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川西彝族聚居区途中,红军先遣支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沽基部(又作沽鸡、果基、古鸡)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并赠送小叶丹一面“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佳话。1935年1月遵义会议  相似文献   

2.
<正>冬日的寒风中,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弈海镇,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结盟新寨"里升起袅袅炊烟。这里有光荣的历史——1935年5月22日,长征中的红军与弈族家支首领小叶丹在弈海畔歃血为盟,成为长征途中的传奇一幕。小叶丹,生于1894年,是四川冕宁彝族果基家支有声望、有影响的首领。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了优势敌军的  相似文献   

3.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抵达大凉山彝族区域后,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咕基家首领小叶丹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彝海结盟。引导小叶丹与刘伯承彝海为盟的是中央红军先遣队中的民族工作队队员丁伯霖同志。  相似文献   

4.
正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这一地区,在这里历时9天,播下了革命火种。朱德第一次提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在大凉山创造了团结彝族同胞开创中国革命胜利的奇迹,"借道"彝民区,渡过大渡河,北上川西北,最后实现了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  相似文献   

5.
正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中国工农红军所到之处都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彝海结盟"就是一段人们耳熟能详的史实——当年在四川大凉山,刘伯承和彝族头人小叶丹歃血结盟,使红军顺利通过了原本因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和种种误解而仇视红军的彝族人的聚居区,留下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然而,还有一个人也为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立了大功却鲜为人知,这人就是许剑霜。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1931年,为坚持和发展陕甘游击战争,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中共山西省特委领导组建一支游击队伍。1931年5月上旬,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支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简称  相似文献   

7.
三顾弄染寨     
丁艾 《红岩春秋》2007,(6):12-13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四川冕宁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被传为千古佳话,在此一月前,红三军团的彭德怀、杨尚昆也曾在贵州镇宁与布依族头领陆瑞光签订过一次作战协定,留下了另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创建的红四军是朱德、毛泽东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这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支"红四军",也是第一支  相似文献   

9.
《福建党史月刊》2014,(1):42-42
正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早创建的红4军是毛泽东、朱德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这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简称红4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的第一支红4军,也是第一支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4军与红3军、红12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旋即改称红1军团。1930年8月23  相似文献   

10.
正朱德、毛泽东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这是红军历史上第一支"红军"。1930年6月19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与红三军、红十二军在福建汀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旋改称红一军团。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合编组成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党史》2010,(8):I0001-I0002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于1930年5月1日,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是在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的一支正规编制的红军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于1930年5月1日,是中共中央军委领导、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是在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的一支正规编制的红军部队。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在四川期间,主要是战斗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少数民族地区。红军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正确有效的民族政策,顺利地解决了民族问题,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一、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以解放各族人民为宗旨处理民族问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一踏上四川凉山彝区的土地,立即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颁发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解释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的各项政策。红军在德昌附近遭到被反动势力煽动的傈僳族人持枪堵截时,为红军带路的傈僳人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红军是自己人,自己人不打自己”的解释,使“干戈”化为“玉帛”。红军一进入冕宁和越西两县城,立即打开监狱,释放了数百被关押的彝、汉族“换班作质,轮流坐监”的  相似文献   

14.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一军)建立90周年。红一军最初组建于大别山区,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是鄂豫皖红四军和后来的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时期,这支部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奉献。1930年5月,大别山的3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5月12日,甩掉强大的追敌后,利用在四川会理休整期间,中央政治局在铁厂召开扩大会议,由毛泽东主持。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越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彝汉同心会理会议后,红军继续北上。1935年5月17日,红一军团1师1团攻占德昌,俘虏200多人。部队向西昌前进时,经侦察发  相似文献   

17.
红军长征过彝区“彝海结盟”琐谈中共冕宁县委党史研究室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第一次在广阔的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党的民族政策,“彝海结盟”.便是红军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典范。对其记述,30年代出版的书刊和红军日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同时,由于当时四...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知道红军长征过彝区时刘伯承与小叶丹头人歃血结盟的故事,而长征途中贺龙总指挥与藏族喇嘛修好,由藏民送鸡毛信帮助红二军团顺利通过千里康巴藏民区的事,却鲜为人知。(一) 1936年4月初,红二、六军团奉命从黔滇边境出发,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张颖 《世纪桥》2011,(4):55-57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根据红军建制,全国境内共有“军”字番号建制的红军队伍35支,共组成了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中国工农红军迅猛发展到30余万人。其中在大别山诞生、战斗和发展起来的“军”字番号的红军队伍共有13支:  相似文献   

20.
陈辉 《党史博览》2008,(6):49-5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的前身是1927年至1928年工农暴动产生的两支红军部队:一支是由湘鄂边工农武装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另一支是由两湖(湖南、湖北)秋收暴动和年关暴动的工农游击队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