共产主义的口号和结论,就是懂得了共产主义,就可以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的论断就是针对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提出的严肃批评,特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提出:哲学史上的“圆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呢?随后他自己回答:不!这就是说,在列宁看来,哲学史上的“圆圈”不一定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他列举了哲学史上的四个“圆圈”,其中第一个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1周年.在他生前,我曾有幸几次见到周总理,最后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1974年1月25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批林批孔”动员大会上,我目睹了周恩来总理和叶剑英元帅等中央领导同志不卑不亢应对江青等人的场面. “批林批孔”动员大会的召开 1973年年底、1974年年初,全国掀起了一场“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批不起来,也批不下去,甚至遭到抵制.这次“批林批孔”目的之一是批周总理;“评法批儒”批党内的“大儒”;“评《水浒》”批“投降派”,等等,矛头所指,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相似文献   

11.
宾语 《中国保安》2004,(2):18-21
2003年8月18日夜里,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区东北2公里处的铜陵市看守所102号房里传出沉重的叹息。这是韩希鹏有生以来的第三次失眠。第一次失眠是在他贿到“第一桶金”的当天夜里;第二次失眠是在王怀忠案发后;这一次,是因为天亮后他就要被带上人民法院的被告席。3次失眠,5名个体老板,6年卖出23顶官帽……在韩希鹏走上卖官路的6年时间里,有几个数字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让他刻骨铭心,让人回味深思——  相似文献   

12.
1917年10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成立。当时的俄国,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有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力量破坏,而武装起义尚未在全国取得胜利,俄国和德国还处于交战状态之中。但是,就在苏维埃政权成立的第二天——10月26日,列宁就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列宁全集》1985年版第33卷第16页)列宁当然不会主张公开党和政府的秘密,也不会主张让群众来干预国家的每项事务。而且,事实上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可能在抽象意义上知道一切、判断一切、从事一切。所以,列宁在这里提出的三个“一切”都有所指,都是具体的。这就是说,民主是具体的。不同的社会范围,不同的政治层次,不  相似文献   

13.
锁志刚  冀虹 《人民公安》2007,(12):38-40
当新年的钟声蓦然敲响,希拉穆仁大草原上独有的微风将一个“不速之客”送到了小珠拉的身边。在内蒙古第三监狱,当我第一次见到巴图格日勒的时候,简直无法把他和“抢劫犯”3个字挂起钩来,更无法把他和民警们形容的那个入狱初期狂躁  相似文献   

14.
6月18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我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瞿秋白同志在福建省长汀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日。宣传和研究瞿秋白同志,就应对他参与首次国共合作作出历史的评价。一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激发起年方20岁的瞿秋白满腔炽热的爱国热情和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思想上从消极遁世转向积极入世。但此时,瞿秋白的内心深处依然对社会主义学说犹如“隔着纱窗看晓雾”。为此,瞿秋白执意赴俄,就是“决然想探一探险,求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后,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列宁是在两种意义上来谈论的。一方面,列宁从狭义上来谈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认为政治是阶级斗争。他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列宁选集》第4卷第370页)另一方面,列宁从广义上来谈论政治,把政治看作是经济建设。他说:“现在我们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同上,第370—371页)列宁还谈到这两种政治的更迭:“我们走向战胜自卫分子的每一步都会使斗争的重心逐渐转向经济方面的政治。”(同上,第370页)列宁指出有“经济方面的政治”,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列宁一方面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同上,第441页)另一方面又说:“自然,我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希望我们少搞些政治,多搞些经济。”(同上,第444页)他认为:“今后最好的政策就是少谈政治。”(《列宁全集》第31卷第466页)就字面  相似文献   

16.
1921年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以后,列宁鉴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经验教训,力排众议,毅然作出推行新经济政策的重大决策。这是苏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政策。列宁十分重视构成新经济政策“基本点”的国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他分析了俄国社会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即宗法式的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其中分散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优势。同这种个体经济相比较,国家资本主义是集中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因此,列宁认为,只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才能摆脱小生产设置的障碍,使俄国确有把握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国家资本主义将是我们的救星。”(《列宁全集》第27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17.
2002年9月上旬,我有幸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一个访俄文化代表团,访问了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心中与雾中的列宁墓9月5日,星期四,莫斯科时间的清晨6点我就醒了过来。因为上午要去参观列宁墓,心情很激动。还在孩童时期,我就从电影银幕上见到了敬爱的列宁同志的光辉形象,他那睿智而光亮的额头,严肃的、叱咤风云的雄姿,都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到苏联去,去瞻仰列宁、斯大林,看看那儿的伟大建设成就,感受十月革命的激情,确是我们这一代“红领巾”们的梦想。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令我这个从…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25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彭镇秋和其他63人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这对于彭镇秋来说,是他工作生涯里第三次重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名字的由来 我党早期领导之一瞿秋白,原名懋淼,号熊伯。幼时父母见他头发有双螺旋,便取名瞿双,小名阿双。“双”与“霜”同音,所以他也自署瞿霜,后来在写文章时又由霜而演化为秋白,因为霜显示秋天的白色。1913年,14岁的瞿秋白曾写过一首咏菊诗:“今岁花开后,栽宜白玉盆,  相似文献   

20.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3):12-12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30余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