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35)
人际交往的基础起源于人际动机,良好的人际信任能够促成大学生健康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大一新生为对象,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人,并对实验组实施8次团体心理辅导。问卷调查以及跟踪测量均显示,实验组被试人际信任水平超过对照组被试,并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6)
国家设立奖助学金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关心爱护、激励大学生健康成长、促使大学生感恩回馈,因此科学合理的评比过程控制便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以国家奖助学金评比过程控制与大学生人际和谐的关联性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和谐对国家奖助学金评选的重要影响,着力打造良好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积极发挥国家奖助学金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
为了探讨感恩、认知情绪调节对师范院校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师范院校学生为对象,从学生感恩心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寝室人际关系存在的特殊关系方面进行调查,并且采用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感恩心理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部分维度与寝室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感恩心理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部分维度对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都能起到显著预测的作用。表明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与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信任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碧鸿 《理论探讨》2006,1(6):162-165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信任结构可以分为双向人际信任、要素信任、认知信任及情感信任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信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的转化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因而,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信任关系的培养与建立。  相似文献   

5.
信任可以减少组织间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信任在政府运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中国有五个政府层级,纵向府际间存在必要的信任。地方政府间能否进行必要的合作,取决于相互间是否有足够的信任。纵向组织间信任包括不同层级政府整体间的信任和政府部门系统内不同层级之间的信任,这两类组织信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纵向府际关系里的人际信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和官员之间的信任,组织间信任是普遍信任,人际信任属于特殊信任。横向府际合作以相互信任为基础。横向府际信任包括双边信任和多边信任,多边合作形成了政府网络。官员间的人际信任对于横向府际合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府际关系里存在信任程度不足的现象,提高府际信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形成政府间的伙伴关系,建立府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信任可以减少组织间和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信任在政府运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中国有五个政府层级,纵向府际间存在必要的信任。地方政府间能否进行必要的合作,取决于相互间是否有足够的信任。纵向组织间信任包括不同层级政府整体间的信任和政府部门系统内不同层级之间的信任,这两类组织信任是相互的和双向的。纵向府际关系里的人际信任包括上下级官员之间和官员之间的信任,组织间信任是普遍信任,人际信任属于特殊信任。横向府际合作以相互信任为基础。横向府际信任包括双边信任和多边信任,多边合作形成了政府网络。官员间的人际信任对于横向府际合作具有特殊的作用。府际关系里存在信任程度不足的现象,提高府际信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形成政府间的伙伴关系,建立府际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志愿服务对人际信任影响的非一致性假设。基于在北京师范大学一项调查中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志愿服务对不同群体的人际信任水平确实产生了不一致的影响。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是志愿者在在服务过程中经常感受到被信任和需要、提高了自身服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社交网络和社交意愿。通过否证"志愿服务性善论",本文不仅为不同的信任理论找到新的对话基础,同时也为分析我国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孟兰洲 《学理论》2010,(21):214-215
人际信任是人格的一项重要特质,研究以Wrightsman的人性哲学修订量表为工具,以山西、河北、河南三地406名高师生为测试,分析了高师生人际信任的状况。结果表明:1)高师生人际信任水平总体较好,倾向于相信他人是善的、可信的。2)高师生人际信任水平在不同性别、生源所在地、年级、单亲非单亲家庭、家庭收入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0)
人际信任,是当前学术界在信任问题研究领域发掘出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人际信任问题根源的反思、研究的伦理视角,以及在构建当代社会人际信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构建和谐的人际信任关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自我和谐和社交焦虑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以310名浙江省内民办高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社交焦虑量表进行抽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信任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方面显示差异显著;年级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影响不显著.但在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笔者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克服社交焦虑,提高人际信任水平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尊与人际信任是伴随人一生的两种心理维度,提高自尊与人际信任水平有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理论角度出发,寻找自尊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利用人际关系发展经贸网络 ,是华人企业一贯的经营手法。通过对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进行经济学分析后 ,可以看得更清楚 ,这种非正式契约是以人际信任为支撑的 ,非常有利于华人企业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交易效率。但是 ,它对降低交易费用的潜力又是有限的 ,不能支撑庞大的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13.
梁诸英  阮辑 《学理论》2013,(5):273-274
大一新生进入大学会不同程度存在学业紧张、学习计划不明确、心理困惑、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如下:及时引导学生成功转化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建立以辅导员为主导的多方互动机制;开设"高校学生自我规划指导"讲座;强化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微博的"病毒武传播"模式是一种以人为信息节点的即时传播、以分享为特质的人际网络传播、"意见领袖"经身份验证的实名传播.这三大特点对于实现微博信息真实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传播速度快对于实现信忠真实而言有利有弊,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信任不等同于信息真实本身,实名制所隐含的责任感则将有利于信息真实.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这就告诉我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深圳特区,由于它在改革开放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型人际关系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超前性。这里试作一些探讨。一、建立特区新型人际关系的构想深圳特区社会主义币场经济在酝酿、建立、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益的人际…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E)和人际信任量表(IS)对220名在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和自我价值感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自我价值感的某些因素在性别和担任职务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中的道德自我价值感(r1)和心理自我价值感(r2)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人际信任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而发生的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从人际信任到系统信任的转变过程。根植于熟人社会的人际信任开始解体,而通行于陌生人社会的系统信任还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社会信任模式的变迁,社会转型期出现法律信任危机。唯有建立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综合性机制才能克服法律信任危机并进而建构起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8.
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两个个案的访谈记录作为分析的经验性资料 ,探讨了中国人在面临“信任什么”的选择时 ,倾向于信任人际关系。中国人信任人际关系而不信任制度的原因在于人际关系的有效性及低成本 ,而信任制度则可能导致不成功或即使成功但成本较大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3)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与学生间良好的信任关系能够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与前提,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灵活运用沟通方式和策略,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构建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良好、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20.
彭桂良 《学理论》2014,(5):248-249
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的程度及内部差异,应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65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情况比较严重,人际困扰总检出率为43.8%,其中9%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困扰;不同性别和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人际困扰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四学生人际困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