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人权》2010,(6):57-57
金秋十月,北京再次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权专家和学者。在中国人权研究会的精心安排下,大家汇聚一堂,围绕“人权与发展的概念、模式、途径”进行思考,并分别就“科学发展与人权”、“文化多样性与人权”以及“全球治理与人权”等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不断碰撞,相互交织。每天将近12个小时的工作会使人身体上感觉疲倦,但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所有人聚到一起是为了一个全人类追求的美好目标,即如何更好地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推进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存芳 《人权》2011,(5):51-53
笔者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公民生活学习》,实施人权教育。为了更好地推进人权教育实践范式研究,谨以此短文求教于方家,以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王方玉 《人权》2012,(5):54-57
《世界人权宣言》在序言中提出:“为使人类不致迫不得已挺而走险对暴政和压迫进行反叛,有必要使人权受法洽的保护。”从宣言的规定来看,宣言突出了人权的反抗性特点,保障人权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人权是对暴政和压迫的反抗。“人权追随者激进的自然法,在它诞生之初就有反压迫、反常规的先验理性基础。”在国内学者的著述中,更多的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人权的反抗性,而代之以人权的道德性、人权的应然性、人权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常健 《时事报告》2012,(7):56-57
继2009年4月我国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之后,今年6月11日,我国发布了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新一期行动计划顺应中国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继续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落到实际行动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去。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对继续走自己人权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对西方某些对中国人权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声音也是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5.
赵汀阳 《人权》2008,(2):48-51
人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虽无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实的西方新宗教。目前流行的人权观念存在着可能导致社会混乱的理论隐患。因此我准备提出一个新的普遍主义人权理论,称为“预付人权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为,人权必须被理解为以“借贷”方式无条件地预付给每个人的权利,但每个人必须履行相应义务去回报所预支的人权,以此为条件才可以保有人权。  相似文献   

6.
岳悍惟 《人权》2010,(6):46-47
何谓人权?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格维尔茨认为,“人权是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是人就平等地具有的权利”。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米尔恩教授认为,“人权概念是这样一种观念:存在某些无论被承认与否都在一切时间和场合属于全体人类的权利。人们仅凭其作为人就享有这些权利,而不论其在国籍、宗教、性别、社会身份、职业、财富、财产或其他任何种族、文化或社会特性方面的差异”。吲这种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从道德范畴对人权所做的界定,它强调人权超越地域、时空对一切人均有效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要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人权的本质和层次结构,正确认识和满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天赋人权,不断丰富发展人权,持续培育理想人权。  相似文献   

8.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9.
《人权》2003,(1):59-60
《人权》杂志是中国人权领域唯一公开发行的权威性中央级刊物。杂志以新颖、生动的栏目和客观、公正的评论,先导性地刊载中国各地最新人权信息,聚焦中国人权发展和国际人权斗争热点、难点话题,权威性地剖析当代中国人权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前瞻性地阐明中国和国际人权发展的趋势。杂志以中、英文两种版本面向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广大干部群众解读人权、探讨人权的一个重要园地,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人权的重要窗口。《人权》杂志创办一年来,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争取人类彻底解放,其中当然包括争民主、争人权的内容。《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还科学地阐明:政治权利是与经济基础密切联系的。只有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可能获得更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掩饰尖锐的阶级对立和严重的贫富差别而侈谈什么民主和人权,只不过是虚伪的政治欺骗。揭穿这种欺骗是必要的,但绝不是要否定民主和人权,而是为了更有力地开展争取真正民主和人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07,(2):12-21
2007年3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6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责难,却对自身的人权问题避而不谈。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人权纪录,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我们特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12.
论“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人本执政理念的应有之义。,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未来要求和国际经验来看,实现人的尊严生活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尊严”内涵着平等的人格和政治参与、发展的目的性以及自我发展等内容,人有尊严地生活应该奠定在物质和思想基础、社会公正、民权以及社会保障五个方面上。建构收入分配运行机制、社会公正机制、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人权机制以及自我实现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尊严生活。  相似文献   

13.
周叶中  杨蓉 《人权》2010,(5):32-35
人权的价值基础源于人的尊严。人的尊严的形成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存在密切关系。从这个层面来说,人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特质。其中,社会属性对人权的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关系,是人权存在的场域载体。由此可见,在人权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总结新时代我国人权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成就,分析国际人权领域斗争形势,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好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孔子的“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孟子的“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荀子的人“最为天下贵”,墨子的“兼相爱”,都强调人的自身价值。古人还说:“万物之中,  相似文献   

15.
人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已成为一个热点。但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及现实等诸多缘由,人们对人权认识不是因于已有的成见,就是照搬西方的人权理论,在认识上尚存在某些误区。本文试就人权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征作一些探索性的论述。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权就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作为一种权利,人权是与其主体-一人(整体的人类与个体的人的统一)相生相伴的。人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但人的社会性是以自然性为基础的。纯自然状态下的人不具有社会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6.
高心满 《人权》2012,(4):32-34
从学术角度而言,人的尊严是人权的源泉,这一观点有着深厚的学术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人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以人的尊严为基本考量的人权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这个倡导权利的时代,人的尊严与人权保护是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李君如 《人权》2012,(2):2-5
人权,是因其为人而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人不仅有其自然属性还有其独特的社会属性,包括能够思维并有文化这样的高级社会属性。文化对于人的作用也体现在对人权内涵和人权价值的认识上。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人权思想强调全国人民的人权,强调致力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全面的人权,使大多数人的人权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其国家主权观正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关于人权是具体的的观点,立足于现代国际关系准则和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9.
曾庆伟  陈海华 《前沿》2008,1(5):42-47
米尔恩从应然的角度论证人权观念如何可能,而马克思则从实然的角度论证人权理想如何不可能。米尔恩认为,人权是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他认为,共同道德原则里面已经包含了普遍道德权利,它是“作为最低限度普遍道德权利的人权”的来源,共同道德一旦加上人性原则就可以推导出基本人权。而马克思认为,在现实的条件下各种人权理想能否实现值得怀疑,因为现实中的人都是利己主义的人,人权都是适应竞争社会要求的人们参与自由竞争的权利,是资本的特权。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从人权建设和人权保障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科学地回答了在发展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以及如何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问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