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在山梁下乡间小学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是跟着老师呀呀学语一般念出声:“我爱北京天安门!”身着蓝色咔叽布料中山服的老师,把拳头放到自己的胸口上说:“北京,它是我们祖国的心脏!”我也学着老师的模样,把小手贴在自己的胸口上,我清楚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相似文献   

2.
陈艳涛  鄂璠 《小康》2009,(12):40-41
对于因为一本书而遭遇的巨大质疑,80岁的何振梁的回应是:能证明我的只有我自己——以我的人品,和我的作为。  相似文献   

3.
除夕夜里,鞭炮声回响在龙井市特殊儿童康复院空荡荡的院子里,此刻崔允顺院长的心里也是空荡荡的,她还挂念着自己的17个残疾孩子,新年里,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过年,这也是一年中孩子唯一离开她身边的时间。手机短信响起,是康复院班长洪哲浩的信息。:“妈妈,祝您新年快乐,您的儿子洪哲浩”,崔院长读着读着,眼睛竟不禁地湿润了。临近午夜了,一条一条残疾孩子的短信祝福着他们康复院的妈妈,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祝福着新年,崔院长已是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4.
我于1994年冬季由台北来到北京,此时的我举目无亲,只身带着个人积蓄开始祖国大陆艰辛而漫长的投资发展之旅。因深知祖国大陆的未来肯定是欣欣向荣、兴盛富强、最具发展的地区,我为自己此生能有幸参与祖国伟大的经济建设并建立自己人生另一番事业而感到兴奋。一个人一切从零开始,立足北京,于1995年4月成立北京京兆商公司,从招聘、训练、市场推展一步步前进。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认识了全国台联宣传部的朋友,经他的协助引见,认识了更多的台湾乡亲朋友。1996年我应邀参加了新春联欢活动,在温馨亲切的联…  相似文献   

5.
不仅仅是奥运期间,需要有很多志愿者为奥运服务在奥运筹备中,也有很多人在为奥运,做出自己的努力。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相似文献   

6.
李兆志  王雪梅 《春秋》2012,(4):17-21
1980年8月,我因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求援黄鼠狼尾来到北京。我们"掖县苗家公社毛笔刷子厂"是一家社办企业,当时我担任供销科长,厂子生产需要的原料没有纳入国家计划供应,我们只好背着花生米,提着芝麻油等土特产品,找亲戚、求老乡,四处求援计划外指标。用当时流行的话说:社办企业是属小鸡的,要自己刨食吃。到北京后,几经周折,在亲...  相似文献   

7.
正1月24日,虽然我已经在北京生活了5天,但北京跟台湾相比,实在太大了。交通也很复杂,致使我迄今仍搞不明白具体该怎么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过,我看杂志社的小伙伴们每天都很忙碌,有时候甚至需要加班到夜间12点。我不希望成为大家的负担,所以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自己坐公交车上下班,这样才可以不浪费时间,跟着大陆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工作。嗯,我必须跟上杂志、社的步伐才行!俞柔姐为了让我记住上下班路线,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6)
正第一天抵达北京,从机场搭干线到市区时,坐我旁边的实习生问我:"你为什么来北京实习?"这位实习生刚刚向我介绍完他自己的一些经历,今年他已经第二次来北京,他觉得北京的好处就是机会很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旁边的另一位实习生则是选择自己创业,一开始选择到台湾人开的孵化器公司实习,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做什么。车窗外灰蒙蒙的空气和建筑物  相似文献   

9.
是你,在我最热衷新闻写作的时候为我指路;是你,在我最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给我鼓励;是你,使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成为全国大刊的通讯员。这里所说的“你”不是某个人,而是《时事报告》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年开学季,火爆的不仅仅是送儿子上清华的“歇业通知”,更有我们各高校的“有温度的迎新通道”.9月13日下午,中国残联举办了“我来北京上大学”残疾大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残疾大学生代表们围绕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盼,畅所欲言,这里是他们的发言摘登: 成为有价值的人 在一个环境久了,总可以通过交流,去融人大家.学校是最宽容的环境,而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是心理的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适应从校园到社会角色的转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关卡.我们不需要特权,但至少要给残疾大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朱学元是《中国残疾人》2013年第1期报道过的人物。一年前,她是一个团队的负责人,她带领着自己团队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们一起为理想而奋斗。一年后,她离开原来的团队,重新对自己的职业做出规划,并成功融入到健全人的环境中去;一年前她单身一人漂泊北京,一年后,她已为人妻,生活中多了一份爱和责任。一位视力障碍的女孩子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了恋爱、结婚、跳槽,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坚定地向那个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国人     
2001年7月13日,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在莫斯科奥委会的投票现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平静而清晰地宣告了北京的胜利。立刻,中国的名字响彻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那一刻,我在自己家中,像敲击键盘一样操纵着手中的电视遥控器,频道迅速变化着,而画面几乎是连续的.北京,中国,世界为之无数次重复的声音,一遍一遍地响着…… 在这样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里,注定将有其它一些事情被人们忽视掉。而有一件事情我要记录下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女孩讲述的一个亦恨亦爱警察的故事。说她到北京的第二天就遭遇过一次抢劫,简直是恶抢,连一元钱的公共汽车费都没有给留下。那天她去人才市场应聘,穿了一套最亮眼的衣服,坤包里带着下岗母亲12个月在街头卖报攒下的5000元钱。当然这也是她进京半年的生活保障。出了人才市场,顺便拐进旁边的三利商场,为自己买了一瓶洗发露一瓶面霜。出了商场,华灯初放,走在天桥,望着天上人间的流光四溢,她想,北京是多么的富有,北京的夜是多么的美丽,它将接纳每一份光每一种热。当然她还看到了贫穷,那个带着残疾…  相似文献   

14.
李晓 《人民公安》2010,(9):61-61
那一年,我和城里恋爱的女友。常常在马路边的梧桐树下拥抱.连树叶也是飘香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4,(16):58-58
1978年9月,邓小平应金日成的邀请到朝鲜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访问。归国后,他没有直接回北京,而是到东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这是一次刻意安排的极其重要的调查研究活动,他自己称之为“到处点火”。  相似文献   

16.
哥布 《今日民族》2005,(7):33-35
“哈尼文是哈尼族所需要的,是这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是保存和发展自己文化所必需的。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太多美好的东西。如果有一天所有的哈尼人都不会讲哈尼语了,那么这个世界又失去了一种美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培育"北京精神",是北京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理性抉择。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城市市  相似文献   

18.
朋友说她的父亲很强势,就算是自己错了,也会找出充足的理由,证明错的是别人。比如出去散步,遇上他不喜欢的人,聊了一会儿,说“中午去我们家吃吧”,那人还真去了。结果,一番觥筹交错,那人醉倒在地,在朋友家折腾了一下午加一晚上。第二天,父亲大发雷霆:“谁让你们让我出去散步的!”  相似文献   

19.
她们来自乡下,她们是人们常说的“小时工”。她们默默地用辛劳和汗水证明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她们文化水平不高,劳动技能单一,但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家庭已对她们产生了依赖性。也许,小时工们的今天需要政府、社会的理解,帮助和扶持,但她们的未来却应该而且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纤纤女子,她们能否在北京找到属于自己的屋檐?夜晚来临的时候,又会怀着怎样的心境远眺迷朦的万家灯火……  相似文献   

20.
说起婚姻登记员,大家首先想的肯定是神圣而浪漫,天天目睹风花雪月。事实上婚姻有始就有终,做这份工作,目睹的更多的甚至可能是人世间的许多悲欢离合,人性的方方面面……1984年,我18岁,刚参加工作,在老家乡政府任民政干事兼婚姻登记员。那时领结婚证的程序比现在简单得多。不需要结婚照,不需要婚前体检,只需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从村、乡开具年龄证明和婚姻状况证明,填写结婚申请表后过10天考验期,如无异议即可领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