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子兵法》中的三个重要战略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本著名的军事著作,经过两千多年的继承、发掘及不断扩展应用范围,其很多战略原则已经在其他一些存在竞争和对抗的领域得到应用.所以,现代有些人将它与<道德经>和<论语>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宝库.  相似文献   

2.
民本的内涵确实十分丰富,既涉及对民众地位与作用的论述,也涉及到重民安民等策略之探析。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不论是在政治思想领域还是在实际政治操作层面,所有对民众的重视其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民众本身,即民本思想视域里的民众从来都是一个被动的受体,也无法引申出民主的意涵来。也正是,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才形成了长期以来人治的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因此才会缺乏民主的制度与公民意识而通过道德上的诉求来实现秩序的稳定。这些都与现代民主的价值追求背道而驰,也正是这种生成于民本思想下的政治文化严重地妨碍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因此,既然要真正地追求现代的民主价值,必须弃绝民本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诗经》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其基本内容不仅包括敬天保民、重农裕民、爱民如子、君民和谐等,也应包括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和暴虐无道、反映民众痛苦生活和诉求,这些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民本思想是其中最为精粹的部分之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指以民为社稷之本,以民众为治国安邦的基础与标准的一系列政治主张与学说的总称。民本思想最早发端于商周时期,《尚书·盘庚》中就有“重我民”之语。西周政治家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提出了“用康保民”的主张,开启了民本思想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延续并进一步发展了商周以来的民本思潮。自此以后,经汉代贾谊、唐太宗李世民,再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包拯、张居正、黄宗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无不强调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孙中山更是赋…  相似文献   

5.
儒家民本思想对人的主体价值的肯定和重民抑君的主张,为传统司法追求世俗理性、价值理性和司法温情主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儒家民本视闺中的"民"缺乏独立主体资格,以及后世对民本思想过于教条化的解读,又使得传统司法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封建等级社会压制民权、兜售教条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2008年11月3-4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举办了"<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红光出席会议并致辞.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特邀一批国内外研究<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60多位著名专家与会,围绕<共产党宣言>(以下正文简称<宣言>)的基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视野中的<宣言>研究、关于"两个不可避免"思想的再认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自由人的联合体"等主题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一、以人为本与传统民本思维的区别 (一)“人”与“民”的价值目标不同 在封建集权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国家政权、江山社稷是和君主等同的。君主是统治者,民众是被统治的对象。因此,“民惟邦本”、“夫君无民,无以得其位”的民本思想从本质上讲是君主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君主们就是通过“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主君客”、“爱民如子”等伦理纲常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培养他们的忠君思想。  相似文献   

8.
孟子号称亚圣,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思想的犀利尖锐和性格的坚韧刚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孟子>一书,则是孟子思想重要的结晶,而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孟子为了论辩而借助于比喻,而大量巧妙比喻的运用,又常使孟子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论敌.<汉语比喻研究史>总结了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庄子等先秦诸子的比喻理论特色[1].但是,该书对孟子的比喻运用虽有零星描述,却没有象对以上各诸子的比喻理论进行总结性的描述.笔者欲对<孟子>比喻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孟子>比喻研究者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典文化典籍中,就目前所知,"信"字最早见于<尚书>.<尚书>中的"信"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重视"信"是上古帝王以来的普遍做法,他们把"信"看做是国之大事,关乎国家兴亡,人民康乐.第二,"信"思想与"天"、"帝"思想紧密相连.<尚书>中的信思想产生于人神交通的遗存,带有早期宗教的神秘光环,存留有神灵崇拜的影子,为研究中国古代"信"思想的起源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新探索.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构成了这门新课程设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庄子》养生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养生思想构成后世道教炼养术的重要源头."缘督以为经"影响了道教致虚守静的炼养原则和周天炼养理论,<庄子>具有哲学意蕴的"守一"被道教实证化为具体的养生手段,<庄子>"唯神是守"的养神思想影响了道教"养神"、"炼神"原则的形成和存思术的产生,"吹呴呼吸"、"熊经鸟申"的养形思想则构成后世道教导引术的先导.  相似文献   

12.
君巨民关系是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问题,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于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黄宗羲从君权的起源入手,认为君主是为天下兴利除害而产生的.臣下不必无条件忠君,君臣之间不再是类似父子的天然关系.相对于君和臣而言,民众在政治中处于优先的地位,民众的忧乐才是评价政治的标准.但是,黄宗羲仍然是在君主制的前提下探讨这一问题,他的认识最终没有跨入近代的门槛.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学研究紧盯西方经济学说,但未在西方经济学说体系及其教科书上贡献出一个基本概念,缺失话语体系和话语权,可是《道德经》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多个原理的思想源头。《道德经》和道教教规教义里蕴藏的大量政治经济学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推崇道教的多位帝王的治国思想。因此,对《道德经》和道教教规教义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作系统化、理论化和逻辑性研究无疑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共中央印发了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推动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李大钊一直关心和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深刻论述了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土地及农民武装等问题.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青年与农村>、<土地和农民>、<鲁陕豫等省的红枪会>三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战略任务,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许多论者将孟子的王道政治主张理解为以民为政治主体的民本论,提出:孟子没有民本思想,其思想的真义是重民思想。所谓民本思想是汉以来帝王及其思想家们共同创造的思想成果。孟子重民思想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实践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并且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谢广桥 《理论前沿》2002,1(11):40-41
人民群众对目前中国的廉政状况是否满意?对目前媒体反腐倡廉的报道关注程度如何?围绕这些问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的9000位长住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民众认为,反腐倡廉还要狠抓.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江泽民文选>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及其重大成果,集中展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