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民心工程.这一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2006年以来,泰安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根据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的要求,积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通过自身和各类行业商会组织的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不断探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载体、新方式,在全市广大民营企业中广泛开展了“民企帮村”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到目前为止,参加“活动”的企业264个,帮扶了127个村,其中结对帮扶106个村庄,向49个村庄派了经济顾问,  相似文献   

2.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07,(4):13-13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吉安市委统战部积极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动员非公经济人士用于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1130余万元,仅市委统战部挂点的吉州区曲濑乡田东村就争取了57万元。图为由华厦投资集团董事长罗邦平捐资30万元兴建的华厦光彩田东小学竣工典礼。  相似文献   

5.
李少杰 《前进》2007,(10):45-47
近年来,石楼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意见,结合石楼实际,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河南省渑池县采取文明单位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措施,组织61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分别与2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成帮扶对子,从教育培训、文化设施、环境整治、文体活动、乡风建设5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帮扶。  相似文献   

7.
鄢新萍 《理论月刊》2006,(12):166-168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预示着中国农村第二次改革的开始。它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化和重要途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和核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罗皓予 《今日广西》2010,(19):12-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事,也是一场中国农村建设的大改革。2007年以来,广西西林县公安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组织民警投工投劳,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支持和帮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也成为新时期公安机关构建警民和谐关系建设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课题组围绕"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问题,深入到县、乡、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有力;载体和抓手十分有效;产业化经济逐步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建设规划不够完善、经济薄弱等问题.继续深化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人大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努力成为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徐建堂 《青年论坛》2006,(5):134-136
媒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创新报道形式,围绕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就如何报道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其中蕴涵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农村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种文明全面发展了,才能说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树立新理念,明确新认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认识尤其要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造性;沈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国珍 《理论月刊》2006,(8):167-1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十一五”期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确立新的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大战略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妇女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妇女全面发展。促进农村妇女在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新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新时期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中国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陈楚珍 《政策》2006,(5):29-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新农村建设开局之际, 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突出重点, 努力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_项重要历史任务。在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已经成熟。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观点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关学者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做了研究。本文综合学者们的观点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建设的关键、主要思路和认识误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脊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玉 《前沿》2006,(6):146-148
建国以后我国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法治的缺位后果,没有法治的支撑,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会像我们以前的农村政策一样软弱无力,使农村的建设出现“跛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过程,实质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关系和各方面利益的重新调整和整合,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利益的公正分配,是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职责的重新定位。这需要法律的调整及农村法治的实现,法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法治是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脊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