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试析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进步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立法的不足,以适应新形式下劳动争议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但该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及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建立多元化调解模式,切实发挥调解组织的调解作用;完善一裁终局,实行两裁终局;建立劳动争议仲裁的反申诉制度,保证当事人反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人们盼望已久的人事争议仲裁办法已由省人民政府发布,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针对我省实际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制定的。制定这部规章的根本目的,是逐步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规范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它的出台将对我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维护单位与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法》共有8章33条,对人事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3.
<正>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5号《陕西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已经省政府2015年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省长:娄勤俭2015年7月1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调解第三章仲裁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  相似文献   

4.
《思想工作》2007,(10):21-21
近日,为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进一步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发展.充分发挥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组部、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人事争议处理规定》。  相似文献   

5.
新闻视窗     
视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获审议通过从今年5月1日起,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将不需负担任何费用。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劳动争议耗时长、申请仲裁时效短、举证  相似文献   

6.
鄂政办发[2008]5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其主张并非都能得到仲裁委的支持。当事人要尽可能避免一些比较常见的仲裁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下风险不可不察。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劳动仲裁活动。确保当事人正确行使仲裁权利和尽量避免仲裁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规定,现将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风险提示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由相对中立的专门仲裁机构仲裁和司法审判构成的“一裁两审” ,顺应了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革的要求。这是我国人事争议解决程序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一裁两审”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仲裁制度体系 ,而且从制度上确立了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并保障各方合法权利在公正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本文还对“一裁两审”规范的法律渊源及其与劳动争议、经济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人事部颁布的《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确立了人事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但未能实现人事仲裁与司法制度的接轨。2003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实现了人事仲裁与司法的有限接轨。总体而言,人事争议仲裁与司法制度的关系仍不够清晰。有鉴于此,应在尊重现状和符合法治原则下,全面确立一裁二审体制,实现人事仲裁与司法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保障立法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大举措。该法的施行对于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仲裁制度作为一种不同于诉讼的民事争端解决机制,其本身具有专业性、便捷性、自愿性等特点,经过几个世纪 的发展和实践,其在解决民事争议方面的效果和效率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可.利用仲裁机制解决证券争议的尝试 亦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以《仲裁法》为核心的证券争议仲裁法律体系,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 国的仲裁制度依然存在可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本文以证券争议仲裁为视角,围绕我国仲裁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展开,旨在为我国证券仲裁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渝人社[2017]11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现将《重庆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旁听规则》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2017年5月3日重庆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审旁听规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公开,维护庭审秩序,规范旁听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重庆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14.
临时仲裁作为仲裁制度的一种,以其高度自治性的优势,为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遗憾的是,我国1994年《仲裁法》没有规定临时仲裁制度,当前无论是仲裁理论还是仲裁实践,均在"摸着石头过河"。临时仲裁制度的构建,应正确认识临时仲裁的必要性,破除临时仲裁的"虚幻化"、可替代性、缺乏现实基础等理论障碍,确定临时仲裁制度的法律地位,明确临时仲裁协议的内容,完善临时仲裁员规则,保障临时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16.
仲裁是一项法律制度,又称作“公断”,即当双方发生争议协商不成,调解又达不成协议时,仲裁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双方发生的争议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目前,仲裁制度已经在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海事、经济合同、劳动争议、房地产、技术合同、人事争议仲裁等七个领域里采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由人才流动争议仲裁发展演化而来的,人事争议仲裁是人事工作在改革中开辟的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它对于建立现代人事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保障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都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法》第八章配套法规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所谓劳动争议,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从其性质上看,属于非对抗性的。劳动争议仲裁,是指作为第三者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关,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  相似文献   

18.
仲裁亦称公断 ,是解决经济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保证公正、及时仲裁经济纠纷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 1994年 8月 3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 ,确立了我国的经济纠纷仲裁制度。本文就经济仲裁制度中的自愿原则在《仲裁法》中的体现与限制做一探讨。一、自愿原则在《仲裁法》中的体现经济仲裁制度中的自愿原则是指仲裁的开始、继续和终止等基于双方或一方当事人的自愿 ,任何人均不得加以强迫。自愿原则伴随经济仲裁产生 ,是各国仲裁法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施行。日前,吉林省内各大主流媒体就该法施行后对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所带来的新影响专访了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厅长骆德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生活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也逐渐受到挑战,其弊端日益凸显。这不仅弱化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功能,甚至危害整个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