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彪 《桂海论丛》2001,17(2):23-26
20世际上半叶,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设想从理论变成现实.但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特别是苏东巨变,使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产生怀疑和困惑,并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深表忧虑.为使人们清醒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风雨历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就必须辩证透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设想的内涵、背景和特征,以及在实现跨越之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俊彪 《桂海论丛》2001,17(2):23-23,26
20世纪上半叶,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使 马克思恩格斯的晚年设想从理论变成现实。但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特别是苏东巨变,使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产生怀疑和困惑,并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深表忧虑。为使人们清醒地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风雨历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就必须辩证透视马克思恩格斯晚年设想的内涵、背景和特征,以及在实现跨越之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远景发展思想重新成为研究热点。但理论研究领域出现用"人的全面发展"或"人的自由发展"来取代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的混乱现象。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不澄清,一切试图借鉴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远景发展思想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都可能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关注现实的人出发,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民生思想根本出发点,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将一切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确立为民生奋斗的最终目标,重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次探索了民生目标的实现路径,阐明生产力是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生产关系是民生发展的现实基础、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民生发展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5.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跨越论"思想更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跨越论"论及的主要是特定时期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但它内涵的历史发展思路和科学方法论原则,对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试图重新勘探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思想的本意,回溯这一问题的历史作用,并进一步挖掘其当代理论及现实意义,从而明确认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以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晓寰 《桂海论丛》2001,17(3):59-61
列宁是把社会主义从观念形态变为现实社会制度第一人 ,并开创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斯大林模式的兴起和衰落显示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曲折和坎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再认识 ,揭示了改革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永恒主题。从列宁到邓小平 ,体现了社会主义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创新是举世公认的 ,并且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进行再研究 ,是想把邓小平创新的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明确起来 ,深化对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一、全面正确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出发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资本主义因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自身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所替代。为了论证这一观点 ,马克思用其毕生精力研究资本主义 ,写了《资本论》 ,恩格…  相似文献   

8.
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科学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总结,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明确提出了我国现在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结果。它表现了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光辉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孙新彭 《理论月刊》2010,(1):38-40,63
马克思恩格斯由于时代的局限,无法预见社会主义也能够以商品经济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现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成功表明,必须在理论上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方位问题。本文认为,在时代的视阈上认识问题,是我们正确把握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武器。基本结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类社会通往理想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梯。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角度透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的发展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三个不同角度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引,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逐步提高社会和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思潮以来,已有400多年。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4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由理想变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兴起改革潮流。怎样从宏观上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实事求是地估价社会主义70年的实践,从现实出发进行一系列的战略调整,这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乡融合是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的理论议题和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灭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真正共同体首要条件之一,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其融合发展的物质前提。如何实现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议题。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所有制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是辩证统一的。进入新时代,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视角中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启迪。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就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理论突破和创造,是理论内涵(不仅仅是词语)上的新意。主要表现为四个层次:一是认识社会主义视角和方法的创新。如马克思发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性原则转向资本主义现实基础,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把视角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转向俄国实际,提出“根据经验谈论社会主义”的思想方法;毛泽东把思考中国命运的视角从教条主义者遵循的“本本”和苏联经验转向中国社会现实,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  相似文献   

14.
肖娴 《理论月刊》2007,1(8):14-16
胡乔木是我们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探索。从胡乔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有关书信来看,这一探索集中体现在他对两个重要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上,一是在"历史决议"起草期间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再认识,二是在东欧剧变后、苏联解体前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胡乔木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论探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15.
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科学论证了"平等"的历史性和条件性,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平等思想的超越。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思想主要包括"观念上的平等"、"法权上的平等"和"现实中的平等"三个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平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在经济发展上要强调公平,注重均衡,去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经济根源;发展教育,弘扬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法制,强化监督,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谷炜江 《前沿》2011,(16):30-33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社会主义实现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在经历了一个从统一性到多样性的认识发展过程之后,指出了不同社会状态实现社会主义的不同历史路径;为了在理论上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状况,勾勒出了未来社会的一个图景,对未来社会形态的基本轮廓和特征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在社会主义实践全面展开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和晚期社会主义思想的梳理,再次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厘清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一定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实践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前提。遵循实践的观点,我们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就应当从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出发,即从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特点、历史条件和总的联系出发,而不是从某种超验的观念出发。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书本到实践,又从实践到书本,再从书本到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从观念出发,势必陷入认识误区。同时,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社会主义实践最高层面的概括,能够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根本方向上的指导和根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能不能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清醒头脑,排除"左"右干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首要问题。(一)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一个国家最大的现实就是本国的国情。认识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它的发展阶段。早在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列宁的时代实现了从理论到社会主义现实的转变。已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面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是否仍然需要置于现实基础之上,以及如何置于现实基础之上,是当今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一、理论置于现实基础之上是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研究社会主义,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从抽象的理论原则出发,把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石亮 《长江论坛》2014,(5):9-12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学说是关于国家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国家起源的问题上,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国家观的绝对精神演绎,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理论;在国家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国家具有阶级和社会二重属性;在国家的职能问题上,马克思指出国家是政治统治和公共服务二重职能的统一;在国家的发展前途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国家消亡理论,并认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类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