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0,(4):44-44
每个行业里都有那么几个人,一提到就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独具风格,思想深邃,作品经典,代表着业内的高水准,这样的人,被尊称为“大师”。在建筑设计领域里。就有这样一位“大师”,几乎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地标性建筑,从高雄85大楼、郑州裕达国贸大楼,到台北101、北京盘古大观……他就是台湾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这次,大师带来了他最新的作品——上海世博会台湾馆。  相似文献   

2.
椰岛琴瑟曲     
椰林叠翠、海韵悠悠的海南岛东海岸边,一位台湾帅哥和他那年轻、美丽的西班牙妻子,连同他们那火红的高科技海水养殖业都特别让人羡慕,他们越海跨洋的恋爱、婚姻、家庭与事业都无不散发出罗曼蒂克式的传奇色彩,这对异国伉俪在醉人的椰风海韵中弹奏出的生活和弦,是那样的和谐而动听。  相似文献   

3.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4.
有时会觉得世界并不大,就是在地球那一头的天涯海角也会不期而通地见到台湾的老朋友。1984年春,我随全国台联组织的旅行团到巴西访问,在圣保罗的一次台湾乡亲的聚会上就见到许多老先生。我们都高兴、兴奋这一次会面。当台湾乡亲们——在大陆的和在巴西的——在异国他乡促膝谈心,唱台湾的山歌民谣时,有人提议——要我唱一首歌,我便唱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一首康定情歌。唱罢,就有一位老乡亲找我,说他在台湾时就听到这首歌,是台湾大学“麦浪歌咏队”唱的。我说,我也是在台湾学会唱的,我就是当年“麦浪歌咏队”的队员。这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叶晓媛 《台声》2014,(9):88-90
60多年前,整个中国大地战火纷飞、时局动荡,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去了台湾的大陆同胞,从此被一道海峡阻隔,此后绵绵几十年是对大陆亲人望眼欲穿的思念;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台湾同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祖国大陆,从此与台湾的亲人天各一方,他们将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大陆,却饱受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有些人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土!我的外公陈景山,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有着传奇一生的台湾老人,一位直到离世都没能回到自己家乡的台湾老人……  相似文献   

6.
程朔  马佳伟 《台声》2014,(2):90-91
他这个看上去阳光、开朗的大男孩,现在北京语言大学就读英语专业二年级。我们打电话邀约采访这位来自高雄的大男孩时,他答应的非常爽快;我们的问题他都会很详细的回答。傅笔耘,这个大名与他的硬朗外表相较,总觉得似有些许“不搭”。傅爸爸和傅妈妈都是台湾人,但他们,还有傅笔耘的哥哥,现如今都生活在大陆。少时随全家定居大陆傅爸爸在台湾是做游戏行业的,当时公司在大陆设立一个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7.
正"谁能忍受去跟一个丈夫的前女友当姑嫂,谁又能忍受去娶一个小舅子的前女友当老婆?"这是一部电视剧里的"神句"台词,又在2014年4月1日"2014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与我邂逅的一位大学女生嘴里"咯咯咯"出来,凸显很"愚人"且"节日"般快乐无比的感觉。这部剧很长,有100多集,当时我没敢看,这次有幸被这女生迅猛地普及了一下:讲的既非"项羽跟吕后相恋,虞姬成了第三者"那样的奇葩演义,亦非"有情人终成兄妹",而是"有仇人终成兄妹"——有这么一位老兄,妹妹老公是自己  相似文献   

8.
在库车县,有一位百姓交口称赞的好代表、家喻户晓的民营企业家。他就是连任三届库车县人大代表的范升高。范升高借助库车县成为塔里木石油大开发主战场的机遇,历经10余年的艰苦创业,成立了阿克苏地区第一家路桥工程公司。他还投资兴建了库车饭店、龟兹绿洲生态园、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在50年前的特殊年代,一位女中学生给“最可爱的人”写去慰问信,一位志愿军战士受命复信,她与他鸿雁传书3载,结下一段无瑕的“兄妹情”,后来因故通信中断。时过半个世纪,一家晚报刊登报道,使这对天各一方的“兄妹”重聚。当年中国——朝鲜“军爱民,民拥军”的佳话演绎成了而今南昌——并封两个平民家的续缘。  相似文献   

10.
他们中,有漳州人,有台湾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政协委员,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尽管人数不多,却是漳州市政协委员为助推漳台交流积极履职的缩影。他们就是——  相似文献   

11.
一次,与朋友谈论科学美学,说到三位大师,他们在诸多方面都很相像。这三个人就是梁启超、苏东坡和歌德。 一个趣味始终的人 在我国,有不少教育家、学者提倡情感教育、兴趣教育。梁启超(1873-1929)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2.
血祭     
洪荒 《台声》2023,(4):107-109
<正>爸爸忽然去世,94岁,身份证年龄102岁,乱世。护理师问我:“你们家族都这么长寿吗?”我不知道,我们在台湾没有其他血亲。战乱、贫穷,我爷爷在大陆37岁即逝,爸爸是家族第一位超过90岁的人。那一天,在急诊室,医师给我看他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我才知道他的动脉又老又硬已脆,正在裂开,心包膜积液填塞,积液,是血。内、外科医师会诊争论是否应该开刀时,我父问我“为什么我在大陆?”他以为他回老家了。我当时很骇异,事后回想却欣慰,这是老天恩慈,他不必舟车劳顿。  相似文献   

13.
刘铭传与林维源,一位是台湾首任巡抚,一位是台湾士绅兼巨富。刘铭传在莅台任职期间,曾任用了一批台湾士绅,得到了他们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林维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刘铭传为何重用林维源?他采取了何种措施来争取其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和帮助对于台湾建省起了什么作用?本文仅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一刘铭传在吏治方面一向以赏罚分明见称。无论在大陆或在台湾,一些曾被清廷革职并且宣布永不叙用的官员,只要是有才干的,他都不拘一格、不分派系,大胆启用。这突出地表  相似文献   

14.
有位除了金钱以外什么都有的朋友说他很不幸福:显然,他所要的幸福就是金钱,就是自以为能够买到世间任何东西的金钱;还有位除了美妻以外什么都有的朋友说他也很不幸福:显然,他所要的幸福就是佳丽,就是他以为秀色可餐的佳丽。而在某日午后的城郊,我看见几个拣拾垃圾的人,因拣得几件重量可观的纸箱而笑得满脸灿烂。这约莫仅值两个面包的微小收获,便使这几个人感到了无比地幸福。有年冬天,我们几个人进山去,车子不幸坏在深山里。冷饿交加的我们正焦头烂额时,山里老乡亲为我们送来了遮雨的斗蓬,还热情地邀我们去家里吃了一顿热饭,…  相似文献   

15.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退伍后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贫苦,家里陈设极其简朴,却总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每次到他家吃饭,我都震慑于老伯伯一口洪亮的山东腔和他那威严的仪容。而他的孩子,我这位同学,尽管一身旧衣早就洗得发白,却永远穿戴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最近偶尔忆起童年往事,我才赫然想起,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清贫”。清贫,也就是贫而不贱,且有一股自重自尊的清气。这种人穷则穷矣,然尊严所在,绝不容人轻视贬抑半分,不食嗟来之食,不以媚色示人,任何人见他,都还得敬他三分。  相似文献   

16.
从台湾来的王明信先生是第一次到云南。他一走下飞机就感到吃惊,原来昆明是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许多建筑都很气派。他说过去在台湾了解云南的机会很少,传媒很少有介绍,只知道云南是祖国的西南边疆,那里有很多民族,原以为是一个落后的地方。 当快要离开云南的时候,他说:“这次云南之行让我终生难忘。” 升旗和开幕 同王先生一起从台湾来到云南的,共有94人,他们组成了台湾原住民龙舟队及观摩团前来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去年11月4日下午六时,台湾原住民龙舟队的队旗在昆明市拓东体育场高高升起,同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等代表团的旗帜一同在风中飞舞。  相似文献   

17.
凌之 《台声》2003,(9):40-43
“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常说,婚姻是一对一的自由,一对一的民主。”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语言风趣而幽默,以“余氏方式”告诉笔者他对婚姻的理解。在他功成名就、享誉海内外文坛的同时,他还拥有成功的婚姻和家庭,这更令人羡慕。我有幸采访余光中先生与夫人范我存女士,探寻他们幸福生活的奥秘……一余光中说自己是“南京大萝卜”。除了抗战期间逃难的7年,他在南京读了小学和中学,还上了1年半的金陵大学。一直读到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才跟家人去了台湾。他家住过鼓楼、将军庙、龙昌巷,他记忆中的南京是很鲜活的,玄武湖、中山陵、雨…  相似文献   

18.
苏艳芹:1966年9月16日生,北关分局灯塔路派出所片警她有头痛症、失眠。平日里就有吃药的习惯。这一次她吃了许多药,那些药足以将她的生命带走。她事后一直选择“吃药”这个字眼,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人,她不想承认这就是“自杀”。“吃药”事件发生在他离家出走之后。她和他都是警察。一个在派出所,一个在刑警队。她的家不在安阳,他的家也不在安阳,他是跟姑姑长大的。他们一同吃食堂,一同聊思乡的苦,且互相关爱,她觉得他这个人老实,体贴人,对她挺好的,听说以前他也谈了一个女警察,不知为什么分的手。她是一个单纯的人,…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4,(21)
爸爸是为了高山上那千万个贫困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我为自己有这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辛勤工作的爸爸而自豪!"——周国知的女儿周莉"他曾经说过:好多人瞧不起我们这些老高山的人,认为我们穷,我们土。他希望有一天让别人另眼看待高山人。"——周国知的妻子汪碧秀我因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友感到伤心;我也为有这样一位好友感到自豪!"——周国知的好友张斌平凡的事做得好,他因此而伟大。"——椿木营乡党委副书记黄长喜周国知好,比我亲哥哥还好!我亲哥哥也没像周国知这样为我的房子忙来忙去。"——长槽村村民彭雪…  相似文献   

20.
多时以来,没有人的死,如温世仁那样,令人错愕与惋惜。他活得如此丰富,他做了好多事,他正在帮助好多人,他还有源源不绝的创意与活力,他是那样一位彰显人性有益于人群的人,然而他却突然死了!五年来跟他一起为“明日工作室”的愿景共同打拼的伙伴,怎么能忍受未来不见他身影的日子!数以万计、百万计甚至亿计的中国大西北地区等待脱贫的农民,如何承受因他而起的希望却因他的死而重陷深渊!就算是他已放手的英业达集团及台湾电子业界,又哪堪一位曾经那么有贡献又那么有风范的先行者,竟先行到另一个世界!而台湾——这个他深爱的乡土,过去一直有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