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杰 《党政论坛》2012,(2):12-12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乡下的老家,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9”我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2.
田可 《侨园》2006,(6):36-37
教堂的活动刚一结束,汉斯医生就在教堂门口拉住了我的手,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吃午饭。我是不久前在教堂参加活动时认识汉斯的。汉斯是印籍马来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性格非常豪爽,家就住在吉隆坡市郊。由于他开的中医诊所在当地小有名气,故凡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汉斯医生。汉斯40多岁,高高的个头,身材魁梧,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自打知道我是中国人,他就对我非常热情。每次教堂活动结束,他总要跟我攀谈一会儿。今天,他要请我到外面吃地道的中国餐。我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感染,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他驾驶着奔驰轿车载着我在平坦而又宽阔的大道…  相似文献   

3.
余生也晚,余所知者鲜。我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读了赵朴初先生的诗词以后,才知道早已闻名遐尔的赵朴初先生的。我敬佩他的文采,我仰慕他的学识。可我从来敢奢望能在他手下工作。没想到在1987年秋天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了他。并从此在他指导下从事民主党派工作。不过由于我们都是兼职,每年也就是在会上见几面。相处不在时间,知心重于知面。我同赵朴老的心是相通的。做党派工作的第一要义是处理好执政党与  相似文献   

4.
我已经87岁。我一生经历了成千上万件事情,结识了成千上万位人士,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使我一生难忘的,教我一想起来便激动不已的,是我有幸认识了一位巨人。我握过他的手,和他谈过话,挨过他的训,得过他的鼓励,吃过他做的菜,受过他的保护。我是个平凡的小人物,回想起来,也许就是这么一点难忘的回忆,使人能安静地坐在窗前,望着自己一生的旅途,对自己悄悄地说:我不是个有福的人,但我是个幸运的人。因为我见到过世上最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5.
薛明 《民主》2007,(1):38-39
2006年3月4日,敬爱的叶至善伯伯去世了,我怀着悲痛的心情翻看他生前和我的合影及他赠给我的书籍。我与他交往二十八年,往事如画,一幅幅展现在我的眼前。大约1977年秋,我受叶圣陶公公的邀请,跟随我的老师叶至诚到北京玩,住在叶宅的客房里。中午,大门一响,一个高大的中年人推着自行车进门。老师喊了一声:“阿哥转来了!”我才知道他是师伯叶至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头,给我寄过《李自成》;叶老寄给我的黑白照片,也是他与儿子三午一起冲洗放印的。进门他对我点点头,我朝他笑了一笑。饭桌上的交流涉及面很广,叶三午尤其健谈。叶老、至善伯、至诚…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6)
正去年夏天,我飞到德国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两年前他和他妈妈一起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这让我很欣慰。虽然外孙是个独生  相似文献   

7.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 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而离他1981年3月27日逝世,也要有15年了。在他生时,我有幸能得到他的当面教诲,际此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日,不免愈益思念他。 自从我儿时开始接触新文学以来,除了鲁迅先生,我所钦佩的作家,就数茅盾先生,因为那时我就知道他们二位是在为中国新文学开辟草莱的。至于我知道郭沫若、郁达夫二先生,则要晚到大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10.
(一) 此时,我正坐在北京至牡丹江的165次列车的软卧车厢里,开始写随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的部分在京学部委员赴镜泊湖休假团采访的第一段文字。车窗外,世界在寂静中沉睡着,我的心却如那撞击铁轨的车轮声无法平静。刚才在北京站的贵宾候车室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著名数学家杨乐。在中组部最初提供的文字材料里,原本是没有印他的名字的(他是老学部委员,而这次参加休假的其余十四位都是去年新增选的学部委员),我不知道他会来。当他谦恭地微笑着走进候车室时,我心头顿时涌上一股酸楚楚的情绪。还在上大学时,我就熟知了他的名字。他和陈景润都曾是我和同学们崇拜的偶像。那真是一个科学的春天。科学和科学家,知识与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终于摆脱了被轻视和批判的命运。十几年过去了,在我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11.
我已经八十二岁了,在这漫长岁月中,内心深处始终深深怀念着两位同志,一位是胡耀邦同志,一位是当时他直接领导下的余建亭同志。胡耀邦同志不幸早已离世,余建亭同志仍然健在,他是国务院的一个部级离休干部,我称他为老师,并经常同他保持联系。他们曾经平反了我的政治冤案,热情地帮助我走上参加革命工作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程青 《瞭望》1996,(45)
结识郑连真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会上。主管部门在厚厚的一摞表扬材料中精选出一份,于是我就在赶赴乌鲁木齐开会的众多代表中找到了这位兵团农一师三团的政委。 无疑我又有了一个抒写英雄模范人物的机会。 郑连真1964年20岁从上海来到新疆。那时青年人曾满怀豪情地以“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人生口号奔赴祖国各地。但一二十年之后,真正留在当地基层的却越来越少。郑连真不仅是留下来的一个,而且是一直怀着当年的热情好好干着的一个。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是在当地及兵团系统很有影响的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人。但是当他在我的采访中回顾在边陲风沙中度过的20多个年头时,我在他眼中看到了比豪情更为深挚的内容,我看到了荣誉背后称得上苍凉的那种东西。当我问他假如人生可以重复一次他是否还来?他思索片刻,笑容里有了不易察觉的忧伤。最后他果断地说:不,我不会再来。 那一刻,我不仅为他的事迹,更为他的真挚感动。  相似文献   

13.
好几个月前,有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来看我。他是通过颜文梁先生哲嗣振康君,探听到我的住址的。他正在写关于颜文梁的毕业论文,特来收集有关的资料。他说我写的发表在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颜文梁》一书内的《颜文梁先生年普》,是目前唯一的记载颜文梁生平事迹的完整传记,他希望我提供更多的有关材料。他还问我对颜老的评价如何,特别提到了同刘海粟、林风眠的比较。我很惭愧,自从写了那份年谱,  相似文献   

14.
一位海外赤子在为祖国文教事业捐献巨款的仪式上,激动地说: “十分感谢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使我能够为我的祖国母亲,尽一点绵薄之力。”他是出钱的人。他在说感谢,而不是在听别人向他表示感谢。这里是不是有什么差错? 没有。他感谢的是他有了这次出钱的机会。出钱,就是使一部分原来属于他的财产离开他,不属于  相似文献   

15.
我和熊元启同志在一个科,他当科长,我当副科长,桌对桌、面对面工作了二十个月。他辞出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早晨上班走进办公室,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对着他生前用过的办公桌静默一会。是等候?是期侍?是怀念?还是探讨问题前的自我思想准备?都是的。但,我再也不能和老熊一起直来直去地交换思想、交流心得,商量工作、总结经验了! 我比熊元启同志大十岁,相处中却习惯称他老熊,把他当成我的良师益友。说来惭愧,我这个“老政工”竟是老熊调仪表厂后的第一个工作对象,而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正是从我受到他教益的那个时候开始建立起来的。老熊是一九八三年十月初正式到宣传科上班的。听说他来当科长,我顿时产生了一种轻松之感。不,应该说是一种解脱之感。我觉得来了一个强手,  相似文献   

16.
邓伟志 《民主》2022,(8):44-47
<正>老汉我今年八十有五,已成风中之烛。在行将就木时,免不了要回忆过去,想来想去我这一辈子轻如鸿毛,似乎就干了三个字:读,走,写。诗词是我童年的精神食粮我出身于小知识分子家庭。曾祖父行医,他脾气很怪,穷人请他看病,不分昼夜奔去,如果路途遥远他会骑着小毛驴去给穷人医治;达官贵人请他看病,如果不来轿子、马车接他,他不走。有次给邻县的县太爷看病,县太爷死了。官府咬定是他有意害的。在清末那年代,  相似文献   

17.
<正>我常常怀念我父亲徐海东。我一生中,在他身边生活了33年,他老人家是我第一位老师,他一直在各方面关心我,特别是从政治上关心我的成长。从我懂事起,他老人家就一直在教育我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军队,教育我要坚信党、坚信人民、坚信我们的军队;培养我坚定的信念,教育我在政治上要做一个清醒的人,要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要做人民的公仆。他老人家的身教  相似文献   

18.
苏姗 《侨园》2014,(9):4-7
##正##这是一个天高云淡日火烈燃的下午,建华先生驾车,陪我来到了北京东单银街著名的新开路胡同去拜访奇绝文化艺术博览会创始人瓜尔道然先生。3年前,我偶然认识了他,我因见他的头发胡须都很长,就嗔叫他大胡子哥哥。瓜尔佳氏渊源大胡子哥哥是满族人,姓瓜尔佳,名道然,汉名关宝家。两年前的—个隆冬的傍晚,他从本溪老家回大连,中途刻意在鞍山市停下看我,他告诉我他的满族姓氏后我感到很惊异。他说在清朝或更早的金国时期,瓜尔佳氏家族名声显赫。  相似文献   

19.
悼念赵朴老     
朴老涅槃,我心实悲。我曾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幅壁画,画的是如来佛涅槃时的情景。如来佛右胁在下侧卧在那里,身旁围了一大群弟子,大多数是痛哭流涕,悲哀难抑。独有一位弟子站在那里,凝然无动于衷。他大概是已经参透了人生奥秘,领悟了无常是生命的正道。他也许正是这一幅壁画的核心人物,他是众生的楷模,他是众生的楷模。我个人一个凡夫俗子,远远没有参透人生的奥秘,我宁愿归属痛哭的众僧之列。提到赵朴老,我真是早已久仰久仰了。他是著名的身体力行的佛教居士,中国佛协的领导人,造诣高深的佛学理论家;他又是蜚声书坛的书法家;他还是有悠久革命经历的国务活动家。赵朴老真正是口碑载道,誉满中外,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人,一位大人物,却丝毫没有名人的架子,大人物的派头,同他一接触,就会被他那慈祥的笑容所感动,使人们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我个人  相似文献   

20.
邂逅海明威     
<正>我出生于1922年,今年(2009年)已87岁了。回首一生,我曾邂逅过不少名人,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抹灭的记忆。在西班牙接待台湾名人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西班牙陆军大学就读期间接待和接触过一些名人。首先到西班牙访问的是陈立夫夫妇。陈立夫到台湾后,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感到痛心和灰心,决定不再过问政治,便跑到美国纽约搞实业,办了个养鸡场,不料养的几万只鸡因鸡瘟死光了,他十分沮丧,于是他到西班牙散心,并要我接待陪同。一天,我陪他玩到深夜,当我把他送回饭店时,他留我住下,夜半,我一觉醒来,见他仍坐在对面的床上,我问:"陈先生怎么还不休息?"他答道:"人老了总会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