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民族向心力体现为作为分支的各个民族及其成员对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自觉的认同上。透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及其发展新态势,从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历史格局的深远影响,民族制度政策保障与现实局面的不如人意,民族经济共同发展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态势,民族文化承认强化与文化冲突的现实呈现,民族冲突隐患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向心力总体上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现实的挑战以及可能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和中国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彼此依存、不可分离,共同创造了华夏文化的历史条件分不开的。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各民族形成民族凝聚力、共同创造历史文化的诸特点,并就当今加强民族凝聚力、推进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3.
中国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主体文化对多元文化的解构、重构、塑造过程,形成了多元性与一体性相统一,由诸亚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格局,成为一种在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结构等方面异质同构的文化形态。自强精神、德厚精神、崇实精神、团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核心价值。现代化条件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适应社会进步进行创造性地阐释和解读,对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构造进行改造,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独特意蕴,如何正确对待多元性与统一性的关系是构建中华民族认同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重视构建中华民族认同。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平等”作为自身民族观的核心理念。抗日战争爆发后,凝聚中华民族认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阐述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民族差别化发展政策,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重心。面对十八大以来的新形势新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最新成果。通过百年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质的认识愈发深刻,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水平不断提升,最终成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先生所创立的多元一体理论是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史的一把金钥匙,这一理论不仅准确的表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和现实里的客观格局,同时也揭示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南北朝时期的拓跋鲜卑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其融入华夏民族的历史过程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典型范例,它揭示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过程中不断从政治强制走向文化自觉、从格格不入走向潜移默化、从分裂格局走向一体多元的基本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这种模式自建立开始就体现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之间法定利益格局和调试互动关系,进而塑造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体多元关系格局。就其实质而言,这种关系既具有一体性,也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7.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形成发展及消亡的自身规律。本单元的讲习思路不仅需要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充分理解我国民族多元一体历史格局是随着民族自身发展规律造就的,还需在线下翻转课堂中,带领学生以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具体环境比拟薪火相传的民族社会历史范畴,具体感悟民族过程。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我国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日趋成熟的教育理念,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不能独立于国家主体民族之外,而应采取多元一体模式。相应的,我国民族教育的内涵应扩大,应采取各种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多元文化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也应该得到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特点是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一体”,即“多元”参与者从属于政府主导的“一体”。这一模式的背景是我国在快速老龄化的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缺失”。因此21世纪初开始了政府主动发育市场和社会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过程。但是目前仍存在市场发育和社会发育的困境:市场困境的主要问题在于公共筹资的不足导致没有形成足够购买力的市场,以及公共资源的配置结构造成公平性欠缺;而社会困境的主要问题则在于政府发育出的社会仍有更多行政化的特点,而缺乏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足够的筹资和恰当的支付方式,以及一定程度的独立,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新疆塔城地区多种文化现象并存、多民族杂居的实际,立足地缘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地缘因素对当地多元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并论述塔城地区各民族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和谐的民族关系,探究其长期共存、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民族关系发展特点和原因,从而为我们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加,使城市的多民族性呈现,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及传统相互碰撞、融合,城市民族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了解城市民族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和制定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对策,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警检关系出现的问题,有人提出了警检一体化模式。通过对我国台湾警检关系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警检一体并不能解决我国当前警检关系存在的问题。目前,首先应对我国警检关系存在的优势和缺陷进行明确,从正反两方面借鉴警检一体模式,以检察引导侦查似乎是一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时期,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这是处理民族关系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民族关系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制约着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建设民族的和谐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经济;落实人才战略,充分激发创造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坚持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高党构建和谐民族关系能力等来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冷战后蒙古基于国家利益考虑,确立了多元、平衡的外交政策。其中,与俄中两国的关系、与"第三邻国"的关系以及与多边国际机制的关系构成了蒙古外交格局的三个不同层次,即与俄中两大邻国保持"等距离"关系是其外交格局的基础;与"第三邻国"发展双边关系,确立外交格局的"多支点";参与各层次的国际机制,谋求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再保障"。蒙古的多元、平衡外交对地区格局的影响较为复杂,这是中国周边外交需要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政策包括党的民族政策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党的民族政策与民族法的关系和政府的民族政策与民族法的关系两个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别。处理两者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法的指导,坚持党和政府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处理民族政策和民族法的关系,有利于维护民族政策的权威和民族法的尊严,更有利于两者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宁夏南部几个汉族移民家族的田野调查,从社会关系建构的视角,我们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汉族移民建构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原有社会关系的"移植"、通过"认家门"的方式融入当地大户汉族人家的家族内部、以"结亲、联姻"的方式与当地汉族大家族建立紧密联系以及通过密切的经济往来主动与当地回族建立良好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张可荣 《工会论坛》2009,15(4):164-165
民族复兴不是要复古,不是要排外而搞狭隘的民族主义,同时也不等于现代化。民族复兴是要赢得民族独立与平等,并在此基础上继往开来;是要“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其内涵比现代化更为广泛,其任务比现代化更艰巨,其意义比现代化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民族关系是当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现实问题,不仅需要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新变化进行理论思考和全面把握,而且需要深刻认识影响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理论界、学术界和民族工作者应该多看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