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杀意念反映了个体的自杀风险,探讨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19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量表、累赘感知和归属受挫在内的人际需求量表(中文版)与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通过SPSS22.0与Mplus 8.0软件进行中介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有五。一是女生自杀意念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二是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累赘感知、归属受挫与自杀意念四个量表的评分均两两相关,三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可以正向预测自杀意念和累赘感知,累赘感知可以正向预测自杀意念,累赘感知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自杀意念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四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累赘感知→自杀意念”这一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累赘感知→自杀意念”受归属受挫调节,五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仅在归属受挫高分组学生中有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2.
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疫情前后的青少年心理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4263名学生中,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4.9%,其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性别和年级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高二学生在疫情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疫情发生前对比,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01),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抑郁和焦虑问题变化较明显。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加强疫情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疫情前后的青少年心理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4263名学生中,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为44.9%,其中学习压力最为突出.性别和年级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高二学生在疫情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疫情发生前对比,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P<0.001),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抑郁和焦虑问题变化较明显.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加强疫情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防护.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承担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疫情爆发后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检出率更高。为了解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调查问卷,对某校全体4303名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压力测试。调查结果显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存在轻度及以上压力的青少年占98.1%;其中女生心理压力显著高于男生,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高于高一、高三年级。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教师领导行为问卷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821名9-14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测查,考察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儿童,女孩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男孩.2.民主型教师领导模式下儿童的焦虑水平较低,专制型教师领导模式下儿童的焦虑水平较高.3.儿童对教师领导行为的期望差距越大,焦虑水平越高;青少年对教师领导行为的期望差距与其焦虑水平之间关联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自杀是心理危机发展到极至时,在缺乏社会支持和干预的无助状态下发生的自我毁灭行为。它既是人生的悲剧、家庭的不幸,又是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 一、青少年自杀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对青少年自杀出现的新情况缺乏深入的研究。现时青少年自杀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其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些新特征。 高危扩群趋势。应当指出,在青少年中存在着一个看不见的“自杀高危人群”。所谓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是指产生了自杀意念的那部分青少年。近年来,青少年自杀高危人群出现了“扩群”趋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想到过死,或有过自杀的“念头”。虽然处于自杀高危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的内隐因素,为学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IAT测验,对397名大学生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较无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对自杀类词语敏感。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内隐态度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同伴拒绝会引起青少年学校适应不良、高危行为及行为障碍,且可能导致社会焦虑、社会抑郁及孤独等情绪问题。未来的相关研究需围绕同伴关系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两极问题”、影响机制问题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压力知觉对监狱民警焦虑水平影响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一般压力理论和相互作用模型构建了一个调节模型,并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一般健康问卷(GHQ-20)、心理弹性量表(CD-RISS)对西部某省某监狱406名民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压力知觉与焦虑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焦虑显著负相关;(2)压力知觉直接预测焦虑;(3)心理弹性在压力知觉对监狱民警焦虑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心理弹性可以有效调节在压力知觉下监狱民警的焦虑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较高的监狱民警在感知到压力时,有更多的应对手段,保持积极的认知和情绪,从而降低焦虑水平。研究结果解释了监狱民警的焦虑情绪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为降低监狱民警的焦虑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山东省两所高校共43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性别和专业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效应显著,且年级和专业的交互作用显著;(2)年级和专业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主效应显著;(3)大学生社交焦虑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索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的相关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外语学习焦虑现象在被试中普遍存在并阻碍外语学习;2)最易引起外语学习焦虑的因素为交际畏惧,其次为否定评价恐惧和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12.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行为等三个方面分析与讨论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性现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学习适应上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不自信和轻微的考试焦虑;人际适应方面主要是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既想获得关爱却又自我保护的复杂情绪,同伴关系上表现为与当地学生亲密关系较少大部分保留在泛泛之交;在情绪行为适应方面总体良好,有一小部分成员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一些情绪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为配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使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选取的305名初中生进行测量。同时对被试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深入揭示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8%。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达4.6%。(2)女生在各因子分值(偏执除外)都要高于男生,特别是焦虑和恐怖两项。(3)初三学生在强迫因子分上显著高于初一学生。(4)母亲与学生的关系好坏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在青少年自杀研究上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理论视角,即个性发展的视角、社会结构的视角与社会文化的视角。在青少年自杀防治上存在三种主要的干预模式,即危机调适模式、生态模式与三级自杀防治模式。在青少年自杀问题日趋严峻的现实背景下,总结与借鉴这些理论视角与干预模式,对于有效地开展青少年自杀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为配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使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选取的305名初中生进行测量.同时对被试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深入揭示其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8%.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达4.6%.(2)女生在各因子分值(偏执除外)都要高于男生,特别是焦虑和恐怖两项.(3)初三学生在强迫因子分上显著高于初一学生.(4)母亲与学生的关系好坏与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频频发生,要消除和降低青少年自杀现象,需要形成以学校为主导,联合家庭和社会力量,以青少年本人为主体的环状结构,以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及时沟通和真诚帮助,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进程中,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乐于学习、满怀希望地去迎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等对220名社区矫正青少年目前的基本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社区矫正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体现在社会功能障碍、焦虑/失眠和躯体症状等方面。因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社区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社区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因被调查者的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江西警察学院2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探讨公安院校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公安院校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普遍具有较高的焦虑感;在英语课堂焦虑的三个方面中,考试焦虑比较突出,高于交际畏惧和负评价恐惧;英语课堂焦虑程度与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呈现显著负相关。基于以上结果,教学时应相应地采取缓解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绪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与试图自杀的研究依旧落后于成年人中相关问题的研究。不过,20世纪肋年代以来,我们已经看到在这一领域研究兴趣的增长,这种势头在美国和欧洲尤为突出,儿童和青少年中的自杀在健康与福利事业中构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英国,自杀目前是导致15~24岁青年人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美国的情形与此类似。这些情况已在关于青少年自杀及试图自杀日益增加的研究论著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在考试中感到紧张、慌乱以及恐惧、担忧的不适心理或反应统称为考试焦虑。考试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妨碍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研究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及成因,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卫生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