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昂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建设祖国,培养“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中小学生和青少年来说,更是重中之重。下面我就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就已出现爱国的观念和爱国思想。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李乐  张建军 《前沿》2013,(9):7-9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深厚的、古老的感情,爱国主义存在于不同的历史时期。论文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来回溯爱国主义在古代中国的表现,另一方面分析爱国主义与古代中国文化民族之间的关系,这能够帮助我们对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和文化中心主义的思想既扩大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冯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国人民最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常说的是我们的“民族魂”。它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精华,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土壤。它表现在哲学、政治、军事、经济、...  相似文献   

4.
高珊 《重庆行政》2014,(3):91-93
正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精神的主题和核心要义。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爱国主义不同的历史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与梳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流变,发掘其中闪耀着历史光辉与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曾对中国传统文化作过全面研究,他既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道家文化的一些因素,在他身上兼具了儒家的“刚强之气”和道家的“柔弱之气”。他不仅对“刚”与“柔”有独到的理解,而且能熟练地运用于其政治、军事、生活实践之中。 一、“存倔强以励志”   曾国藩处在程朱理学统治思想文化界的清代,他恪守传统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德,其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刚强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传统儒家重视坚毅、有恒一类品格的培养,并认为它们是人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条件。孔子有“弗能弗措”…  相似文献   

6.
高国俊 《前进》2006,(5):23-23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杜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价值取向,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文艺创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甘安顺 《桂海论丛》2005,21(4):31-33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以性善论为伦理基础,以“内圣外王”为治国模式,以民本思想为德治方略的核心,以道德教化为施行手段。作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的治国理论,传统德治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引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和历史局限性。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有着自己崇高的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它一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巨大的精神力量。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几  相似文献   

9.
郑和兵  王森 《传承》2011,(10):72-73,85
清末,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人在社会大变革中探索中华民族的出路,同时也开始迷失自我,他们抨击与抛弃儒家传统文化,甚至全面否定其历史地位。以儒臣自居的张之洞为保存儒家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特设存古学堂。  相似文献   

10.
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至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曾发生重要影响。弘扬中华文化,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必要对中国经学做出历史的评价。经学是解释、阐明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有个形成的过程,儒家的经典有着更长的形成过程。《六经》是我国“古代道术的总汇”,其成为儒家独有的经典,那是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才形成的一种观念。阐释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亦经过从孔子到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漫长的酝酿阶段。及至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思想武器,为其巩固统治服…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试论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内容□葛努力爱国主义是人民对自己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在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维护祖国利益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内容。中华民族作为具有五千年以上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2.
沙奇光 《人权》2003,(4):40-41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崇尚理性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分支。它源远流长,善于兼容并蓄,博取众长,使人民不断从中获得教益,赋予他们不怕曲折,“自强不息”、“以柔克刚”,奔腾向前的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开创于2500年前,博大精深。它的人文精神、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以及典章制度、生活习俗等,在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炼和结晶,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从深受儒家文化为主干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影响、牢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充分汲取毛泽东对儒家心性修养和民本思想批评和继承的思想精髓等三个方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雷锋精神的思想文化源流,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思想精髓、精神品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优质基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在外侮内乱出现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不同政治集团能够摒弃前嫌,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御敌,使中华民族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儒家忠德思想并非是历史糟粕,其中包含着可以批判继承的合理内核,它和我国历史上其它形式的道德文化一样,也参与了现代化的过程,对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儒家忠德思想在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有利于促进"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二是有利于促进人们维护国家团结和统一;三是有利于协调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当前我们在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应当做到古为今用,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儒家忠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儒家讲求的“忠、孝、节、义”等思想引发出来感恩意识,并以此作为“人性”的根本、秩序的来源和衬=会的基础。儒家文化将其最大化渗透于政治、社会、家庭等各个层面。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而今感恩意识的缺失.特别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发出的《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经常地进行和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祖国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力量。它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给予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改造和进步以重大的影响。作为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  相似文献   

18.
黄嫱  赵纪新 《前沿》2004,(3):140-142
中国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 ,不仅凝练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而且造就了中国礼仪之邦的传统美誉。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中仁义礼信四种传统美德的阐释和分析 ,着重从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公民素质以及经济领域中的诚信等方面论述了儒家传统道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燕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一、自强不息与捍卫民族独立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早在春秋《周易大传》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记载。其意思是说天体运行永恒不息,体现着天道的刚健本性,人也应该仿效它,奋发向上,永不停息。这…  相似文献   

20.
“不读史无以爱其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令人无比自豪的辉煌灿烂的文化,也曾在遭受欺凌屈辱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捍卫祖国尊严、追求民族独立的仁人志士、民族英雄,这些充满爱国主义内容的历史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源泉。如何将这些内容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变得更为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