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受聘担任山西首席科学顾问。 6月11日,隆重的颁发聘书仪式在历史文化名城大同举行,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将写有“山西省首席科学顾问”的聘书交到李政道教授手中。这是山西加强科技决策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仪式结束后,就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政道教授为山西科技界做了“21世纪科技发展”的学术报告。并就建设山西清洁能源区与山西有关部门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會見李遠哲、李政道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五月十六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李遠哲、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李政道和夫人秦惠(竹君)。鄧小平祝賀李遠哲去年獲得諾贝爾化學獎,稱讚李遠哲、李政道做了很多工作。他對李遠哲說:‘你是台灣人,聽說你的祖先是鄭成功帶到台灣去的嵆晒α瞬黄?是民族英雄。’鄧小平說,關於祖國統一問題,我們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y一祖國是幾千年來中華民  相似文献   

3.
<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由来已久,不仅制约了科学发展,也影响到社会进步。我原以为这是内地教育的一大失误,最近读《吴大猷文录》(《大科学家文丛》之一,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才知道这个问题在台湾和其他地区也出现过。所不同的是,由于吴大猷等人及时发现,才没有酿成大错。吴大猷是杨振宁、李政道的老师,他在海外工作多年,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他的话也许有较大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人体特异功能真伪之辩──致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等教授柯云路尊敬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先生:你们好!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一级作家,正在从事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研究。8月21日,在中国工人日报上看到一则标题为“杨振宁等四位著名华人...  相似文献   

5.
正除了物理学研究之外,张首晟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投资,以"丹华资本"为名,表达着他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他非常希望为中国的科技升级做贡献,仅此一点,他就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上一期写了杨振宁先生,这一期我要写一下不久前不幸离世的张首晟教授。这两位教授是某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张首晟教授出生于1963年2月,逝于2018年12月。可以说,在华人物理学界,他是"60后"中最优  相似文献   

6.
2001年2月 15日晚9时左右,在四川大学华西附一院外科大楼的层流病房,一场拯救白血病人的“战斗”进入了高潮,这是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与该校附属医院的第五次合作:由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基因和免疫实验室主任李政道博士和三位志工专程送来的台胞捐赠的两份救命骨髓,点点滴滴地分别流进了大陆同胞李红梅、王勇的血管里,再靶向植入他们的骨头。此时,守候在室外的病人家属、院领导、同学,再次激动地握紧爱心使者李政道教授的双手…… 李政道,1935年出生于台湾,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8年获加拿大Mcqil…  相似文献   

7.
李虹 《传承》2010,(31):10-12
<正>李政道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出生于上海,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大师费米教授。1956年与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教授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199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8.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铁道部优秀知识分子、民盟盟员张世昌博士,长期从事自由电子与脉塞研究,创立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概念、新构思,为国际电子物理学界所瞩目,连续6年当选世界实验室协联成员,  相似文献   

9.
寻梦故园     
对于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朱棣文来说,太平洋西岸的东方故园——祖籍地中国的江苏太仓,似乎是一个遥远的神话梦境。虽然朱棣文不会讲中国话,但他却把自己当作中国人。因为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百分之百"的华夏血液。今年50年的朱棣文,其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就举世瞩目,令家乡人民自豪。去年,他的激光冷却捕获气体原子试验方面的卓越贡献,使这一物理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从而荣膺1997年度诺贝尔奖。他也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之后第5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由于朱棣文教授在物理学界的斐然成就,他曾于1988年,1997年和今年5月、8月4次前来中国访问并作学术报告。受到江泽民主席3次接见。今年,他还被授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虽然朱棣文教授先后去过北京、上海、杭州、香港等地,但一直没能实现"回家"的夙愿。早年出洋留学,现定居美国的老父亲朱汝瑾先生,期望儿子能趁回中国之际,到故乡太仓走走,看看。这次,应中国科协之邀,朱棣文教授前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他在北京、上海进行学术演讲间隙,特意抽出半天时间,前来祖居地太仓寻根访祖。  相似文献   

10.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全球有6位华人获得殊荣。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李政道和杨振宁。李政道于1926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杨振宁于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在中国读完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道否定了"宇宙守恒定律"而共同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到两则故事。第一则:说当年李政道教授听一位同事演讲,知道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弧子的解。他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弧子的文献,关起门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专门挑剔别人那些缺点,果然发现所有的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中的弧子的,而在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这显然是一个漏洞,一个弱点。他看准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亦铭创立的多π理论,震动了国际物理学界。他曾经在举世闻名的特大型实验室——美国洛仑兹·伯克利实验室完成了世界上首次高能铀重离子碰撞实验,取得了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成果。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大项目“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研究”,于1992年7月18日通过验收;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唐孝成、吴式枢等组成的专家验收组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π干涉的某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刘教授也因此被国外学者誉为“多π干涉学的先驱者”。他研究的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是物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为什么杨振宁、李远哲、李政道、朱棣文等几位美籍华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能显示出他们更高的创新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问题的结症在哪里?是什么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束缚了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杨振宁教授认为:“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上出了问题。”中国的教育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出路何在?我们不妨从中外教育的对比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得出启示。1.对比中国与美国的学生。中国的学生“学得多,悟得少”,美国的学生“学得少,悟得多”。中国幼儿园学的算术…  相似文献   

14.
今年第5期,我刊刊登了葛凤章先生撰写的专题报道“血缘”,文中讲述了台湾同胞向祖国大陆白血病人捐赠骨髓的感人故事。文章刊出后,不少读者被深深感染,纷纷来信或电话询问,关注此事。文中提到的被人们称为“博爱大使”的李政道博士看了此文,深有感触,特地投书本刊,谈了他从事这项神圣而有意义的工作的经历和感受。 李政道博士在美国生活了35年,现为台湾慈济功德会骨髓捐赠中心主任。从1980年起,他便到祖国大陆与白血病专家学者切磋交流,曾多次护送骨髓到广州、北京、海南、成都、上海等地。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籍学者崔琦荣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消息传来,世界各地的华人异常兴奋,第一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崔琦获奖不仅在物理学新发现及应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更为华人在世界学术地位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已82岁高龄了,但仍然没有停止研究工作,每天进行演算。他的方式是“随时工作”,累了睡上两三个小时,然后起来接着做。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在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事业中,与归国侨领陈嘉庚、司徒美堂、彭泽民进行了既平常又不平常的交往,其中充满着真情、深情和友情,体现出肝胆相照、团结合作的精神;毛泽东晚年接见了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及医学家李振翩,探讨科学和社会问题。这些交往折射出毛泽东侨务思想与实践正误的二维走向。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是物理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由于科学实验技术特别是电磁理论的飞速发展,许多科学家在实验中得到了与牛顿经典力学不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有的甚至与经典力学的结论完全相反。这使科学家们大为不解,是实验有问题吗?不是,因为许多科学家都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对于这种情况,物理学界的学者们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典力学神  相似文献   

19.
备课卡片     
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敢想敢做,思想开放,渴望着为祖国为世界作出贡献,而且,有不少人已经作出了贡献。例如,从1901年颁发诺贝尔奖金以来,获得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奖的有三百三十多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家熟悉的居里夫人,三十一岁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和钋,三十五岁提炼出镭盐。爱因斯坦在二十六岁就提出光量子说,同年建立狭义相对论。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当时杨振宁三十四岁,李政道三十岁。兰德斯坦纳,三十二岁发现人的血型有A、B、O、AB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31日下午3时,在钓鱼台国宾馆芬芳厅举行了一次非常难得的、且具有历史意义的聚会。这就是:中国当代物理学家联谊会。到会者有我国老、中、青三代物理学家,约三百余人。其中有老一代的物理学家严济慈、周培源、赵忠尧等,还有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袁家骝、任之恭、顾敏秀及台湾省著名物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