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震后第一晚,暴雨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多,地面泥泞。通往震中的道路虽然经过抢修,但由于塌方不断出现,道路状况不断反复,连接震区与外界的生命线不能持续保证畅通。大量救灾物资只能靠救援人员背负肩扛或用小车推行,徒步十余公里送入重灾区。速度慢、效率低,医疗药品与生活物资都没法得到及时、足够的供给。镇上唯一还在开门营业的超市里,  相似文献   

2.
开放援助     
《时事资料手册》2008,(4):54-57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次,中国开放了世界救援通道。许多国家及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下,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救援及医疗力量赶赴灾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合作救灾。  相似文献   

3.
影视推荐     
《人民公安》2021,(1):60-60
《紧急救援》电影介绍倾覆沉没的钻井平台,顺流直冲的运油车头,直坠入海的满载客机。交通运输部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队长高谦(彭于晏饰)、机长方宇凌(辛芷蕾饰)和绞车手赵呈(王彦霖饰)一次次带领队伍第一时间抵达,用生命对抗天灾人祸。但在自然面前,特勤员毕竟没有超能力。  相似文献   

4.
浅谈如何建立交通事故救援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系统由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 (ATMS)与交通服务信息系统 (ATIS)和有关的救援机构和设施 ,通过ATIS和ATMS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结成有机整体 ,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现场紧急处置 ,拖车现场救护等服务 ;而智能交通系统ITS其主要目标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需求和环境保护压力 ,采取信息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进控制、改造  相似文献   

5.
灾害发生后,到废墟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废墟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废墟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科学技术延长了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生命探测仪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及检测仪器。它主要根据电磁波、声波、光波等物理学原理,通过专用的传感器将物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滤放大后、输出可视或可听信号,搜索、探测、寻找生命。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省温岭,郭文标是个传说。当地渔民说,他一个猛子扎下去,可在海里闭气5分钟;肩扛50多公斤的铁锚,可在海底行走四五十米。更厉害的是,他脑子里有幅详细的温岭海域图。遇危渔民只要报出附近礁石的形状,他就能准确找到位置。30多年来,他仗着这些硬功夫无偿守护着温岭海域,已累计救起526人。每个渔民都记得他的手机号码,因为这个号码就好比是海上救援的110。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需求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分级性特点是导致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置全过程性的主要原因。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应急救援物资需求的全过程各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配置的全过程概念模型,分析了物资配置的信息提取、物资筹措与配送的三个环节的次序性影响,可以为实际工作中三个环节的均衡与衔接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最佳的救援效果。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各种风险因素叠加,社区公共安全面临多种风险挑战。社会应急力量作为政府救援体系的重要辅助力量,近年来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救灾,呈快速发展之势。通过搜集整理广东省7个城市发生的116次社区应急救援案例,从定量角度分析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救援组织协调度对社区应急救援的影响发现:社会应急力量在社区应急救援中的参与比例和数量比例分别是41.6%和31.8%,社会应急力量已成为参与社区应急救援的重要参与者。不同城市和不同灾害事故类型在社区应急救援成功概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救援响应时间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方面不存在显著差距。社会应急力量参与能显著降低社区应急救援的响应时间,但不能提高救援成功概率。参与救援社会组织的协调度并不影响社区救援响应时间,但能显著提高社区救援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9.
在对受灾群众的搜救行动中,四川安县矿工彭国华在坍塌矿洞废墟里被埋170个小时后,居然奇迹般生还。他的亲人、救援者、解放军官兵和医护人员,以执着的信念和令人感动的爱,拯救生命,坚守生命,创造出一个超越生理极限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0.
正生命不息,救援不止。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相信生命一定会以它最顽强的姿态回报给我们惊喜8月6日16时30分是云南鲁甸"8·03"6.5级地震"黄金救援72小时"的结点。李克强总理在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飞机上曾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住灾后黄金救援时间,争取在48小时内挨村进户,抓住一切可能把伤亡减少到最低,不到  相似文献   

11.
<正>有这样一支队伍,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灾难现场,为废墟中的人们带去生的希望;有这样一支队伍,以大地的震撼为号令,与死神争分夺秒,救死扶伤;有这样一支队伍,足迹涉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每一次亮相都赢得了世界的喝彩。这支队伍,就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她以博大之爱感悟生命,以科技之眼搜寻生命,以无畏之擎托起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为进一步了解这支享誉国内外的智勇之师,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  相似文献   

12.
生命突击     
《创造》2014,(8)
正"这场与生命的赛跑,没有停歇,没有终点,更没有盲区。"大灾面前,生命至上。灾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将救人放在第一位:李克强总理率队迅速赶赴灾区。云南立即启动应急救援响应,省委、省政府领导率队及时赶赴灾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灾情如令,责任如山。各路人马风雨兼程,向中国最偏远的乡镇聚集,抢抓"黄金救援72小时"——地震后3分钟,公安消防部队救援力最携带应急救援装备出发。冒着山体滑坡、岩石滚落的危险,昭通市鲁甸县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清障开路、徒步疾行,两个小时后赶到震中,成为最早投入救援的队伍。  相似文献   

13.
灾害发生后,到废墟深处救援的第一步是搜索。幸存者埋在废墟堆中,用手去一点点地挖开废墟显然太慢,用重型机械去移动又有可能伤着人。科学技术延长了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生命探测仪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搜救及检测仪器。它主要根据电磁波、声波、光波等物理学原理,通过专用的传感器将物理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滤放大后、输出可视或可听信号,搜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来,他从咆哮的大海里救回百余条鲜活的生命,每年台风来袭时他冒死抢回无数艘脱锚的渔船。他将自己的小船改造成海上事故“救援艇”、“消防艇”,并雇了两名工人,长年义务救援。被誉为海上救援的“110”。  相似文献   

15.
马建青 《中国减灾》2011,(17):34-35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  相似文献   

16.
正鲁甸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央到地方迅速反应,各方救援力量紧急出动。在震后8小时内,为了生命的希望,全国上下吹响了同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集结号"。鲁甸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出动。在震后8小时内,为16:30—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16:35——武警昭通支队巧家县中队30名官兵携带地震救援装备向灾区进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视灾后心理援助基本精神的提炼、工作理念的梳理和技术应用的规范,对提高我国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专业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消防部队参与地震救援具有救援经验丰富、专业救援装备器材完备、队伍机动性强、战斗作风优良等优势。当前消防部队参与地震救援存在救援力量量少质弱、搜救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参与较高等级地震灾害事故救援警力不足等问题。借鉴国内、外专业地震救援能力建设的经验,可从三个方面加强消防部队地震救援能力建设:制定消防部队地震救援合理战斗编成;科学配置救援力量,科学投送兵力;建立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战勤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静 《中国减灾》2012,(9X):16-17
<正>2008年5月以来,笔者先后多次参与了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如何抵御无形的灾害?"这一问题可以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地图上划过一些思考。援助对象不论是地震还是泥石流,在生命救援的一线及灾区安置点大量存在不同群体的心理危机。作为心理工作者,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援助谁?即,生命救援宣告第一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之后,救援人员争分令秒地进行救援,早到一秒就可能多拯救一个生命此时,光靠人力不能满足救援的时间需求,需要出动一些高科技装备。我们常见的挖掘机可以帮助清理被阻断的通路,而且可以帮助清理废墟:千斤顶可以顶住压在被掩埋者身上的楼板和石块,防止救援时发生垮塌而影响被掩埋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