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2014年8月6日,云南鲁甸地震发生的第四天,也是震后救援"黄金72小时"的最后一天。对于被困群众的生命来说,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救援工作仍面临很大的困难,交通受阻使得一些专业救援设备难以运到灾区,山体滑坡和降雨又使已抢通的路段有随时中断的危险,堰塞湖危急,各类次生灾害也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2.
正鲁甸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央到地方迅速反应,各方救援力量紧急出动。在震后8小时内,为了生命的希望,全国上下吹响了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集结号"。鲁甸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出动。在震后8小时内,为16:30—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16:35——武警昭通支队巧家县中队30名官兵携带地震救援装备向灾区进发。  相似文献   

3.
齐岳峰 《小康》2013,(5):40-42
"黄金72小时"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雅安地震后的72小时中,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各级政府应急救援机制如何迅速启动应对,本刊直击雅安72小时的应急救援过程4月20日8时02分,地动山摇。这是一个周末,芦山县县长王华此刻还未出家门。在摇晃中他立即冲出了楼房,经历过"5·12地震"的王华第一时间就对灾情有了心理判断,这次地震恐怕不亚于上次。  相似文献   

4.
生命突击     
《创造》2014,(8)
正"这场与生命的赛跑,没有停歇,没有终点,更没有盲区。"大灾面前,生命至上。灾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将救人放在第一位:李克强总理率队迅速赶赴灾区。云南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响应,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队及时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灾情如令,责任如山。各路人马风雨兼程,向中国最偏远的乡镇聚集,抢抓"黄金救援72小时"——地震后3分钟,公安消防部队救援力最携带应急救援装备出发。冒着山体滑坡、岩石滚落的危险,昭通市鲁甸县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清障开路、徒步疾行,两个小时后赶到震中,成为最早投入救援的队伍。  相似文献   

5.
正6.5级的地震,带给云南鲁甸一场生与死的考验。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科学高效地救援,使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自8月11日起,鲁甸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从应急阶段转入过渡安置与恢复重建前期准备阶段。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云南鲁甸地震抗震救灾最新情况汇报、研究安排恢复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9):52-55
6.5级的地震,带给云南鲁甸一场生与死的考验.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科学高效地救援,使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自8月11日起,鲁甸地震的抗震救灾工作从应急阶段转入过渡安置与恢复重建前期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7.
生命大救援     
正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震后第二天,各路救援力量汇集到震区,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大救援。手挖肩扛,一个个生命被救出在鲁甸地震的救援中,出现最多的词便是手挖肩扛。道路受阻,大型救援设备无法运进灾区,我们的救援官兵跃动在抢险救人、道路保通、堰塞湖隐患排除、救灾物资运送、受灾群众安置的第一线,用他们的手臂和肩膀,托举出了生命  相似文献   

8.
徐凯  胡雪 《人民公安》2023,(1):24-25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了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甘孜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集结271名特警挺进震中,靠前组织抢险救援甘孜公安特警紧町72小时黄金救援期,组建特警突击救援分队18个,打通失联地。其中尖刀队24人依托绳索钢索和树木,徒步翻越高山峻岭70余公里挺进“震中孤岛”3号营地,奋战6天5夜。他们解救被困群众530人、受伤群众91人,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576人,找到失联人员5人,搜寻被埋人员6人。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是全世界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频发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的救灾体系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当今中国的救灾工作,以其强大动员能力和高效率而被誉为"中国力量"和"中国经验"。在本次云南鲁甸地震中,这些"中国经验"更是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得到生动形象诠释。无论是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还是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都心系群众、运筹帷幄。此次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指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抵达震中指挥部署抗震工作,全国上下迅即形成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局面。在地震、  相似文献   

10.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3):12-13
灭火攻坚、高楼攀爬、废墟破拆搜救……6月11-16日,由国家民政部、外交部、公安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代号为"救援协作-2013"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联合救灾演练在浙江省绍兴市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举行。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的4支救援队,中国公安消防部队3支重型地震搜救队和2支医疗队共1000余人参加了演练。演练主题设定为"8级强烈地震紧急救援",假设中国某大型城市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大量建筑倒塌、重大人员伤亡以及火灾、爆炸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由于救援力量有限,中方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  相似文献   

11.
1.建立事故紧急救援系统。美国交通安全实践表明,缩短事故后时间,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过程中的伤亡以及伤害程度。在这个意义上,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半小时被称为“生命黄金半小时”,对挽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至关重要。2.加强新技术的运用和相应法规条例标准的制定。安全带的使用,对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程度有良好的保证作用,但国内车辆安全带的使用情况较差。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规范驾驶员的安全行为,减少疲劳驾驶的状况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建议及时制定相应的法规、标准,加快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国内建设的高速公路均布置有监控系统,但这些系统监…  相似文献   

12.
正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开始,李克强总理首先提议,为云南鲁甸地震遇难者默哀。"目前,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617人。我提议,全体起立,为遇难同胞默哀。"总理的语调低缓而沉痛。参加会议的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委负责人,以及全体与会人员一同起立,低头默哀。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变得异常安静。两周前,在震中所在的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也曾出现过如此一  相似文献   

13.
正云南鲁甸6.5级强烈地震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准确掌握地震灾情、科学做好地震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专家组赶赴灾区开展灾害损失现场调查评估工作。现场调查评估工作组由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专家组部分专家,部委、高校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组长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  相似文献   

14.
正鲁甸地震发生后,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医院第一时间组织了41人的应急医疗救援分队赶赴灾区。在这41个人里,有一位叫谢樵的武警中士,作为卫生员被编入救援队。1990年5月,谢樵出生在福建宁德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到大都是家里骄傲的他,一直向往军营。2008年12月,谢樵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边防武警战士。2014年8月4日上午,鲁甸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谢樵所在的救援队到达灾区,成为第一支进入重灾区龙头山镇光明村  相似文献   

15.
正"把伤治好,健康站起来,是对遇难亲人最好的安慰。你们安心养伤,住院救治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一直到你们健康出院。"——8月5日上午,李克强在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慰问伤员8月5日——"8·03"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的第三天,伴随着600多次余震和震区恶劣的天气,围绕着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的坐标,李克强总理的救灾时刻表不停运转,他一如既  相似文献   

16.
政策前沿     
《今日中国论坛》2008,(8):57-57
——四川汶川地震折射出了我国民用航空救援能力的薄弱。如何尽快有效地改进和解决这个问题,《加快建设我国通用航空的紧急援助体系》提出了新的紧急救援的运行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4,(9):5-5
8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开始,李克强总理首先提议,为云南鲁甸地震遇难者默哀.“目前,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617人。我提议,全体起立,为遇难同胞默哀。”总理的语调低缓而沉痛。  相似文献   

18.
国内要闻     
《当代广西》2014,(16):4-4
正为生命开路8月4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飞赴云南鲁甸察看地震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鲁甸震区的紧凑行程中,"开路"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从第一时间赶赴震中,到考察伤员救治、物资供应,总理始终要求"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强力高效部署打通运输、通信、电力、医疗等通道,"为生命开路"。图为李克强率工作组赶赴鲁甸地震灾区,与路旁受灾群众交谈。新华社供图  相似文献   

19.
祝福雅安     
《时事报告》2013,(5):F0002-F0002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导致雅安等地150余万人受灾。国家主席习近平闻讯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直升机进入震中,察看灾情,指导救灾。各方力量也迅速行动起来,参与紧急救援。灾难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霎时间,天摇地动,墙倒屋塌,满目疮痍。时隔4个月,笔者再次走进地震重灾区,感受到了灾区群众自力更生、创造新生活的努力和信心。帐篷区里有温暖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一直是鲁甸地震灾区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在这里的帐篷区,每个帐篷上都贴着"包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