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构改革中的"中梗阻"问题是指,在进行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在顶层已经做出决策的情况下,被涉及到的机构中的人员抵触改革、拒绝改革、拖延改革所导致的政令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解决好机构改革中产生的"中梗阻"问题,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认识、实践、制度、利益等诸多维度综合施策,科学分析,合理解决,保证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不拖延,最终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然而,我国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政令不畅的现象, 党中央的声音传达不到基层、国家的法律法规得不到很好执行。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政令“中梗阻”  相似文献   

3.
省管县:强县扩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海霞 《小康》2007,(1):30-35
从现实情况看,行政管理层太多导致中国出现很多问题,诸如财政开支过大、管理效率低下、中央政令下达不畅等。“省管县”是否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化,既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目前,比较突出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政令不通,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难以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批准转发《关于做好1995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任何单位不  相似文献   

5.
中央政令不畅通,在执行时遇到梗阻,甚至被扭曲,是中国社会大步前进中的倒退现象,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中央政令畅通,成为保证下一步改革成功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由于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结构分化和人民参与的不够,我国部分领域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共识不足的问题,并导致个别领域的改革出现空转的现象。为此,我们必须正视改革中的困难,通过确定以改进人民利益为依归,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进程,切实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大、社会不公和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渠道不畅等问题,凝聚改革共识,推动深化改革征程大步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7.
看到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已出台的促改革调结构措施时,指出要扭转政令不畅的“堰塞湖”现象,克服拖延应付和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不由想到一则往事。那是好些年前,众多媒体曾经为安徽铜陵“取消了小学及初中重点学校”而叫好声一片,当地一位教委老领导给出的答案真叫黑色幽默:“我们只不过是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安徽省有关文件精神照做了而已。”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受几千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等丧葬观念的影响,加之一些地方政府落实殡葬改革宣传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封建迷信活动在我国一些地方,尤其是边远山区死灰复燃、活动猖獗,殡葬改革步履艰难.在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加强殡葬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9.
信阳县在1996年被列为河南省17个企业改革重点县之一,在过去的两年里,企业改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受到省地领导的充分肯定。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问题,对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产生了某些困惑。为此,记者采访了信阳县政府陈光杰县长。 记者:信阳县企业改革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问题,对此应怎样看待?您对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能否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失败,而且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与削弱。改革开放17年来,伊盟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现实理论问题,如:怎样认识“十五大”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出售国有企业会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以及会不会改变公有制的地位和性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今年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应解决好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还困惑着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了实事求是地解决一些人的疑虑,笔者试从哲学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靠“熟人关系”处事行事的现象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对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干扰,严重的则导致政令不畅、落实不力、办事不公、效能不高等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克服“熟人关系”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温州市委督查室近年来尝试从自身建设、创新方法、巧设载体、完善制度4个方面,克服督查工作中“熟人关系”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霍然 《前沿》2014,(13):149-150
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原有土地制度中土地产权性质不明确,土地使用权流转不畅,土地征用制度不合理,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实质上是使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何东真 《传承》2011,(1):33-33
政府执行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执行力"出现弱化倾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令不畅,凸显了强化政府执行力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正6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布"说到做到、不放空炮"的消息稿,近期国务院将通过专项督察,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报道援引国务院文件的说法称,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不少政策措施落实的力度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实,政策"中梗阻"在我国改革历程中得名已久,并且多次被中央点名整治,是个"老病根儿"。1984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短评《注意这个问题》,对当时工商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无视中央政策,依旧干预企业经营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5.
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今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医疗机构改革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推进医保和医疗机构改革?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广大群众对此有什么看法?医院应如何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这些问题都备受各方关注。本刊于不久前特邀政府有关部门的官员及专家就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确保政令畅通刘振龙政令畅通的现实意义──是巩固执政地位的要求。政令统一、政令畅通,是执政党实现执政意志和政权职能的基础。执政,就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主张和贯彻自己的意志。政令不通,意志得不到体现,执政就是一句空话。政令不畅,意志难以体现,执政效能就会受...  相似文献   

17.
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适当提升法院各类人员尤其是入额法官的工资待遇,确保职业法官的工资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在一些地区的基层法院,由于对政策的理解混乱、中央财政支持不足,以及以"妥协式"改革弥补合法性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消解了部分改革实效。一方面,改革前所宣称的工资收入增加在改革后并未实现,反而出现了普遍下降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职级与年龄的增长,基层法官的增资空间和幅度有限。并且,入额法官同非入额法官相较,其工资待遇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要尽快落实改革方案拟定的增资部分,并调整基层法官的工资结构,强化法官职级与年龄在工资晋升中的权重,在此基础上,适当拉开三类人员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公安保卫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城市派出所,它是城市公安机关的最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具体的公安保卫工作都要落实到派出所去做。因此,城市派出所的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为了探索城市派出所工作改革的路子,山西省公安厅和太原市公安局从1986年以来,先后在太原市义井、迎泽两个派出所进行了改革试点。下面谈谈我们在改革探索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施雪华 《人民论坛》2012,(21):36-37
在财权与事权倒挂的"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替代、曲解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其事权压力障碍九政令不畅25.6%的受调查者选择"政令不畅",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九位表现:近年来,中央制定了不少好政策,然而,很多政策付诸实践后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症结:主要在于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偏差,即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符合自身利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过程中,我市采取了一些措施,狠抓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目前,改革到底进展如何?效果如何?最近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十五家中型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目前已着手改革的仅三家,而且这三家也是改改看看,看看改改,其它企业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为何难以深化?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部分企业厂长(经理)顾虑多,缺乏“冒”的精神。一是畏惧困难,等待观望。多数厂长(经理)认为三项制度改革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仅靠几个企业去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